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子柒的“城乡”底色

2020-04-03南大空间规划

辽宁自然资源 2020年1期
关键词:田园城市李子城镇化

近日,围绕网络红人“李子柒”的讨论在互联网媒体上激烈展开。其在海外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已达到735万,并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而“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也成为微博上阅读超过7.5亿次的热搜话题。有人说李子柒在油管频道(YOUTube)的对外文化影响力“可以抵得上1000个CGTN”,也有人说李子柒视频里的乡村生活并不是真实的,更有人害怕李子柒的视频会给中国的乡村贴上新的标签。显然,李子柒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而她在屏幕上所展现的乡村生活也已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

现时的“快”向往那时的“慢”

为什么红的是李子柒?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抛开高质量的视频拍摄与剪辑、网红本人的形象以及诱人的美食,将其置入中国40年来快速城镇化进程来理解,我们似乎可以清晰看到如下线索。

快速城镇化造就的乡愁情结。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快速城镇化史无前例,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8.3亿。对于当代中国人,从50后到00后,无论是“考学”还是“进城务工”,通过种种手段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城市的人们和他们的下一代依然保留着对于乡村与乡村生活的清晰记忆。这种生活虽然远离,但一代代人积淀下的记忆难以抹去。当互联网上的年轻人在城市的灰色丛林里看到李子柒原乡生活的视频时,或许就会回想起童年时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恬静下午,回想起和小伙伴们奔跑在田埂上的欢愉。

淡雅的农耕生活是都市人的向往。自古至今,桃花源情结在中国人心中从未中断,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城市中普通人的工作时间被不断拉长。互联网联通世界的同时也让你的上司和同事随时可以找得到你。“工作996,生病ICU”,这样的网络热语背后是许多普通人的辛酸。而高快速交通带来高流动性的背后是普通人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茫然。

此时,淡雅的、朴素的、稳定的乃至于缓慢的农耕生活像桃花源一般吸引着城市中的人们——人在此岸总是向往着彼岸。在李子柒诚意满满的视频中,城市的人们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逃离。

数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魅力。文化不是遥不可及、高大上的概念与口号,也不应该只存在于汇报厅与电视台里。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就是文化。这样来看,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的生活,只是李子柒的视频展现的是最有生命力、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那部分。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地交融与互动一直是中华文明的追求,而她的视频里面就有对天时的感知:春天用“桃花泪”煲粥,夏天采青梅做酒,落雪的时候要有小火炉和涮锅子;她的视频里也有对生命的尊重:在钓小龙虾时,还没长好钳子的小虾被重新放回池塘里,就像千年前的先人说的那样:“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这一切对于脱离自然太久、自然感知能力已经退化城里人,无疑是一剂复苏的热汤。

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对8.3亿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乡村相比于大多城市景观具有更加迷人与广袤的风景。中国大地上有太多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中心媒体传播时代没有得到发掘与展现的乡村美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命变革了大众传媒的方式,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由表达,使得许多秀美明丽的乡村得以更加立体、多元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李子柒视频中的川西村落就是其中之一。

温情的家庭生活展现。视频内容可以被设计,被制造、被生产,但亲人之间自然流露出的情感是做不了假的。李子柒的视频中,与奶奶在傍晚一同吃饭、聊天的镜头打动了许多人。快速城镇化进程对于大量乡村家庭而言,是不同代际被分隔的过程。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别离成为许多乡村家庭的常态。一家人团聚、共进晚餐是许多在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藏在心底的渴望。李子柒视频中展现的祖孙之间的温情时刻,应该会让许多人想起远方家里年迈的老人。这种温情也是李子柒在国外网友中获得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是一样的,爱这种东西更是本能。

一个人的城镇化,一个时代的城镇化

李子柒出生在乡村,成名也在乡村。她个人在城市的经历往往被忽略,但这段个人城镇化的历程或许才是成就今天李子柒的关键——毕竟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城市的人很难制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趣味,进而爆红网络的视频产品。李子柒本来就是一个已经城镇化的人,她在城乡空间穿梭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在乡村。童年的李子柒跟着爷爷学会了做木工、干农活。这段历程给了她后来为人称道的动手能力,也使得她对于村庄生活极为熟悉。

