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旦宅签赠南怀瑾《刘旦宅书画集》

2020-04-06广东夏双刃

名作欣赏 2020年25期
关键词:南怀瑾大师诗词

广东|夏双刃

一眼望去,几十年来的出版物,除了教材外,最泛滥的莫过于南怀瑾了。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金庸、李敖和南怀瑾都有自己的出版社,金庸含蓄些,因原隶属明报旗下,叫“明河社”;李敖狂傲,就叫“李敖出版社”;南怀瑾欲笑还颦,LOGO五个草字——“南怀瑾文化”。当然,这些都是港台版。南怀瑾的书在大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数年内发行逾百万册,超过金庸,遑论李敖,而且盗版极少,不像金庸盗版如毛。

当年在复旦,常听到老师们揶揄出版社,彼此常露出会心的微笑,“罪名”就是居然不顾尊严出南怀瑾的书。谨遵师训,南大师的书我一本都没看过,故不予置评。后来我买书汗牛充栋,南大师的书只有两本,一本《金粟轩纪年诗》,一本《对日抗战的点点滴滴》,前者是他的诗集,后者是他的口述回忆录,都是“南怀瑾文化”出版的。刚看到《金粟轩纪年诗》时,很是意外,因为没有想到南大师也作诗。一读之下,觉得格律是没有问题的,流畅可读,只是腹笥不丰,距“大师”二字距离明显。如作于1948年的《初游台湾杂咏》:

其二:珠履樱花海国春,千秋成败等浮尘。何期蜀道归来客,犹是天南万感身。

其四:闻道延平破浪来,八千子弟亦雄哉。沧桑历尽渔翁老,如此河山更可哀。

再如作于1975年的《有感蒋先生逝世》:

海上争传走一龙,从来图谶总朦胧。毕生度德难容物,天下何人真负公。漫道扶余堪立国,可怜后主不英雄。师王友霸千秋法,自负高明万事空。

南怀瑾是温州乐清人,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只拿到肄业证书。抗战时在四川入伍,但未参战,而是到处拜师修佛,曾追随虚云大师,也追随过大愚、普钦等汉密大师。他能解说佛法,遂得以在大学任教。后在台湾基隆行船运货,遇到大麻烦,几乎丢了性命,躲在陋室内开始写作,有了第一本书《禅海蠡测》,之后又写了《楞严大义今释》等,但几乎无人关注。他的崛起,离不开胡适、张其昀等贵人的大力推介,再加上二蒋搞“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他审时度势,由佛入儒,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得以声名鹊起。而他虽成为教授,却可以不到大学代课,主要行藏是给官员、企业家、官兵开培训课,一时名利双收,富甲教坛。晚年在苏州建苏州大学堂,居是间,于2012年去世,享年95岁。

如果没有二蒋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南怀瑾大师应不会横空出世。而数十年后,该运动的中坚力量如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等皓首穷经之辈都已乏人问津,只有南怀瑾盛久不衰。许倬云先生回忆他与南怀瑾见面,南一见面就说:“许先生,我们的路子不一样的,我是另外一条路。”许倬云明白他的意思是关门不谈,到此为止,觉得南“清楚得很,聪明人”。而大师的公子南一鹏也总结父亲:“不同于学院派中规中矩的思路,这就是其讲学的风格,大抵能引起人们关注传统的心思,父亲的目的就达到了。”我朋友余世存先生虽不认可南怀瑾学术的不严谨,却又肯定其“打通了庙堂和江湖,为大众提供入门可能性”之功。这一评价,与时下很多受众对于丹等人的评价是一样的。

也许有人会说,钱穆先生也是中学肄业水平,不也成为海内仰望的学术大师?为何对南怀瑾那么苛刻?对此,应好好对比一下他二人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钱穆先生比南怀瑾大23岁,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启蒙教育还是私塾,旧学底子是扎实的。钱穆因就读的中学停办而辍学,随后就任教于小学,几乎每天都在与经史过日子,但直到35岁才出版第一本学术专著《刘向歆父子年谱》,无疑走的是传统治学的路径;南怀瑾的路径则完全不同,他父子的自我总结是正确的。

我这两本南怀瑾的著作,虽是新版,却都购自北角渣华道的青年书局。香港的旧书店可分两种,一种艰难求存,一种悠然自得。悠然自得者,只有一种情况,那便是物业是自有的。我常去的十几家香港旧书店,只有香山学社和青年书局是自有物业,其他如新亚、神州,尽管名气大得多,也都是租客而已,只能艰难求存,逐水草而居。如神州就从繁华的中环摆花街,搬到了偏僻的柴湾一厂房内。

青年书局的老板陈明滨先生,年龄奔七,留了一撮花白的山羊胡子,养了一只小小的梗犬。陈老板身体很好,非常健谈,经常让人不好意思说告辞。那只梗犬年龄不小了,我去这几年,每次都听到它连打喷嚏,像这间屋子的老太爷。这家书店历史悠久,书被淘得像嚼了一整天的槟榔,我每次路过都犹豫再三,才抱定“就扫一眼”的决心进去一下,但每一次都需和陈老板立谈半小时以上。

