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引入、赛训融通、多元协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0-04-06李彬玉泉邓海涛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李彬 玉泉 邓海涛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不深、课程设计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动态机制等问题,提出创新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创建“产教融合、五方联动”育人模式,形成多元协同运行机制;创新“项目引入、赛训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提升跨境电商人才核心技能;组建“双师素质、双元结构”教学团队,保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动态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阶段性螺旋式提升。

【关键词】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引入 赛训融通  多元协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124-04

近年来,跨境电商已跃升为外贸发展的三大新业态之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对外贸易的新引擎。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激增导致现有的人才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人才的缺失成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重大阻力。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广西九张名片中以跨境电商为重点的“互联网经济”,依托广西“数字经济”“电商广西、电商东盟”等发展工程,主动适应“互联网+外贸”产业链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在国际商务专业(自治区优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申报开设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同时依托中央财政支持《2014—2015年国际商务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构建“项目引入、赛训融通、多元协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以及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都对跨境电商人才产生极大的需求,紧跟新形势的发展,培养与时俱进的跨境电商人才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产教融合不深,跨境电商人才供需不协调

通常,高校对新兴且迅速发展的行业缺乏及时与深入了解的途径,在短期内该行业/企业也难以有效且深度融入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这种现象在跨境电商行业中尤为明显,其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是不协调的。

1.产教融合不深,创新能力偏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跨境电商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的推动,普遍缺乏创新主体的参与,形式单一、内容僵化,难以产生突破。再加上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不深,难以跟上行业发展,往往传授的知识、培训的内容都是“过去式”,学完即淘汰,更谈不上创新。虽然部分院校开设有创新创业学院,但是在职能与机制中都很难改变产教融合不深、培养内容滞后、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

2.行业发展迅猛,人才缺口巨大。跨境电商行业作为“互联网+外贸”的新兴模式,从兴起到大热只有短短数年的发展时间,行业发展迅速,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日新月异;面对的客户群体(国外客户)也不像其他非涉外行业那样相对容易了解用户需求。这导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培养出的跨境电商人才也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现有模式培养的人才不受欢迎。目前在跨境电商行业中,从业人员基本来自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近年来,各方发布的多份《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研究报告》都建议为综合性较强的跨境电商行业新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2019年10月,教育部将跨境电商专业纳入新开设允许招生的专业,意味着跨境电商正式成为独立专业。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原有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迅猛的跨境电商行业的需求。

(二)课程设计滞后,岗位核心技能难掌握

跨境电商是外贸新业态,针对培养跨境电商行业的全流程各岗位的核心技能所需开设的诸如多平台运营、运营数据分析等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在大部分院校中仍然缺席,直接阻碍了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岗位核心技能水平的提高。

课程设置的滞后,意味着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诸如专业与职业岗位、专业课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方面的“滞后”问题,最终会导致人才能力的“滞后”,即无法掌握行业对应的各岗位的核心技能。这也直接导致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但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依然偏低;并且部分高校实践课程课时偏少,人才培养的针對性和实效性偏弱,进一步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

(三)缺乏动态机制,人才培养时效更新慢

1.新兴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必须拥有动态机制。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行业高速发展,自2009年开始出现民间探索经营至今11年间,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海淘用户规模突破1.5亿人,行业野蛮生长时代基本结束,即将进入细分市场时代。面对变化迅速的业态,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拥有动态调整机制。

2.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非动态难以满足新业态需求。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通常知识与技能的传递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体系完善的知识、成熟的技术会被记录下来,写进书本,再由教师传递给学生。显然这样的模式在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培养当中会因知识和技能的滞后使得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的需求。

3.动态的人才培养机制应该是连接企业与学生的桥梁。跨境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与企业需要在新的模式当中有互动与沟通,学生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企业了解学生所掌握的行业最新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在新的人才培养的机制中,职业院校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通过各类产教融合项目或者课程,完成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同时将行业发展中最新的技能要求贯彻到学生培养当中。

(四)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质量受限制

受限于各种约束,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师未能到跨境电商企业相关工作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了解滞后,跨境电商从业实战经验欠缺,这导致高校总体师资力量薄弱,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受到限制。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行业,本身就没有所谓“专业对口”的教师,跨境电商行业商业模式众多、各类业态更迭迅速,教学中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具有跨学科背景、拥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显然,在高校中这样的教师数量是偏少的。

二、创新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创建“产教融合、五方联动”育人模式,形成多元协同运行机制

