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而得法,取法务当
2020-04-06周永沛
周永沛
【理论解说】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贝尔纳曾经根据自己的研究经历,发表过这样的感慨:“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才能,而笨拙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现在,我们探讨说明文的写作,便可从贝尔纳的话中得到启发:要写好说明文,也必须讲究说明方法,做到“说而得法,取法务当”。
大家知道,从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来看,说明文一般有实用性说明文、述说性说明文、阐释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几种类型。前两种是事物性说明文,第三种是事理性说明文,第四种是运用一些文艺性手法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说明文,都离不开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对事物或事理作出解说。常见的说明方法大体上有定义法、诠释法、概述法、分类法、分项法、比较法、比喻法、列数字法、举例法、分析法、引用法、图表法、摹状法、描述法、假设法等等,各种说明方法又都各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强调写作说明文要“说而得法,取法务当”,就是说在写作时要根据说明对象、说明目的和说明文类型的不同,并根据行文内容的需要而采用相得益彰、合适妥当的说明方法,而不能随意取法,拉到篮子里就是菜,犯了说而不明的毛病。为此,下面试着作出一些分析,以供中学生朋友写作说明文时的参考。
第一,要合理地优选说明方法。
在中国古代,有田忌赛马,因采用孙膑的正确赛法而大赢齐威王的故事,也有指明因方法不对必然导致办事失败的启人深思的“缘木求鱼”和“升山采珠”的成语。在西方,有著名电机专家斯坦门茨用正确方法画了一条线赚了一万美元而拯救了福特汽车公司的真实事件,也有爱迪生的一个擅长数学的助手因为要测量一只灯泡的体积在纸上列出一堆烦琐的计算公式却难以得出答案,而爱迪生用水灌满灯泡然后倒入量杯,轻而易举地测出灯泡体积的有趣故事。总之,这些事实都可说明: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于能否办成事情往往会起着关键作用。现在,我们要写作说明文,也要学习孙膑、田忌、斯坦门茨和爱迪生,优选正确的说明方法。
例如有一篇著名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朱泳燚先生所撰,曾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本来,通过看云来写识别天气的说明文,可以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诠释法、分类法、比较法、比喻法、列数字法、举例法、引用法、摹状法、描述法都可运用。就有过一篇同题的《看云识天气》,作者选择采用引用法来写,一口气引用了15条民间谚语,逐一分析,构成了全篇。虽然写得比较生动,但读起来,总感到有些单调,而且这些民间谚语并不构成体系,因此此文就给人以天气知识比较凌乱的感受,并不能达到很好的“识天气”的写作目的。但朱先生的《看云识天气》却独具慧眼,优选了分类法来为文,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和“云的光影与天气的关系”两个类别来写,前者采用详写法,还作了第二层次的分类,一类是预兆晴天的薄云,一类是预兆雨天的厚云。然后,作者又根据云的形态,铺展开了薄云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和厚云的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的第三层次的类别,并逐一予以解说,这样,就层层衍进地把“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说得清晰明白了。而對于后者“云的光影与天气的关系”,则采用略写法,分成了晕、华、虹、霞四个类别,一一说明其特征,也解说得一清二楚。
就此文的主体来看,朱先生采用的是分类法,而在行文的细部,他又不时地根据写到的内容,恰到好处地兼用了一些比喻法、比较法、引用法、摹状法等等,使文章不但思路明晰,而且生动形象,真正达到了通过辨识云的类别来识别天气的写作初衷。朱先生的这篇说明文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写作效果,就在于他优选了恰当正确的说明方法。
第二,要科学地组合说明方法。
一篇好的说明文,无论是事物性说明文,还是事理性说明文,抑或是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往往会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的需要,优选出一种主打的说明方法,然后和其他的说明方法组合起来,完成说明任务,以求得“说而明”的效果。不过,说到组合,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其一,为什么要组合?回答是很明确的,因为组合起来,可以避免因为说明方法的单一化而造成文章呆板生硬、枯燥乏味的弊端。还拿《看云识天气》来说吧。作者主打的说明方法是分类法,但当他描绘云的形态的时候,就组合了比喻法,说云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有的像一床大棉被,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一下子就把云写得十分形象,十分灵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当他写“虹”和“霞”的时候,他又组合了引用法,分别引用了“东虹轰隆西虹雨”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俗语,说明了“虹”和“霞”的出现可以是天晴或是下雨的征兆,从而用老百姓千百年来观察天象的经验之谈,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其二,和谁组合?回答也是很明确的:可以和任何一种说明方法组合,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要和主打说明方法有某种联系。比如主打方法是分类法,那么定义法、诠释法、概述法等就可以予以组合,因为这些说明方法和主打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二是要符合主打说明方法说明内容的需要。比如主打方法是分项法,就可以和列数字法、举例法、比较法、比喻法、摹状法等相组合。因为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被分项以后,一般都需要列数字或举例来验证,有时也需要通过比较、比喻或者摹状来呈现某种情境。关于和谁组合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如果介绍某种物件的制作过程,可以主打分项法,主要组合诠释法;如果介绍生活中的某种物理现象,可以主打分析法,主要组合比喻法;如果说明某种动植物,可以主打分项法,主要组合摹状法;如果要述说某些风土人情,那么就可以主打分类法,主要组合举例法和比较法,等等。总之,和谁组合的问题,既有其配伍性、灵活性的一面,更有其原则性和适当性的一面,但绝不能走到随意性的道路上去,而应该以“适当”为依归。
