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时期“先从修身开始”成长历程的价值意蕴及对当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2020-04-06任凯

世纪桥 2020年7期
关键词:修身成长

任凯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陕西梁家河插队时“先从修身开始”的成长经历,是他青年时期成长的实践基础。这一成长历程充分彰显了青年成长的价值意蕴,为当代青年成长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可以从以学修身、以实修身、以德修身、以情修身四个方面中得到有益启示。

关键词:青年习近平;修身;成长

中图分类号 D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7-008-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与当代青年的座谈和讲话中,他多次以自己青年时期“先从修身开始”的成长经历勉励青年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人生的成长。他反复强调,修身是做人的支点、做事的起点,是用权律己的基础,是谋事创业的前提。因此,全面认识习近平青年时期“先从修身开始”的成长历程,对于做好当前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全面健康地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先从修身开始”的成长历程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社会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青年谈话时第一次谈到自己“先从修身开始”的经历。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时再次谈到这个问题:“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给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2]

在陕西梁家河读书修身的过程中,习近平一步步地克服了生活上、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困难,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什么都不会吃不爱吃”到“最爱吃老百姓送来的东西”,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从“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到“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以至到后来“我已认定,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个他走向社会的第一站,他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最重要的是,他通过读书、思考、做实事,不断修身,坚定了爱国爱民的信念,培养了为国为民的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自己讲的那样,“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3](P.110)可以说,正是因为在梁家河的坚持修身,让习近平在这里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17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出版,让广大青年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真切感受到修身的价值所在,引起了强烈反响,更是在校园中掀起了学习习近平“读书修身”的热潮。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出,他长期丰富的修身实践,厚植了治国理政的根基,后来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与重大战略,其实早在很多年以前就生根发芽。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时代的奋斗经历充满回忆,对青年时代奋斗过的地方充满感激,多次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勉励青年,告诫青年应该怎样奋斗成长,指导青年如何全面发展。

二、习近平“先从修身开始”成长历程的价值意蕴

“修身”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青年时期“先从修身开始”,形成了他成长历程的价值意蕴。

(一)爱国为民:彰显了青年成长的价值目标

人生需要信念的指引,修身就是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不断地完善自我。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自己的插队经历时讲道,“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3](P.112)习近平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树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激励广大青年把自身的理想追求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青春智慧和汗水。他强调说,“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4](P.23)青年修身是实现青年人生价值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要求,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青年人在选择职业、选择工作时,不能只盯着大城市大企业,只考虑生活条件好的地方,而要自觉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因为环境艰苦、问题复杂、困难较大的地方往往正是需要青年去接受锻炼的地方,也是青年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二)德才兼備:指明了青年成长的价值标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意义,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青年修身,最重要的就是修德,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4](P.25)。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为什么村民会选习近平当支部书记?老百姓说主要是他为人实在、公道正派、不偏不倚。在他没当支部书记时候,村里邻里有了纠纷、矛盾,村民就去找他评理、解决。当了支部书记以后,他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种村民纠纷,更是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拥护。这说明,青年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更需要道德的滋养和良好品行的塑造。对于青年干部的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5]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们的成长成才要在点滴小事中完善自身的内在修养,并将其外化为个人的践行标准,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做得更正、走得更远。

(三)知行合一:揭示了青年成长的价值取向

修身,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鼓励青年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也鼓励青年多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一生。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苦干实干。“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4](P.28-29)青年们要想担当起时代使命,实现人生理想,必须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同时,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只有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主动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奋斗,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情理兼修,才能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掌握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本领,建功新时代,实现全面发展。

三、习近平“先从修身开始”成长历程对当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接力奋斗才能变为现实。当代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处于人生积累阶段,要把自己锻造成为强国栋梁,就应该“先从修身开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自觉认同修身的意义,自觉坚持修身的过程,自觉维护修身的成果,持之以恒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努力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一)以学修身:培养勤学、好学的精神

习近平的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在去梁家河插队时,他带的箱子里装满了书。窑洞的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也全都是书。“他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他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那时的煤油灯很简陋,是在用完的墨水瓶里灌上煤油,瓶口插个铅筒,再插上灯芯,点燃了照明。他拿本书,凑着那点儿亮光看,因为离得太近,煤油烟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就这样,每天都要看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6](P.209)即使条件艰苦,习近平都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从未放弃读书和思考,始终保持着读书学习的习惯。

对青年而言,读书学习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积累,对人的道德素质、品格操守的锤炼和养成也有着重要影响。“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作为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青年学生,更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紧跟时代步伐,广泛涉猎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以学修身,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同时,通过学习实践,增强思辨能力。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才能坚持理想信念,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二)以实修身:培养实践、实干的作风

习近平在插队期间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梁家河原是贫困村,青黄不接时全村出去乞讨,习近平担任村支书后,村子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原因在于“实干”。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村里缺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为了方便村民缝补衣服、磨面磨粉、购买日用品和农具,他给村里办起了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6](P.356)在梁家河的7年,习近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搞形式主义,坚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获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青年人的修身实践也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足本职,埋头苦干,把青春奋斗融入伟大中国梦,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首先,磨炼自己的意志,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因为“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1]。其次,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站在人民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去创新创业,为群众做实事。最后,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科技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三)以德修身:培养爱国、为民的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大学生座谈时指出,做人做事第一位就是崇德修身。“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4](P.27)习近平总书记把德从大德、公德、私德三个方面来论述,也跟他自己在梁家河插队时的修身实践有关。从大德上讲,他形成了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愿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从公德上讲,他为了建设梁家河殚精竭虑,带头苦干,大公无私,乐于奉献。从私德上讲,他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懂感恩,会助人,勤俭节约,谦虚宽容。

德者,本也。修德就是关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这是修身的最好方法。一方面,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青年学生要始终牢记只有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只有同廣大人民群众一起奋斗,青春才能绽放光芒;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首向前;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追梦,青春才能无怨无悔。[4](P.17)另一方面,多积尺寸之功。时时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严于自律,甘于奉献,勇于实践,自觉做到知行合一,情理兼修,实现积小德养大德。

(四)以情修身:培养亲民、爱民的情怀

习近平在梁家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对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当他离开要去读书时,早晨开门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满了村民来送他,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说这是在梁家河第一次当众流泪。充分说明了他与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情感。在梁家河村,他带着村民建大坝、挖水井、种蔬菜,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离开陕北后,他先后帮村里通电、修桥、翻建小学,还把身患重病的农民朋友接到福建治病,自己掏钱支付全部费用……他当时还立誓以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多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在之后的工作实践中,他也确实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都源于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

人民立场不是口头喊出来的,必须源于深厚的群众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自觉。新时代的有志青年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自觉融入人民群众的奋斗队伍中,主动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到能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岗位上去。要树牢为民情怀,始终关注和关心身边群众的安危冷暖,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做事,在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在体验群众甘苦、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努力做基层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參考文献:

[1] 卢新宁,李斌.中国有梦 青春无悔——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侧记[N].中国青年报,2013-05-06(01).

[2]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N].人民日报,2016-10-14(24).

[3]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09).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01/c_1124182661.htm.

[6]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刘中雁】

猜你喜欢

修身成长
打好“修身”基础 方能“担当”大任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