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际中“来着”的提醒功能
2020-04-03饶宏泉
饶宏泉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1.引言
学界对“来着”的研究一直聚焦于“来着”的同质性、表义和属性等问题(宋玉柱,1981;朱德熙,1982;王力,1985;吕朋林,1987;He,1998;吕叔湘,2001;张谊生,2000;熊仲儒,2003、2009;宋文辉,2004;陈前瑞,2005、2006;刘林,2013;谢成名,2014、2015;饶宏泉,2019a、2019b等),对“来着”所在结构的时体特征及限制条件的讨论尤为深入,近年来更加关注其时体、语气与语境的交互作用。这些研究都不断地将“来着”的功能研究引向话语层面。但整体上看,目前对“来着”的话语功能考察还很不够,语义和功能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对接。“来着”一般用于即时互动语境,只有在互动语境中才能深刻反映其实质。所以本文采用互动语言学视角考察“来着”的使用模式,探讨其互动功能,并尝试统一理解其多种意义解读。
当前,互动语言学(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IL)将语言置于其自然栖息地中进行研究,认为语言语法结构的塑造和社会交际互动的运作之间是一种天然的互育关系(乐耀,2016)。Huang(2013)指出,IL的核心目标是密切分析话轮(turn)的互动建构,在互动意义的产生和解读中,并在社会结构的合作创造中关注行为序列(sequences of actions)。总的来说,IL不仅要研究互动交际如何通过某个语法成分实现,还要深入探讨该语法成分在互动中是否有反复出现的使用模式,互动是如何对其塑造的。因此无论是核心理念还是研究范式上,IL都可以为“来着”的研究提供更开阔的新视角,拓展其功能研究,并重新审视传统的句法语义问题。
本文的口语语料,一是来自《我爱我家》全部剧集和《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的部分剧集的文字转写(共123,7752字符,得到98例“来着”);二是来自我们转录的自然发生的会话语料(共410分钟,12,6502字符,得到13例“来着”);三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料库(提取其中100例进行标注和分析)。这三类语料在语体上涉及不同的互动形式,从表演艺术到电视访谈到自然会话,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来着”的互动使用。
2.“来着”的使用模式与提醒功能
谢格罗夫(2013)指出:“话轮建构单位(turn construction unit)是一种行为单位,我们不是从行为类别的名称或者行为的分类入手,而是从单独的语料以及它们发生的语境,探寻在该例子中说话者看起来在做什么,以及通过对话及相关举止所实施的惯例完成了何种行为”。于是,本文结合“X来着”的序列位置(sequence position)、话轮形式及其行为,发现三类反复使用的“X来着”模式(patterns of use,Couper-Kuhlen & Margret Selting,2001:1)。从这些使用模式能看出,“来着”在互动交际中发挥“提醒”功能。
2.1 使用模式1:引导邀请
这类模式中,“X来着”作为题外话,整体插入说话人话轮中,并作为引语引出后续话轮内容,来针对之前的话轮内容做相关评论或提炼等。如:
(1)中年男人:唉大姐(抢上前按摩傅老),这事儿您可不该跟我争,虽说都说是劳动人民出身可得也分个三六九等啊,我在合资企业,您是退休职工,怎么着我也比您宽裕不是么,老大爷这个费用全归我了啊,您要哪儿不合适咱一块儿瞧去,净号召学雷锋了,今儿我也动点儿真格儿的……
女学生:嘿!老师过去总说什么来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过去总不信,今儿我算彻底信了,今天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里程碑,奠基石……老大爷,您要多少钱您说话,我给您打张欠条儿,等我一工作头一件事儿就是还您钱(傅老乐),还带利,比国库券还高一百倍。
“老师过去总说什么来着”作为题外话具有插入性特征,是说话人提醒受话人结合前文语境从共同基础(common ground)即“老师过去总说的话”中调取信息。这种调取虽提供了一些线索,但受话人并不能准确定位究竟是老师过去总说的哪些话。这有点像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吊足观众胃口,启发思考,提起受话人对精彩点评的期待。这种模式的“X来着”是作为引子抛出来,提升话语期待值,凝聚互动注意力。另外,“X来着”具有投射性(projectability)①投射指的是一个行为或其部分预示了另一个行为,依赖于行为序列的相关知识(Deppermann & Gunthner,2015:5)。,投射后续话轮内容是双方有一定共知的信息,是对事态做评论等。从后续内容来看,不少都是具有文化常识性的评论,比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只许你州官放火,不许我百姓点灯”等等。也有后续强调某种事实的,比如“我说什么来着,昨儿不让你吃这么多生黄瓜,又闹肚子了吧你”。这类模式中高频使用的是“我说什么来着”,已成为习语性表达(idiom)②朱红、关黑拽(2016)认为“我说什么来着”是话语标记,说话人用它来提醒听话人注意现实情况与说话人的预期一致。吕为光(2011)指出“我说什么来着”是责怪义话语标记。本文不展开讨论这一结构形式,只想说明它用于提醒听话人注意接下来的话语。。
这样的“X来着”采用假性问形式,其交互性体现为邀请对方参与思考。有时还会在“X来着”之前使用引导语增强交互,如“(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其中的“(你)看”具有明显的交互性,邀请受话人加入,并体现自己的认识权威性。再如:
(2)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乡约》,我是肖东坡。我现在是在北京市丰台区都乐苑。今天节目一开始看我手里拿的什么?大理石,邦邦硬的大理石。那歌里怎么唱的来着:“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位小姐,我让你就用这块大理石让它唱出歌来,你会怎么样?