其实这家书店前些年没有这么“干涸”。十几年前我曾和马刀兄一起去过一次,他在前我在后,居然给我淘到不少好书,比如刘逸生转赠本《九回肠集》、罗孚签赠本《南斗文星高》、高贞白签赠本《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朱子家(金雄白)《汪朝秘艳录》等,让马刀兄大为尴尬。后来发现,这么多年青年书局最有价值的书,都是陆续从香港藏家方宽烈家散出的。方先生是世家子弟,一生收藏以文史资料为主,本人也是香港文史掌故一大健笔。去世前所撰《香港文坛往事》有许多重要的一手秘辛,坊间需求量极大,初印很快卖光,因方先生后人移居海外及版权问题,据说不再重版。

我从青年书局买到不少方先生的旧藏,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民国以来人士的诗词别集,多为线装,如杨铁夫签赠本《抱香室词》、朱庸斋《分春馆词》、萧公权《画梦词》、张蝶圣《花活草堂遗稿》、吴天任《戊己之际国难纪事诗》等,大多贴有篆字“宽烈藏书”藏书票,盖有“梅荷双清阁”和“方宽烈氏”钤,虽没有显赫的版本,但都合我心意。不过,由于方的藏书是陆续到店,有别的买家也在关注,我又不能常去香港,因此我买到的应只是很少一部分。

方宽烈先生和我有一面之缘,但谈得投机。他是诗人,出版有《涟漪诗词》,初次见面自也是以诗为主题。当时他已八十六岁,看了拙诗后,居然提笔写信给我:

夏宇先生:

拜读你那册《百友堂诗》,内容不错,希望你继续创作,以文学挽救时下青年辈轻视的我国数千年文化遗产——诗词。

你的诗作似乎有点受到李商隐、龚定庵辈的影响,尤其是七律方面,像那首步黄仲则《感旧》的“怕醉频辞千日酒,为痴曾上七香车”、《练笔》的“江南尚有梅花信,海外全无抱柱岩”,都婉转之至。至于那首《晚醉醒来》所作的七古,铿锵可诵,李贺所作,不外如此。

最令我震惊的诗是一口气写了金庸小说里面的百位女主角,所吟都各有其特点,真不容易也。

至于词,几首《山花子》都不错,这词最重要的是结句三个字,精粹而不散漫。那阕《踏莎行》:“还将如意掷珊瑚,赢得明珠如泪满。”佳。“人间始信倾城罪。”妙!

不过中间用典要留意,“登徒子”出宋玉赋,指轻薄儿好色之徒,多用在贬方面。此上

即颂

方宽烈 10.8 .3

方先生也是港澳诗词最热心的整理者,编有《香港诗词纪事分类选集》《二十世纪香港词钞》《澳门当代诗词纪事》等宏著,从黄遵宪、康有为到他自己,巨细靡遗。我那诗册中,也有写在香港的诗词,以他奖掖后进的热情,如果还有精力增订,也许会编选进去。熟料方先生竟于2013年溘然仙逝,他这一走,香港的文统诗统也随之而去了。他去世前数年间,香港旧书界也发生了巨变,标志性事件便是执旧书界牛耳的新亚书店转型做了旧书拍卖生意。于是,全港的旧书资源加速向拍卖行集中,在书店淘书的旧时月色顿时黯淡无光,对于我来说,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时代结束了,书统也断绝了。

青年书局除方先生的藏书外,还有一个特色,即他家是南怀瑾著作在香港的专卖店。书店分三间,房间都很小,桌柜之间,几难转身,南怀瑾著作占满了中间那间。曾有一段时间,这里有过一批从南怀瑾手里散出的书,但数量不多。我恰遇到过一次,其中只有一本是题有上下款的签赠本,即此《刘旦宅书画集》,题为“南怀瑾先生法教 丙子秋刘旦宅持赠”。虽止一本,却洵足珍异。

刘旦宅是当代最有名的画家之一,画的《红楼梦》人物,比戴敦邦的还要深入人心。先生已于2011年去世,何以能签赠南怀瑾?此书出版和签赠均于1996年,其时南怀瑾在浙江投资修铁路,任金温铁路公司董事长。刘旦宅也是温州人,又同为文化名人,二人曾相过从是自然而然之事。王元化先生为此画集作序,引用了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的“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来推许刘旦宅的书画境界。刘先生的书画当然横绝一世,但文艺评论也真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只不过刘先生的“玄”,和南先生的“玄”,又大有不同罢了。

附:《晚春连夜加班见风吹夏威夷竹脊背生寒醒来作》

买书须筑黄金屋,夜半春深狐女哭。疾照青灯检故坟,风吹盆竹何簌簌。明朝病眼看蔷薇,两不相值颜色非。但狎残香醉幽草,换得天真烂漫归。日复一日皆如此,天不怜我君亦尔。也曾如厕读庄生,果然人生常吊诡。青春意气今何在,沐猴三芋还相待。出门回望蓬蒿人,翩翩蝴蝶何必悔。浑沌凿后有文章,斑斓蝶儿最当行。人生但有一半似,何须敷粉作何郎。可惜我欲文章尽,八股官声殊不允。使我经岁不成诗,无穷灵感星如陨。恐教贻笑漆园吏,蟪蛄不如作朝菌。妻子终须关小计,我志虽雄惟不忍。当今大雅皆大俗,舍此浊流难措足。幸有陋室可裸行,还是阳春白雪曲。邺架能搜腐儒书,漫壁虚悬仕女图。从无知己来相问,果然相忘于江湖。

猜你喜欢

南怀瑾大师诗词
大师剪我也剪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南怀瑾做人的“双重标准”
南怀瑾做人的『双重标准』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告密”也是慈悲
南怀瑾: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