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主题文化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2020-04-03经丽红
经丽红
(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由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生动地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学校品位、弘扬校园主旋律、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值得注意的是,校园文化建设应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内涵发展”的出发点展开。近年来,厦门市槟榔中学在以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师生共同成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提炼出“和你一起成长”主题文化,使“成长”植根于师生的意识、渗透于师生的思维、内化于师生的行为,促进师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教育中成长、在教学中成长、在管理中成长,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
(一)重视学校整体规划
学校精心制定内容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聚焦人,富内涵,提质量”的学校发展规划。“聚焦人”是前提、关键,“富内涵”是途径,“提质量”是目标。其中,“聚焦人”中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全体教职工和家长等;“富内涵”是促进质量提升的途径;“提质量”中的“质量”则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各环节的质量,包括学生成长的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以及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以“聚焦人”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在聚焦“人的发展”上下功夫,赋予常规的校园教学活动以“推动师生共同成长”的全新内涵,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提炼校园文化主题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通过回顾梳理办学历史,从校园既有文化积淀中提炼出“和你一起成长”主题文化,并将其内涵概括为“主动参与,尊重差异,携手前行,共同成长”。主动参与是基础,尊重差异是关键,携手前行是灵魂,共同成长是目标。“和你一起成长”主题文化既传承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又在其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特点进行发展创新。
(三)立项市级重点课题
学校管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统领,以厦门市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初中学生成长的动态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为抓手,全面系统完善制度文化,打造物质文化,充实精神文化,锤炼行为文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德树人,引领梦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全学科、全过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规范师生行为、形成良好校风、推动学校高效运行的保障系统。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落实,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正在发生着相应的变革,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成为必然。
学校结合实际,认真、严格地按照流程做好《学校章程》的制定,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角度研究学校制度,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中与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废、改、立”;在修改中注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以激励为本的教师理念,体现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群体利益;增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积极参与现代学校制度示范校创建。
(二)打造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在原有校园文化设施的基础上,从学生成长、核心素养培育和价值观形成角度,全面系统地打造物质文化,营造有利于师生成长的校园环境。
在教学楼这一文化设施主阵地,学校遵循从初一到初三的成长规律,搭设“心灵成长的阶梯”,从一楼到五楼分别设立“梦想、自主、自省、责任、创新”的主题墙,起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在廊道开辟空间用于展示师生最新的绘画、书法、摄影和科技创新作品,使之成为师生展示成果、互学互鉴的平台;将大厅两侧设计成校园文化的窗口,既历数学校的历史积淀和目标展望,又展示优秀教师团队和新时代师生的精神面貌,呈现师生共同成长的足迹,突出“人”在校园中的主体地位,营造“一起成长”的良好氛围。学校将教学楼中庭重新设计改造成生物园,使之成为学生研学的基地、文化交流的场所和陶冶性情的生态空间,在设计中渗透蕴涵生命教育与环保理念等元素。校园内的所有植物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方便学生了解植物、亲近自然。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结合当今垃圾分类的新时尚,设计建成以“绿色、健康、环保”为理念的绿色环保站,为全校师生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和环保“创客”活动提供了教育阵地和实践场所。
通过物质文化升级与环境营造,让师生在校园中能够感受历史积淀,展望目标前景,回顾成长足迹,交流展示成果,观摩优秀事迹,追寻成长动力,以致达成深层次的德育效果,帮助师生把外在的强迫性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自我需求。
(三)充实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师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学校在继承既有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改进和丰富学校各项精神文化元素,使之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首先,学校对原有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进行深入解读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提炼教风(博学、善导)、学风(勤学、善思),并将前述内容呈现在校园的醒目位置;通过对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的解读、宣传,让师生、家长了解、认同,内化为自觉行动。
其次,通过发动师生参与教学楼大厅教师笑脸墙和生物园的命名征集活动,使全体师生更好地凝聚智慧、达成共识,提升对校园精神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
最后,为了适应新要求,借助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校园新动向,展现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传播正能量。
(四)锤炼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校园的“动态文化”,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体现,而教师和学生则是行为文化的主体。师生围绕“和你一起成长”主题,在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课外活动等系列环节中,逐步形成共同的行为习惯,折射出共性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
教师方面,学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举办期间,各教研组长精心组织并围绕主题开展研讨,中层以上领导全程参与,开启了进一步研究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新征程;在“青年教师备课业务竞赛”中,学校领导全程关注和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参与练兵和比赛,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参与指导和评审,充分展现学校团结友爱、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和你一起成长”的文化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方面,开展“当家班级”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开展班级“星级”评比、校运会开幕式风采展示、科技节、艺术节、校园文化节等一系列有特色、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彰显了“和而不同,各有突破,一起成长”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校园主题文化的引领策略
(一)引领教师成长
1.做好制度设计
学校制定《以“和你一起成长”文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由教代会讨论通过并实施。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放到教代会讨论的目的,一是表明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重要大事;二是征求广大教师代表的意见,并由代表们表决通过,既集中集体智慧,又为后续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三是体现民主管理,积极营造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的文化氛围。
2.培育高尚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师团队继承和发扬槟中“五种精神”,即以身作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跟上新时代步伐,开展《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学习、解读;以“四有”好教师为标准,通过专题讲座、专题学习、撰写教育叙事、隆重表彰会等多样形式,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将教风、学风嵌入鼓舞初三师生的对联,促进师生将教风、学风内化为自觉行动。
