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文艺人凝聚的战疫力量

2020-04-05海风

上海采风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艺抗疫艺术家

海风

2020年庚子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了全国上下的心。疫情面前,医务工作者逆行疫区,勇往直前,济世救人;普通民众尽自己所能,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而上海文艺人也在第一时间用各种方式创作,表达自己的关注与感动,以艺术之力,温暖人心,鼓舞士气。

元宵团圆日,沪鄂两地艺术家同唱一首歌

春节本该团圆的日子,新冠病毒却让很多人无法相聚。不过,距离阻隔不了爱与牵挂,元宵节来临之际,上海市文联与湖北省文联联合发起了一场“不相见却相亲”的“云合唱”。從策划到推出只用了短短四天时间。上海的奚美娟、曹可凡、华雯、石倚洁、龚天鹏、张冉,湖北的王丹萍、秦德松、周锦堂、柳莺、万莉、董研峰,这十二位受邀艺术家更是一天之内交齐了视频,用最赤忱的声音唱响同一首歌,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化成浓浓的祝福。四位上海老艺术家曹鹏、王文娟、韩天衡、尚长荣也通过手机视频送出祝愿为湖北武汉加油打气。

特殊时期,要实现这样一场两地的“云合唱”并非易事。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来自武汉歌舞剧院的歌唱家王丹萍说,为了完成拍摄,她让儿子一只手握着手机拍,另一只手举着台灯增加光的亮度,嘴里还咬着歌词纸作提示,“也真是难为他了”。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党委副书记、男高音歌唱家秦德松当时正值班,他独自摸索试验半天之后,请来了留守单位的另一位同事帮忙,才终于顺利录完。一切只为有更好的呈现。两位青年歌唱演员万莉和董研峰是跑去车上录制的,因为这样声音效果会更好些。“我们感谢上海人民对武汉抗击疫情的支持。希望我们能早日战胜病毒,早日团聚,一起放歌。”万莉说。董研峰也说:“我就希望这场疫情早日过去,很想跟大家面对面地相聚!”

上海—湖北,虽然距离千里,彼此的心却很近。沪剧表演艺术家华雯表示收到邀约后感到很荣幸,“特殊时期,只能通过手机录音和拍摄,虽只唱几句,但我和协助的同事不厌其烦地录制,争取达到最好效果”。歌唱家石倚洁为了这次的“云合唱”,在家忙碌了一天。找到家里光线最好的位置,让女儿帮忙举着手抄放大的歌词,要求全家人保持安静,反复录了几个小时。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则“以一如既往的‘音质差、唱功烂、情意深的九字原则略抒发了内心‘隔离病毒,但绝不隔离爱的倾诉欲”。著名主持人、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曹可凡说:“这样一个特别艰难的时刻,需要的是一种温暖,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两地艺术家用这样的方式联动起来,给大家打气,特别是看到湖北艺术家这种信念与力量。”上海市文联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奚美娟感慨:“此举也许只是微薄之力。望早日战胜疫情。向战斗在一线的全体医护人员致敬!”

这次上海与湖北艺术家的“云合唱”是一场隔空对话,也是一场相互的鼓励。在以团圆、和谐、幸福为主旨的元宵佳节,一起借艺术的温暖点亮希望的花灯,互诉思念、传递信心、给予力量。

除了“云合唱”,上海市文联还推出了《心中的团圆——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配乐故事诗朗诵和由配音表演艺术家乔榛朗诵文字、集合上海文艺家书画印剪纸的视听结合作品。梁波罗、王汝刚、郑辛遥、周志高、丁申阳、李守白、印海蓉、潘涛、蔡金萍、华雯、田水等艺术家和媒体工作者纷纷参与。

以声“出征”,音集八方成一曲

武汉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上海医疗救援队在第一时间奔赴疫情原发地武汉的逆行,感动了上海的文艺人,其中包括一批曲艺家,仅用24小时就完成一首广播说唱《逆行天使》,声援救护。这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以说唱表达心愿的行动从1月24日的凌晨开始,看到上海医疗队的“逆行”,曲艺作家徐开麟深有感触,熬夜赶写了广播说唱《逆行天使》。早晨,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副主席黄震良、章燕,曲艺音乐人曹哲维,曲艺名家秦雷、顾竹君、陈健、许伟忠等纷纷加入……大家群情激昂,“宅”在家里开工,正如徐开麟感慨的,群口说唱演变成了广播说唱,真是“人不碰头心相连,音集八方成一曲”。经过24小时的紧急创作,1月25日凌晨《逆行天使》诞生……按常规,一部说唱作品完成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但此次仅24小时就完成一部作品,堪称奇迹。上海曲艺人第一次线上创作,不计报酬、积极参与,虽然没能好好看春晚,甚至顾不上年夜饭,但齐心协力创作了最特别的节目。