五方是指政府、行业、企业、第三方服务商、学校为五个方面,五方联动、协同育人,共同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五方联动”是指以学校相关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为保障,跨境电商专业成立了由学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学会、跨境电商企业、第三方服务商等五方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促进实习就业和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六共同”人才共育机制,围绕专业建设深入开展岗位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内容重构、订单培养、师资培训、对外交流等工作(见图1)。在该模式下,五方能动性被充分激活,自行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该模式显然有助于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内涵。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政府管理部门共同开展创业、科研项目。学校与行业协会共同开发“1+X”证书认证标准。学校与跨境电商企业共建跨境电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筹建混合所有制跨境电商二级学院、共建共享师资队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第三方服务商企业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共同举办职业能力竞赛、共同提供就业服务。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及第三方服务商等五方有机互动为前提,以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支撑,以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为保证,搭建“五方联动”多元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定期沟通和对话机制定期进行专业调研和专业诊断,充分发挥五方能动性。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构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发展共同体,建立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协同的育人运行机制,形成良性的发展状态。

(二)创新“项目引入、赛训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提升跨境电商人才核心技能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项目引入、赛训融通”的实训课程体系(见图2),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跨电人才核心技能为目标。引入跨境電商企业实战项目、跨境电商竞赛项目,按照跨境电商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安排教学内容,采用跨境电商实训软件,建设适合竞赛和实训教学相融合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中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适应力,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

1.项目引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引入广西颐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杭州赢动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深圳泰利联合国际有限公司、深圳莱茵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跨境电商企业实战项目以及运用第三方服务平台开展跨境电商实际业务,有效帮助学生适应跨境电商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在跨境电商运营、专业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岗位需求,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2.赛训融通。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将竞赛项目与实践实训课程、项目有机结合,组织培养学生参加校级、自治区级、行业、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并对应竞赛项目开设相关专业核心课程,运用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专项跨境电商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等。赛训融通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赛、训”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良好效果。

3.打造特色教学资源库。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于2017年获得首批自治区教育厅立项,项目建设着力于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化教材、动画库、试题库等,不断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线上,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线下,教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学生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案开展教学,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组建“双师素质、双元结构”教学团队,保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

1.双师素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企业锻炼,相互交流”等方式,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富于创新、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双元结构”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团队,解决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

专业教师团队全部具有双师素质,获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平台外贸电商专员岗位培训”认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跨境电子商务师”专业技能证书等。

2.双元结构。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项目引入、赛训融通”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聘请具有丰富跨境电商平台经营和操作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加入教师团队,组建“双元结构”教师团队,在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建设之外,还在教学工作中分工协作,根据跨境电商人才的职业能力模块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实训、竞赛指导、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任务。

(四)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动态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阶段性螺旋式提升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动态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以五方联动的模式为基础来展开。政府搭台,学校与企业唱戏;提升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政府作为教育产业的管理者、行业企业发展的受益者,应当对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考核,以结果导向;扶持特色鲜明、创新力强、企业认可、可复制的培养机制,并示范推广;同时对差异化小、影响力低、效果不佳的模式发出预警。院校应当主动与企业对接,双方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可享受到优质的从业人力资源,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完成五方联动的闭环。

具体思路:首先,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较快、业态变化大,应当缩短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周期,并使用较科学的调整模式;其次,共同制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开发教材,探讨适用于学生职业技能成长、企业人力资源积累的产教融合实训项目;最后,形成学生职业能力进阶成长体系、教师定期企业实践以及企业讲师领跑产教融合实训项目的模式,以此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可行性。

本文创新性地根据质量改进“8”字螺旋演化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动态长效机制:从目标和标准建立一直到改进,其自我形成闭环,阶段性改进;并且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与跨境电商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获得动态信息,从而进行数据分析与态势预警,并反馈至纠偏机制,完成常态纠偏。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动态长效机制如图3所示。

根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动态长效机制“8”字运行逻辑,参照跨境电商企业综合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国家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以及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技术标准,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标准,根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学计划,以及师资培养计划等,在此基础上,实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定期的人才需求调研、校企合作座谈会、毕业生回访等获取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此变化动态调整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为确保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定期(一般为一个学年)对标诊断,分析存在的問题及成因;最后修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形成诊改闭环。经过完整的一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的动态运行后,结合改进成效,再提升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即使用“先对标,再升标”的方法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阶段性螺旋式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超群.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现代服务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3).

[2]平萍.协同创新视域下商业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5).

[3]孙昱娟.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

[4]谈向群,姜敏凤.打开“灰箱”: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课程层诊改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17).

[5]褚笑清,高伟.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16).

[6]胡璐.五方联动模式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广东蚕业,2019(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GXGZJG2019B03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 彬(1980— ),男,汉族,广西容县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境电商及区域经济;玉 泉(1983— ),男,汉族,广西南宁人,通讯作者,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商及区域经济;邓海涛(1975— ),女,壮族,广西横县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及区域经济。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