论境内小型企业之间关联交易风险及管理对策
2020-04-06景会娟
景会娟
[摘 要]关联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关联方之间通过对内部需求的调整,合理调配资源,使各方提升效率和运营效果的同时也能降低交易成本,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利用不好就会成为操纵利润,转移资产和公司风险的工具。文章对关联交易的优势和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企业关联交易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风险; 风险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6.074
1 关联方的内涵与关联交易的主要类型
1.1 关联方的内涵
关联企业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关联方的定义为: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受同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构成关联方。
1.2 关联交易的类型
企业的关联交易主要包括:①有形财产购销,转让使用,包括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设备、工具、商品(产品)等有形财产的购销转让,租赁业务。②无形资产转让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标权牌号、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或实用新型等工业品所有权使用转让。③融通资金,各类长短期资金拆借和担保有价证券买卖及各类计息预付延期付款业务。④提供劳务,包括市场调查、促销管理事务、技术服务广告设计资质代理股权转让等。其他形式还有提供担保保证租赁、代理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和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等。
2 关联交易的优势和风险
2.1 关联交易的优势
2.1.1 关联方交易能满足各个关联方之间的业务需求
在产品购销方面如果总公司是批发行业,其他关联方为零售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向零售方的关联方出售商品,扩大以批发为主的关联方的收入,而零售方以从批发为主的关联方进货减少很多中间环节,比如业务洽谈、市场调研等方面可以节省零售方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如A公司主要是以经营柴汽油批发业为主,而且A公司采购柴油,汽油主要供应商是陕西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无论油品质量还是化验指标绝对合格,和A公司关联的B加油站,或者C加油站可以直接从A公司直接采购柴油、汽油,节省采购的中间环节,业务洽谈、业务费及采购人员差费工资及采购所需要的花费,也节省采购时间。A企业也可以通过直接将柴油、汽油销售给B企业和C 企业扩大销售,增大油品市场占有份额,如果A公司与陕西大型国有企业之间有销售任务,关联方就可以帮A公司销售分解掉一部分销售任务,更好地促进A公司完成与陕西大型国有企业的销售任务,这样的关联方交易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2.1.2 关联方之间的经济交易商业风险低于与非关联方之间的交易
由于关联方之间有着关联关系,相互信任,人员熟悉,对业务知根知底,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不会产生违约风险或坏账风险。
2.1.3 关联企业融资优势
在资金借贷方面的优势,关联方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关联方闲置资金,减少资金闲置浪费,也减少急需资金另一方的融资困难,也可以利用关联方进行融资做抵押做担保。
2.1.4 关联方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人力资源优势互补
对于某一方面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关联方之间可以人才共享,对于某一方的技术优势也可以共享,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人力资源的共享,避免人才浪费,也减少招用重复类型人才,减少人才成本,关联方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相互扶持,充分合理利用优势资源,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形成关联方的核心能力。
2.2 关联交易的风险
2.2.1 关联方购销业务的税收风险
关联企业之间关联购销业务交易定价方法不透明、不公允、不同步,企业利用水平偏低或关联与非关联交易利润率水平差异较大与其承担的风险和功能不相匹配,导致税务机关针对其转让定价进行纳税调整的税收风险。
2.2.2 劳务或无形资产关联方交易的税收风险
运输劳务定价方式不合理,将导致交易方利用与其在产品价值链上应得利润不相等或明显低于同行业独立企业的利润水平,导致税务机关针对劳务纳税调整的税收风险。
2.2.3 关联企业利息费用税前扣除的税收风险
关联企业之间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照从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数额的部分未做纳税调整的税收风险。关联企业之间的借款没有借款合同也没有约定借款利息,关联企业之间频繁的资金拆借,不支付利息。如与A企业有关联方关系的B企业账面上有大量闲置的资金,B企业无偿将闲置的资金借给A企业,而且借款金额大借款时间短借款频繁,A企业与B企业没有签订借款合同,B企业也没有给A企业开具资金占用發票,造成A企业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风险。
2.2.4 关联企业申报不准确或同期报送的资料质量不高的风险