进城。14岁的李子柒进入城市务工谋生。刷过盘子,学过打碟,做过DJ。对于一个年轻女孩,可以想见这段历程充满艰辛甚至苦难,但也必然对她的人生和后来的选择发挥重要的影响。应该就是在城市的这段时间,她深入地接触了互联网,学会了剪辑视频等技能,受到了审美与时尚的训练……如果她一直生活在乡村中,没有超脱的经历所带来的超脱视角,李子柒很难将普通的村庄生活升华为作品中的美与艺术,也很难将其制作为符合互联网审美趣味的视频。

返乡。为照顾亲人而返乡的李子柒最开始开了一家淘宝店,并以此为生计。或许是错过了电子商务创业的最佳机遇期,她的网店收益不佳,这迫使李子柒寻找新的创业可能。转而拍摄视频的她,正好赶上了短视频爆发的时代,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赋予创业者的新机遇,这次她竭尽全力,也大获成功。

往返城乡。走红之后的李子柒开始参加各种活动、开设天猫店以至于参加外事文化交流,这些活动都不大会在乡村中完成。当然,她也不能离开她的村庄,这是她的原点,她的事业根植于此。于是城乡穿梭就成为她的日常。

进城、返乡、城乡穿梭,李子柒一个人的城镇化,其实也是许多互联网时代乡村创业成功者的城镇化。我们所熟悉的大量淘宝村的优秀带头人们,他们其实也是在这样的城乡回路上来回穿梭。而他们的城镇化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乡村城镇化的缩影吗?

透过李子柒,看到新田园城市

互联网上有许多人羡慕李子柒,许多人想要过上李子柒的生活。但关于她所展现的乡村生活是否是真实一直存在争议。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生活是美好而虚假的,真实的乡村生活充满艰辛与残酷,夏天的蚊虫、冬天的跳蚤、水田的蚂蟥、厕所的苍蝇……田园牧歌只是幻想。田园牧歌真的是幻想吗?也许是吧。120多年前一个叫“霍华德”的英国议会速记员应该也是这样幻想的,然后他写出了一本被称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诞生标志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

此后的几十年席卷欧美的田园城市运动,影响了很多欧美城市的空间规划和生活方式。然而工业革命时代的田园城市并不成功,因为所有兴建的田园城市都无法解决“规模悖论”。田园城市要提供充分的就业就需要较大的规模,因为只有规模更大才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规模越大,开发的强度和密度就会更高,田园的特色就会消失。正是由于规模悖论的存在,使得大量建成的田园城市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大都市的“卧城”或者新郊区。

移动互联网时代,规模悖论有可能打破吗?透过李子柒,我们看到了可能。当下中国乡村的功能已经悄然变化,比如淘宝村、电商村。农村开始与农业脱钩,乡村居民也不再全都是农民。他们可以是电子商务创业者,可以是网红、主播、网络写手,甚至可以是艺术家、设计师、大学教授……。移动互联网将这些新乡村与全球链接,就业机会不再取决于人口或者建成区规模,更取决于网络链接的强度与密度,规模悖论悄然崩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乡村为新田园城市的建构提供了充分的可能,良好的生态环境、闲适的生活方式与充分的就业机会可以“鱼和熊掌得兼”。再来看李子柒所呈现的乡村,或许那是一个假的“旧”乡村,却是一个真的新田园城市。教科书上的定义,或许都可以改改了。(南大空间规划)

猜你喜欢

田园城市李子城镇化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奔跑吧!李子柒
全球图景中的田园城市运动研究(1899-1945)(上):田园城市的研究体系及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之肇端与发展
杨威:田园城市有多远
“田园城市”与我国新区建设
家乡的城镇化
李迅: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指标体系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