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微”知“著”,探六年级习作教学

2020-04-06徐舒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互联网

徐舒茹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一直困扰师生,学生怕写,教师怕教。为此,笔者提出“微教学”的构想,借互联网之力,运用微型化习作,新花式积累素材,运用热点情境,化用精妙语言,攻克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关键困难,以引师生出习作“围城”。

关键词:微教学;互联网;微型化习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136

一、“一榔头”砸出“怕”

小学习作课堂常是缺乏特定学习元素的过程化的习作指导。所谓习作课,基本如王荣生教授说的“一榔头法”,即教师对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卷面面面俱到,随后在“动笔写”中完成次次习作。隔段时间又来这“一榔头”,以期达到面面俱到的要求。可习作学习的发生十分渺茫。

如此循环反复,习作变成了大部分学生痛苦的、重复的劳作,习作,怎能不怕?为此,笔者开展“微教学”,采用微型化习作,借互联网东风,助学生出写作之围城。

二、“微教学”直面“怕”

微型化习作就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一两处关键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学生的习作学习。

而“微教学”就是以微型化习作为学习支援,借互联网之力搭建文章的骨肉,使习作教学一反传统,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学生特定的习作需求,提升习作水平,直面学生的各种“怕”。

三、“微教学”击破“怕”

1.“微信体”来帮帮记,微型化习作尝尝鲜

素材是文章的血肉,缺乏素材是习作的劲敌。可教师往往把精力放在指导“怎么写”上,对“写什么”重视不足,颇有南辕北辙之感。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并尝试记录。可写日记虽是积累素材的“强力止痛贴”,但一天一篇日记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还会与写日记的初心背道而驰,引来反感。

一次受微信朋友圈启发,笔者便尝试借互联网之力,用“微信体日记”帮学生记一记:将“微信体日记”分为生活点滴、心情驿站、靓丽风景、浮想翩翩等版块,每次记录仅需80个字,几句话即可,并且每日在班级中更新分享优秀的“朋友圈”。

2.互联网中“淘淘宝”,微型化习作润润色

“微信体日记”助力素材积累,可若想达到能写、智慧地寫,教师应做捕捉素材的能手,使学生选材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身边素材虽有限,但是互联网中无限,在互联网中淘淘习作素材,不就达到目的了吗?

这里笔者以“利奇马”台风席卷浙江,各地绽放爱心之花为素材,课堂教学习作《奉献,让生活更美好》为例,谈谈如何确定微习作教学方案,进行“微教学”的探索。

第一步,利用“微教学”构建习作框架。

微情境:夏日,“风王”利奇马席卷浙江,我们的家乡更是遭受重大损失,到处一片狼藉。令人感动的是,这次台风,有一群人,一支队伍,默默的为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今天,我们就用文字记录他们的爱心,歌颂他们的精神品质。你会怎么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

微目标:根据网络视频及切身事例,用好习作秘诀——“三”,层层递推,深化情感,表达自己对消防官兵的感谢、敬佩之情。

微内容:(1)观看互联网中关于利奇马的图文材料及视频(主要为冲锋舟救助困民,消防官兵来去匆匆一口气吞下馒头,洪水退去重建家园三个画面)。(2)借助材料(《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故事),发现习作要妙用“三”,让情节曲折上升打动人,为情感埋伏笔。

微支架:为保习作效果,以思维导图为依托,在支架的爬坡中设置习作情境,以便集中力量,搭好框架,降低难度。

当学生完成以上活动后,习作的框架已经具备,即可着手进行习作。但一稿习作细节仍需润色。

第二步,利用“微教学”润色习作。

微情境:框架已成,但细节仍需琢磨,比如危难中救困民,如何危,如何难体现不足。消防官兵默默奉献的画面当有详略,如何写好一处画面?

微目标:根据“危难”体现不足以及画面渲染不足的困惑,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习作方法进行润色。

微内容:(1)借助《桥》一文发现运用短句、修辞、对比渲染环境,突出人物品质的秘妙。(2)借助园地中语句段运用人物入迷的写法,修改一处画面,写出人物工作的忘我投入。

微支架:以课文及例句为支架,发现写法秘妙,指导场景习作。

分析:运用互联网素材,重历经过,并构建框架再细节润笔,学生修改完这篇文章后,重思习作的流程,就不难发现,习作不可怕,只要先选好素材,再搭好框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几部分的内容,完成一稿。在修改的时候,运用平时学习的习作技巧,文章就可出新,达到能写、写好的程度。

3.“大语文”中照照样,微型化习作攻攻难

习作学习已有如此多情境的前提下,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少量的关键知识就可以完成习作任务。而平时教学,教师惯用作文选中的优秀作文。但笔者认为,语文还当有“大语文”意识,生活处处有语文,互联网就为我们带来了“大语文”的便利。取精华去糟粕,套用热门词句、选用热点话题,作文怎可不新?为此,笔者常为学生搜索一些能攻克习作中困难的素材,进行微型化习作攻攻难。

如:吃,常出现在孩子的随笔中。拿起菜刀、操起大铲,三两下大菜已上,个个皆“大厨”,然“大厨”的杰作,只让读者欣赏到过程的娴熟,却缺乏味蕾的享受。针对这一习作难点,笔者于网上寻到了中国美食大作——《舌尖上的中国》,展开“微教学”,并在周末作业中如此布置。

(1)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任选一集,关注美食制作及品尝时的角度及用词。

(2)制作一道家乡特色美食并品尝(鸡灯丸、灯盏糕、松糕、麻糍、鱼丸、麦饼选一),重点了解制作的过程。

(3)写两段话(调动五官写美食制作过程及味道)

返校汇总习作,发现味蕾上的缺憾,在互联网的照样下,已被攻克,个别作品虽有不足,但也已有大提升。为此,课上主要指导生生互评,之后又借助“微教学”搭建习作支架,形成框架,中心重点有了,学生由段到篇,轻松多了,没多久,一篇完整的、优美的美食文章就已完成。另外,这篇文章还能适当修改部分语句,套用重心(制作与品尝片段)化为一篇《麦饼,让生活更美好》之类的单元习作美文,写好“这一篇”。

习作,再不可怕!

四、“微教学”之未来路

“微教学”可在短时间内攻克习作的难点,提升习作能力,未来,我们当继续深入探索,让学生享受一个完整的、有诗意的习作过程。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325600)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