1月25日年初一一大早,上海新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主席黄豆豆有了一个用“歌声”表达心声的想法,发在“新艺联”群里后,立即得到了多位新文艺工作者的支持。独立音乐人艾野立刻拿出了他的一首压箱底的作品《同胞兄弟》,这首歌曲调优美、温暖感人,深得大家喜爱。很快,来自上海各艺术门类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在互联网集结,“云合唱”《同胞兄弟》,参与者除了黄豆豆、艾野外,还有小荧星校长沈莹、昆曲表演艺术家张军、海派剪纸青年传承人李诗忆、青年舞者谢欣、网络作家刘炜、影视制作人杨璐、相声快板书演员赵松涛等。虽然只是短短一首歌三分多钟的时间,虽然大家对于唱歌都是外行,但却传递了上海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心意:“医治病,艺暖心”,无论在哪里,永远同在武汉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在一起,我们都是同胞兄弟!

上海电影家协会和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也迅速行动,邀请诗人傅亮创作诗歌,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赵静,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刘风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林海、何婕夫妇,“以挚爱和生命的名义”,联合制作了一版声情并茂的公益朗诵。

疫情暴发后,上海音乐家协会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三家单位联合组编推出了两部抗击疫情音乐出版物——全媒体图书《出征 出征——抗击疫情优秀歌曲集》(135首歌曲)、音像专辑《加油武汉 加油中国——抗击疫情优秀歌曲选》(43首歌曲MV+47首歌曲音频)。

除了上海文联所属的文艺家协会在行动外,协会艺术家们也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倾情创作、表达心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深情朗诵了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福会儿艺93岁高龄的蒋锡礽先生创作了快板书《病毒恶魔全杀光》,鼓励大家树立信心、携手抵抗疫情。中青年艺术家也积极用文艺形式表达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的决心。廖昌永、茅善玉、谷好好、史依弘、钱惠丽、佟瑞欣、韩蓬等20多位上海艺术家“云录制”MV,近40位上海主持人演唱《非凡英勇》……持续为抗击疫情助力。

2月18日上午,一直在家里埋头整理乐谱,籌备下半年的音乐会的著名翻译家、中俄友好协会全国理事薛范突然收到俄罗斯驻沪总领馆发来的短信,除了问候健康之外,还提出了一个请求:“有位俄罗斯人写了首歌,关于中国防控新冠病毒的。请问您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帮我们把歌曲翻译成中文吗?”歌的名字硬核而霸气:《中国人民必胜!》。对此,薛范自然“义不容辞”,连夜把歌曲译配出来。天亮之后,薛范又找了长沙的网友“瓦连金娜”(网名),北京的网友“船长”(网名)、“悟真园主”(网名),请他们打谱、演唱、制作视频等。薛范感慨地说:“小小的歌曲视频,是各地网友投入最大的热情共同突击完成的。这也体现了中俄两国人民的情意。”

