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探讨

2020-04-06黄健

中国市场 2020年36期

黄健

[摘 要]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业种植业与国际市场逐渐接轨,种植业企业也逐渐参与到国内与国际的竞争当中,市场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当前我国的粮食价格不断下降,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渐提高,使得种植业企业的利润不断降低。所以,种植业企业需要加强成本管理,以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文章从种植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探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树立成本效益观、适当增加科技、服务等非物质因素比例、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落实目标成本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脚步等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种植业企业;成本管理;科技技术;目标成本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6.051

1 引言

由于我国大多数种植业企业会受到传统经营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影响,成本投入逐渐提高,经济利润不断降低。所以,在不断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落实成本控制的工作,并引入先进的科技技术,树立良好的绿色种植理念,逐步为种植业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 种植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成本管理存在误区

对于种植业的生产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生产的周期较长。对于产品的消耗情况来说,生物资产需要经历出苗期、拔节抽穗期、成熟期。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认为成本就是规范化成本核算工作,并及时的入账,编制科学化的数据成本报表,分析历史成本与目标的差异,进而确定成本的业绩。所以,种植业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计量历史成本,完善成本管理机制,开展合理的核算工作,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导致成本消耗增加。

2.2 成本管理结构老化,成本费用增加

有些种植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成本管理的重心仍放在事后的历史数据分析方面,无法真正延伸到事前预测、事中管控、事后考核过程中。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直接成本提高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用工成本提升,许多企业会感觉人工成本费用支出占比较大。

2.3 成本信息滞后

由于种植业企业的成本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成本管理不及时,提供的成本信息都已经完成了,无法进行调整优化,导致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度不足。此外,成本管理的部门设置不明确,仅仅由财务人员兼任,即使是发现了风险问题也没有权限进行及时的处理。

3 加强种植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

3.1 树立成本效益观,贯彻绿色生态理念

种植业企业要想不断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就需要树立良好的成本效益观念。企业开展成本管理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地降低企业在采购成本方面的投入,而是更加注重农业企业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计划,还要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做好一系列的调节与控制工作。基于农业企业创新发展背景下,需要从原料成本、环境成本、技术成本等多方面入手,做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工作。以成本效益观念为基础,不断强化绿色生态环境的管理工作。由于种植业生产与加工会依赖自然资源,所以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也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附加产值,不断降低各方面成本支出。通过建立以生态效益与绿色理念为基础的生产模式,实现科学化的发展目标。

3.2 适当增加科技、服务的比例,实行集中采购

农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赖单一的降低生产成本投入的方式,而是要以创新的理念为核心,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综合产值,不断提升农业企业的成本管控力度。基于市场发展环境与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质量、服务等非物质因素,对于在市场中的价格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力度,能在后续的销售过程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流程的成本管理。在此基础上,利用集中采购的方式,不断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由于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提升,对生产成本的投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种植业企业在进行采购的时候,需要集中进行比价,针对数量较大的品种,可以引入招投标的方式,掌握市场价格的话语权,避免出现非正常价格上涨的问题发生。

3.3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降低人工成本支出

对于种植业企业来说,环境成本与人工成本属于核心的内容,也属于农产品成本占比最大的环节。企业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就需要从生产规模、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费支出等多个方面入手,保证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例如,通过农业科技技术创新的方式,利用育种研发,不断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并帮助种植业企业在人工成本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产量比较高的农产品,以此弥补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最后,合理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活动的监督控制。但是,最应该要注重的就是加强资产监管,合理利用监控技术,对农资库房、物资等进行必要的监控。在提升监督效果的基础上,降低管理成本的消耗。

3.4 适当扩大生产区管理面积,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

基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人工工资上涨、用人困难的问题,与之匹配的养老保险、醫疗保险、失业险及住房公积金等都出现持续上涨的现象。利用适当扩大生产区管理面积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亩管理成本的支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引入农业机械化的设备,能适当地减少对人工的依赖。现阶段,农业种植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聘请零散性的员工进行施肥、拔草、撒药等工作,占据整体成本支出比例较大,员工作业量也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控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种植业企业需要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利用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在机械喷药、除草、施肥等方面合理地应用,不断降低人工成本的支出。

3.5 落实目标成本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脚步

为了满足种植业企业的战略目标任务,企业就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利润,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成本。对于目标成本制定来说,就是种植业企业与供应市场的斗争、生产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增强上下级的沟通,以此达到降低成本支出的目标。在目标成本管理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保证收集加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并开发相应的财务信息化平台,形成统一的认识,保证资金使用能及时地入账。在此基础上,合理引入财务软件,能对财务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并生成科学化的财务报表。从各个系统当中,打破生产资料消耗量较大的情况,以亩消耗量进行计量。在分析对比目标成本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增强与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对目标成本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4 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基于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种植业企业的管理需要引入针对性较强的控制手段才能提升整体竞争力。由于许多农业种植业企业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制约,成本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通过不断加强成本管理措施,实行集中采购,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支出。在适当扩大生产区管理面积的同时,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快信息化发展速度,逐步实现种植业企业产值增加、效益提升的综合目标。

参考文献:

[1]奚兴林.浅议加强种植业企业成本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 2017,569(24):18.

[2]孙天翔.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与策略探讨[J].财会学习,2018, 206(3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