关联企业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对关联交易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年度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报告表》不够重视,未能完整准确填报关联方的信息,对关联交易类型等未全部填写申报,或者漏报少报关联方的交易类型、交易数据金额等,隐瞒关联方交易。税务局会通过金税三期的大数据比对关联方交易,会引起税务局对关联方交易的关注。
2.2.5 关联方企业上下游之间的税率差异造成转移利润风险
关联方之间转移利润,比如高税率关联方低价销售产品到低税率(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将高税率企业的利润通过低价转让商品转移到低税率的小微企业的关联另一方。
2.2.6 关联企业之间缺少独立交易相关证明的风险
关联企业之间有形资产使用权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融资、劳务等业务未按照正常的业务签订合同,定价不公允或未支付款项长期挂往来款项,无形中形成企业的借款而不做处理,或者形成坏账的风险。
3 对策建议
3.1 关联企业之间的领导应该重视关联交易
关联方之间的领导应该重视对关联方交易的业务的规范,从源头上规范关联方业务,无论是采购、销售、融资、劳务等业务手续一定要规范,业务定价一定要公允合理,签订合同,按时付款严格按合同执行 ,一定做到发票流、合同流、资金流、货物流四流一致,手续应该和非关联方的业务手续一样完善。
3.2 提高关联企业财务的专业能力
提高关联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办税能力,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经常关注税务政策文件,随时学习随时掌握最新最准确的第一手税务资料,掌握了解第一手税法资料政策,及时准确运用到公司业务中,关注关联方交易的税收政策学以致用,准确填报企业所得税年报中的关联方关系报表并及时上报关联报表,关联方企业所填列的关联交易数据应该是一致的、准确的。
3.3 加强对关联方之间的审计
为了规避关联方交易的风险应该加强关联方之间的审计,税务核算的监督,针对关联方交易应该有一个考核的办理,鼓励关联方之间互相规范业务,加强财务办税能力,加强关联方交易的监督。
3.4 关联方企业应加强业财融合
关联方企业要做到业财融合,让财务懂业务,让财务到业务中去积累业务经验,利用财务专业税务知识去指导和规范业务,业务也应该懂一点财务,以便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利用财务税法知识让业务更符合税法和会计法,让关联方交易真实合理合法,所有的业务都规范。
3.5 制定相应的关联方法规制度及奖惩措施
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关联方交易管理的经济及税务法规,现在针对小企业的关联交易没有特别规范的财经法规对小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有效的约束,造成许多小企业关联交易不规范,关联企业钻经济及税法的空子,利用这个漏洞进行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公司利润、收入、净利润,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关联交易成了很多小企业避税的挡箭牌。只有完善小企业关联交易的相关法规,有一个严格的制度去规定去制约小企业的关联交易,才能使小企业的关联交易正规、透明,也能为国家挽回一笔关联交易的税金收入。所以就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去约束小企业的关联交易,让市场经济秩序井然有序有法可依,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3.6 完善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及定价方法
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是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中的关键部分,是判断关联方交易是否正当的主要依据,应当在会计准则中规定关联方定价政策的披露,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方法也应该比一般的交易定价更公正透明,应该保证投资者对于定价政策的知情权。对于严格按照关联交易制度定价并独立交易的关联企业给予一定的评级奖励并向社会公布,就向税务对企业每年的纳税评估评级,也要对关联企业进行关联交易评级,监督关联企业的交易规范。对于不规范的关联交易给予一定金额的惩处,并进行工商公示,让关联交易在透明公开公平的环境下正常独立有序地进行。
3.7 完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规定,关联交易应该遵循重要性原则,而重要性原则一般是企业财务把控,企业财务对重要性原则把控需要职业判断,不是所有的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都准确,完整地把握重要的关联交易,造成一些重要的关联交易应该披露而没有披露,而需要知道相关重要关联交易的相关部门无法知道所需的重要关联交易信息。会计准则应该规定重要关联交易的金额额度及重要的关联交易在关联企业所占的比例。关联交易的报表只对购销、劳务、融资的业务进行披露,财务报表外的重要關联交易信息也要披露,比如关联企业之间的担保、资金借贷、重要费用分摊、债务重组、资产并购、合同协议等。对于关联交易披露相应的出台法规之后还要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鼓励关联企业积极完整准确规范地填报关联交易报表及信息,严厉惩罚不按规定报告关联交易的企业,现在没有对关联企业漏报或者少报关联信息的企业奖惩措施,一些关联企业的财务就钻政策的空子,故意漏报或少报关联交易信息。
参考文献:
[1]霍中茂,未国英.浅析新公司法关联交易制度之不足[J].集团经济研究,2007(2):32-40 .
[2] 薛珍,林小兰.关联交易新趋势及其治理对策[J].全球经济瞭望,2011(8):15-20.
[3]王成军.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