书写、记录,众志成城战疫情

用“一呼百应”“众志成城”来形容抗疫文艺作品的创作毫不为过。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围绕抗击疫情主题组织书法家创作,很多德高望重的书法家纷纷传来书法篆刻作品,其中包括上海书协首席顾问韩天衡,上海书协顾问张晓明、钱茂生、童衍方、刘一闻、徐正濂、孙慰祖等等。上海书协还向全体常务理事发出倡议,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书法作品。倡议发出后,立刻获得了常务理事的积极响应。2月10日下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仪式”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行。上海书协共捐赠43件作品用于义拍。据悉,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将尽快组织拍卖,并将拍卖作品所得款项定向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周慧珺先生书法作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创作于2016年,曾经被印制在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上为新人祝福。如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祝福,祈愿每个人都能幸福安康。韩天衡先生创作了一系列抗疫主题作品,此次特别捐赠了参加过展览的精品八尺条幅郑板桥诗一首用于义拍,并为玉佛寺捐赠书法义拍作品。韩天衡表示:“责任在身,使命在心,书法家用手中的毛笔和刻刀,与无数奔赴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广大志愿者并肩作战,向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看了除夕夜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新闻,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海派剪纸艺术家李守白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创作!1月27日,李守白在民协各微信会员群发出倡议,希望上海民协会员在2天内,用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抗击疫情、众志成城的心声。民协各门类的艺术家都积极响应。上海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剪纸组的艺术家短短一天半时间里,创作了近30件纸艺作品。参与者既有七八十岁的上海剪纸前辈,也有年轻的90后剪纸艺术家,既有师徒联袂,又有父女、父子齐上阵。除了纸艺作品外,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也纷纷响应,不断把自己创作的故事、顾绣、农民画等“作业”交到群里。歌谣专委会的艺术家们积极性高涨,在短时间内创作了童谣、歌谣四十多首,其中96岁高龄的孙毅老先生创作了两首歌谣,既朗朗上口又铿锵有力。

1月29日,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发布《拿起画笔、共克时艰》倡议书,号召上海的广大美术工作者,用感人至深的画作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艺术家们投稿踊跃,截止到本刊发稿时已收到近3000位画家的各类作品投稿8000多件,题材丰富、形式多样。

2月3日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启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摄影人的大力支持,先后收到摄影作品一万二千多件。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雍和从除夕夜开始,每天都走出家门,走过上海的许多大街小巷,以一名老摄影记者的敏锐,用镜头定格疫情下真实的上海景象。他说:“是记录,也算个人作业。尘埃终将落定,但我们不会忘记。”独特的视角、平实的镜头语言,一系列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疫情下的上海城市影像在上海文联微信平台发布后,很快获得10万+的阅读量,很多读者被感动,纷纷留言:“弥足珍贵的照片,给上海留下宝贵的记忆,也反映了上海人的素质。”“用艺术家的良心记录下这段无比珍贵的光影。”……

开辟云端抗疫战场

在这场抗疫战争中,相对于医学、科学乃至运输物流等方面,文艺属于后方,但同样也是“战场”。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文艺人选择在云端以艺“抗疫”。

近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承办,沪上文艺界发起了“艺起前行”短视频征集,国有民营院团、艺术家等纷纷参与。截至3月10日,“艺起前行”话题8200多个视频播放量达9.3亿次。

“艺起前行”的召集令下,处于演出空窗期的上海文艺人各显神通,秀出独门技艺,通过“云创作”“云练功”“云排练”“云课堂”等方式,既“停工不停功”, 为之后的登台演出积蓄力量,又为大众普及了专业知识,分享艺术。

家里条件自然比不上练功房,有诸多限制,但演员们动足脑筋,有的在晒台上将椅子叠起来作为跳跃的障碍,有的在客厅里用晾衣竿横过来练习翻越,还有演员让家人“变身”为力量负重的“道具”或演出合作伙伴。这些以往都处于幕后的“台下十年功”通过互联网展现在了网友面前,既接地气又新奇,也传递了一种积极生活的正能量。

随着各院团演员“云练功”拍摄视频越来越多,“艺起前行”话题下特别增设“抖擞精神云练功”话题,号召文艺工作者线上切磋技艺,预热观众市场,培育青年粉丝。拍视频也很快成为不少一些明星演员、青年演员“云练功”的“打卡”方式。

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史依弘盘坐在镜头前,清唱《杜鹃山》选段。《杜鹃山》歌颂的是奉献、反抗的精神,她以京剧特有的艺术形式将杜鹃山的精神和家国情怀融入歌曲,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天使们致敬。除了演唱《梨花颂》《贵妃醉酒》《红灯记》《狸猫换太子》等经典片段,史依弘还展示了在家练功的情景,同时还向观众普及京剧小知识。

上海昆剧团的花脸演员阚鑫因觉得租房有些简陋,日常压腿练功拍摄出来画面不好看,便选择展示戏曲脸谱勾画,将平时需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勾脸全过程浓缩于数十秒中,突出勾画过程中行云流水的笔锋,略去缺少观赏性的填色部分,再配以带有戏腔的流行歌曲。很快,戏曲的独特魅力让这位新晋“美妆博主”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纷纷点赞与围观。