第三,要巧妙地融合说明方法。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组合”和“融合”进行词义辨析。组合者,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平行相加,各个事物之间是并列或平等关系,顶多有点先后之分。而融合,则大相径庭。它是两个或多个事物交织、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浑然一体的事物的意思。在说明文的写作中,能够巧妙地融合说明方法,就可以更准确、更真实、更形象、更明白地说明事物或者事理,收到绝佳的说明效果。因此,不能将“组合”和“融合”混为一谈。我们在写作说明文的时候要学会巧妙地融合说明方法,让水乳交融式的说明方法充分发挥它的“说而明”的作用。
例如,有一篇叫作《海底世界》的说明文,也曾入选过教材。文章很短,只有505字,但却是一篇巧妙融合说明方法的好文章。此文一共7个自然段,写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其说明方法的融合,几乎通篇都是。看一下第二自然段吧,写了海底的宁静和暗度,作者说:“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这里显然是将描述法和列数字法渗透融合在一起了。这种渗透融合,有效地说明了海底的宁静和光线之暗,引发了读者探究海底情景的兴趣。再看写海底动物的第四自然段,作者说:“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句子虽短,却将比喻法、列数字法和比较法高度巧妙地融合起来,完全浑然一体,几乎到了无法拆解的地步。再来看看写海底植物的第五自然段吧,作者说:“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这里又是把描述法、举例法、列数字法、定义法等说明方法融合在了一起,写得那么简练,那么自然,那么谐和,那么无懈可击。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写作说明文的过程中,能够把说明方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虽不能说能够做到天衣无缝,也应该说已达到了说明方法运用的最高境界。要进入这个境界,尤其要在“巧”字上下功夫。
我想,中学生写作说明文,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如果能够就上述三个问题多加思考,经常尝试,就能够达到“说而得法,取法务当”的要求,写出真正“说而明”的优秀说明文来。
【佳作导向】
一、例文解析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易梓铭
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距今约50万年的北京猿人资格更老。
西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院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兼收并蓄的恢宏氣度,展现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的象征。
西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地区,尽管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却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我们要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解析]
本篇说明文是国家普通话考试项目的资料,也是2000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试题精选》中的选文,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康辉先生曾作过示范性朗读。
通读全文,仅有不足700字的篇幅,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不仅对西部文化的成因和资源、特征和优势解说得非常清晰,而且对西部文化的历史贡献和现实价值给予了实事求是的高度评价。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别对西部文化作了全面具体的介绍和解析,思路非常清晰,用语非常准确。对每一个方面的介绍,都是先有总说,后有结语,中间或是列举数字,或是举出例证,因此,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西部文化的巨大魅力,产生了大力开发、保护、利用和宣传西部文化的动力,并为我国西部具有如此优秀的文化而感到无比自豪。
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作者根据说明内容的需要,采用以分项说明的方法为主,兼顾其他方法配合运用的写法,真正地做到了“说而得法,取法务当”,因此,是一篇很值得中学生朋友学习的说明文。
二、训练题
1.具体说说本文主打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还组合了哪些说明方法?
2.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答案在本期中找)
《说而得法,取法务当——谈谈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参考答案
1.主打的说明方法是分项法,作者为了说明开发西部文化的重要性,分成了四个方面来说明: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西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西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还组合进了列数法、举例法、比喻法等等。
2.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和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