学校党总支推动党建与学校工作融合,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起引领、带头、示范作用;工会适时开展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陶冶教育情怀,强化自我提升意识,营造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进入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站位要高,要把教育当作一种信仰来崇拜;其次,格局要大,要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履职;第三,行动要实,要坚守“五真”(真实、真诚、真心、真情、真爱)的态度来对待教育工作。
在“和你一起成长”文化的熏陶下,全员育人的氛围逐渐形成:美术老师主动承担环保“创客”活动,体育老师参与了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音乐、体育老师加入了班主任的行列;在人事调整时,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创新尝试班主任跨年级教学,主动承担超量的工作任务;全体后勤人员主动服务一线,参与学生排球考试监考等。
3.铸就精湛师能
常言道:师德与师能是教师的双翼。德高为范,业精为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是德艺双馨的楷模,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和强大的师能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在“和你一起成长”主题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在提升师能方面做到“三管齐下”。
一是从制度入手。学校修改了《教师业务获奖奖励条例》《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等。通过制度文化激励、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激发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是从观念入手,对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塑造强调“未来性”“社会性”“生命性”的教育价值观以及认识和关注“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的学生观;重构课堂教学价值观,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仅意味着任务的完成和为学生成长的付出,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从关注自身的提升着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对教师角色、功能及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对自身素养“变”与“不变”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应对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努力做到三个“转向”,即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教学”转向“育人”,要从“育人”角度整体把握、系统思考课堂教学,提升教育的品质;让课堂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是设计并开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活动。以“全员参与,点面结合,分类推进,共同成长”为工作思路,开展了集体备课岗位练兵、备课业务竞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校本作业设计岗位练兵和校本作业设计比赛等。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和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并重的校本培训,赋能教师内驱力,提升教师幸福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开阔眼界,提升能力。每年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如“学生思考力培养”“校本作业设计”“打造‘成长型’课堂”等系列主题研修活动。坚持开展“教学热难点问题”专题教研活动。坚持每学年共读一本好书并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扎实有效的研课、磨课、听评课活动,教学调研周的情况反馈,以及质量监控等方式,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根据云南省社科院从1400年到2016年间历史文献统计资料,以100年为间隔,云南具有每100年地震灾害损失1万人左右的特点,平均每10年死亡1 000人左右。从1401~1900年的500年间,平均每百年死亡人数均在万人左右[6];而自1900年后,随着人口的增长,死亡人数近3万人。从2001年以来,云南省地震共造成898人死亡,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是2014年鲁甸地震,死亡失踪729人,再次是2012年9月7日彝良MS5.7级地震,81人遇难。
近年来,教师主动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省、市、区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教学能手等人数直线上升,2015~2019年新增各类名师22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市级专家型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2人,教学能手8人。业务竞赛获奖的人数多、级别高。参与课题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论文发表的人数不断增加。
(二)引领学生成长
1.德育制度设计
一所学校的德育气质,决定着整个学校的文化气质。学校结合自身五年规划制定了《德育工作五年规划》,并确定了《德育发展方案》,围绕“和你一起成长”主题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分别根据三个不同年级特点实施“自尊与感恩”“自省与努力”“梦想与责任”主题教育,从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可操作的方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塑造。
2.让“主动参与”成为一种自觉
在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中,学校征集师生作品布置廊道,既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又丰富校园的墙壁文化,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提倡个性化的班容、班貌建设,结合班会课开展“班容设计”“校运会班级风采设计”等,既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集中集体智慧,又营造舒心的学习环境。开展“当家班级”值周工作、“合作小组”“成长小组”等,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让“尊重差异”成为一种习惯
在科技教育这一特色环节,学校不仅常态化地邀请科普达人到校开讲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抓手做好普及工作,做到让学生人人有课题、教师个个参与研究指导。课题内容除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外,更延伸至历史、文化、交通、旅游、科技、环保、军事、教育、消费等课堂之外的领域。同时,学校注重对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突出学生的提升,通过建设科普社团及科技兴趣小组,引导该部分学生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学影像赛事、研学等活动,累计取得了市级以上奖项800多项(次)。
4.让“携手前行”成为一种常态
学校重视年级文化建设,每个年级都围绕“和你一起成长”主题拟定了本年级每学年的文化主线。以2016级为例,该年级在初一学年开展以“我爱我家,我亲我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初中生活,共建和谐师生关系;期间组织全年级学生走进厦门市档案馆,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封存进“梦想档案”。初二学年则通过“偶像精神,引我前行,争做槟中好少年”的主题文化活动,在学生中掀起见贤思齐、突破自我的浪潮。在面临中考的初三学年,年级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号召全体同学珍惜时光,不负青春,顽强拼搏,创造佳绩;同时开展以“智慧共享互借鉴,凝心聚力共前行”为主题的初三质量分析会、中考倒计时30天的师生家长“真情告白”,助力学生“最后一公里”的加速冲刺。
学校开展“‘用心’建文化,‘爱心’铸品质”的班主任讲坛,让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每年校园文化节,“社团嘉年华”“跳蚤市场”“科学实验”“学科展示”“主题游园”等丰富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全面、自由、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参与。特别是各学科教研组深度挖掘自身学科特点,用学科文化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汲取学科养分,让知识变得平易近人,让学习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
我校“聚焦人、富内涵、提质量”的办学思路与“和你一起成长”文化主题是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应运而生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促进师生的成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均要考虑促进师生成长的元素、策略、方式,关注成长型思维的培养,重视成长型课堂的打造,教师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化,以对生命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多视角地引导学生成长。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师生和谐共进,在彼此关爱中成长、在互相帮扶中成长、在携手前行中成长。骨干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各级各类业务比赛成绩凸显;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内驱力得到激发,主动成长意识得到增强,核心素养得到培育。
在“和你一起成长”文化的引领下,聚焦人的发展,围绕人的成长,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呈现和谐、合作、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努力前行,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