不过,要在互联网海量内容中刷出“辨识度”,并非易事,名气、技艺固然重要,而“创意”更是关键。上海滑稽戏演员陈靓,借由“艺起前行”的话题,向网友发起了“你点我唱”的互动,他将网友点播的流行歌曲,用沪语重新填词翻唱,别有风味。上海民营院团田耘社班主、相声演员赵松涛借助视频特效,实现了一人说“对口相声”的创想:在屏幕中一人分饰逗哏、捧哏,用趣味对联号召大家在抗击疫情中“万众一心”。上海交响乐团低音提琴演奏员张凯旋也是一人分饰三“角”,通过多次剪辑,和自己“合奏”出一曲《卡农》。上海民族乐团别出心裁地将传统民乐和潮流文化相结合,用唢呐在电音乐队的伴奏下吹起“唢呐disco”,引来网友纷纷评论:“你蹦迪吗?唢呐伴奏的那种?”

很多文艺人过去从未尝试过短视频拍摄,而这个非常时期也促使文艺人积极思考、运用新的传播模式。同时,各个文化场馆也纷纷推出涵盖教育、互动、观赏等多个维度的线上文化大餐,如上海博物馆制作推出“上博邀您云看展”专题合集,包括18个三维展览、25门线上课程、3个网上主题展以及5个文物珍品专题;中华艺术宫推出在线展览、导览、网络慕课等;上海大剧院把近五年多的100多次“艺术课堂”剪辑成15分钟的音频节目,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多个艺术板块。上海音乐厅推出“云音乐厅”,通过VR音乐厅、午茶云、mini音乐节宅宅版等为市民在线补充音乐能量。

一定程度上,这场非常战疫促使沪上文艺院团与文艺人积极转型,试水用新媒体推广高雅艺术、传统文化。实实在在的点击量与点赞数,直观地反映了受众需求与偏好,让文艺人、文化院团和场馆更深入地思考:如何用文藝的方式更接地气地传播正能量;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与价值……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虽不能奋战在抗疫一线,但都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以笔为枪,以声为鼓,用特有“武器”奋力出击,用文艺的方式科普防疫知识,歌颂抗疫中涌现的动人故事与英雄人物,起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作用。与此同时,文艺人也对如何更好地创作抗疫文艺作品进行冷静思考。

“当疫情发生之后,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想法、价值观,特别是对医护人员、志愿者进行礼赞,都是应该充分肯定的。艺术有分工。这些作品在助威、呐喊、鼓劲层面上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表达。但是,我们还不满足,尤其是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艺术作品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吟唱与咏叹,更要有反思与痛悟。要描摹真善美的图谱,更要拓印时代与社会的胎记,为我们在未来如何避免悲剧重演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启迪。”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戏曲学会会长陆军表示。

在特殊的战疫中,谁都不是局外人。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大范围的传染病、战争爆发后,都会有一批艺术家成为特殊的记录者,留下众多灾难文艺作品,其中有不少优秀之作,也有劣质文章。譬如,近期的抗疫文艺作品中,一些诸如《“感谢”你,冠状病毒君》的微信文章,扭曲的思想内容、哗众取宠的方式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怒。

“关键不在于我们能不能写,而在于我们在巨大的疫情灾难面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我想,首先要出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心怀民瘼疾苦,心忧天下苍生。要痛悼那些远去的生命,但要拒绝那些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要万众一心凝聚起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力量,但要拒绝假大空的标语口号。要看到我们决战决胜武汉的未来,但要拒绝词藻华丽的涂脂抹粉。要尽最大的努力遵循艺术规律,全身心投入创作,记录下这场波及神州大地的悲壮的病毒阻击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道。

《鼠疫》作者加缪曾说:“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人们对灾难文艺作品的期盼,不仅是对灾难的真实记录,对英雄的歌颂礼赞,还有灾难背后的人性挖掘和对灾难的反思。这场非常战疫中,文艺人一直在场,凝聚起强大的抗疫力量,鼓舞士气,深入人心,也期待更多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问世,引发更多人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获取前行的参照。

猜你喜欢

文艺抗疫艺术家
“画”说抗疫
1942,文艺之春
团结抗疫
抗疫作品展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