“那歌里怎么唱的来着”作为引语,引出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既是对之前所提到的“大理石”进行提升,同时也开启了后续话题,之后说话人开始征询受话人:“你如何让大理石唱出歌来”。因此,这一模式中的“X来着”是提醒受话人调取共同基础,邀请其参与思考与互动。
2.2 使用模式2:事实陈述
这种模式中,“X来着”的X针对的是之前的话轮内容,整个结构是提醒受话人注意这样的情况,或强调事实如此,或据以为证。其交互性表现为向对方表明态度和立场。“X来着”采用陈述或反问形式。根据其所在的序列位置可以区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针对的是对方的话轮内容,“X来着”位于说话人话轮起始处:
(3)小贝:你们别看我呀,我……我……我可啥都没说。
老白:发个毒誓先。
小贝:(举右手)我发誓,我要是说了,就让我满脸长小痘痘。
老白,大嘴,秀才:脚心!
小贝:我确实说来着,可是,是她严刑逼供的嘛。
小贝先是否认自己说过,但显然别人不相信,在威胁之下只得再次提起并加以更改强调,随后补充说明原因,以期减轻惩罚。“我确实说来着”是针对之前自己说过的话“我要是说了,就让我满脸长小痘痘”而来的,提醒对方注意,现在所说的确是事实。
另一种情况针对说话人自己话轮前面的内容,为其追补证据以示强调:
(4)掌柜:这也太狠了吧。
众人:嘘——
掌柜:(朝上方)不狠不狠,谁叫他嘴贱来着。
老白:(捡起地上的石子)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人使的是隔空打穴。
“X来着”显然是在为“不狠不狠”建构因果证据关系,是因为“他嘴贱”所以我才认为不狠,通过反问形式强调了自己的认识和立场。再如:
(5)记者:您逛超市的方法好奇怪,这个超市的负责人没有把您当做竞争对手派来的吗?您一样一样地数来着。
孙部长:转一转很高兴,是一个很愉悦的事情。
“您一样一样地数来着”是对上一句“超市负责人没有把您当做竞争对手派来的吗?”所做的补充,即“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你有这样的行为”,从而强调这个证据的重要性。因此,这一模式中“X来着”针对他人或自己先前话轮而做提醒,或提供证据,或表明态度。
2.3 使用模式3:信息调取
这种模式中,“X来着”采用的都是疑问形式,虽然所问的都是信息,但从问说话人自己还是问受话人,以及后续的话轮表现来看,则呈现出一个有趣的连续统。当说话人暂时想不起来某些信息细节时,使用“X来着”来自我提醒,在内心搜索。从后续话轮建构来看,有三种具体情况:
一种情况是说话人紧接着就能调取出来该信息片段。如:
(6)G:我感觉好像,
嗯..那种,
...(2s)
那叫什么来着?
麻辣烫。
...(2.6s)
(7)梁文道:被就业。
窦文涛:被就业,还有被离婚的,这个还有个什么来着?说被主持,甚至还有人说,说那天周润发,发哥,拉着那个朱军的节目里,下跪来了那么一场,说是被主持。还有一个被?
这个过程显然是思维活动的直接外化,有时还能清晰看到说话人不断地给自己提示:
(8)很多的小孩就因为没考过,就上不了这个小学,是这么个意思,那就是说教育资源的分配好像成点问题是吧,反正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挺多,总之涉及到咱们的教育,有不少的话题都有可能会引发咱们讲话叫什么来着,冯小刚那部电影,唉!一声叹息呀!
“叫什么来着”之后,说话人提供线索“冯小刚那部电影”,此后终于想起来了。“哎”表明终于调取出来,之后就是回想起来的具体信息“一声叹息”。
第二种情况是说话人虽一时想不起来,但也不愿意让话轮就此中断,因此会不再纠缠于此,简单了结之后便继续保持话轮。如:
(9)T:这是在几楼啊?
S:..三楼。
Y:...在几楼来着?
...(0.7s)
不记得了因为我昨天逛了好多地方,
...我去—一开始去经开区那边逛,
...逛我老公学校然后逛逛然后跑回来。
“不记得了”表明说话人不愿意纠缠在这个细节上,而是继续推进话轮。
第三种情况是受话人会参与进来提供帮助。如:
(10)志国:重要的是我下面要阐明的观点,(搬过凳子,坐)不错,我们是天天看电视,但是我们并没有看……我们是天天看电视,但是电视里边……是我们天天看电视,那不是电视……我想说什么来着……
和平:你想说看电视不如看录像?志国:啊不不。
和平:看录像不如玩游戏机?
志国:不是不是。
(10)中志国酒后回家思维混乱,多次想从内心调取一些信息却不得,和平则不断地提供猜测性回应帮助其调取。
另外,如果“X来着”的疑问明确指向受话人,则表现出说话人自己对此是有所知晓的,提醒受话人补足该信息。这样的“X来着”投射的是要求受话人给予回应,话轮实现交接。
(11)小贝:该我了该我了,大嘴,我来问你,昨天早上,你没要着卖身契,说我嫂子什么来着?
大嘴:咱咱…咱换个别的题。
掌柜:就这个。你说我啥来着?
大嘴:说你心黑手毒不积德,活该在家守活寡。
小贝:就是他。
掌柜:(凌空抽大嘴巴掌)太好了!你的卖身契这辈子都不要想要回去了。
(11)中捕快小六要求众人证明自己,大家开始互相证明,小贝为了证明大嘴,于是以双方共知事件来进行提取,并提醒受话人补足该信息,从接下来的话轮看,由于是说掌柜的不好,所以大嘴脸色一沉,试图回避。但大嘴的回避却引起掌柜的猜疑,掌柜从中可以推知这个信息一定是对自己不利,但是无从悉知,于是使用“你说我啥来着”来提醒对方补足该信息。再如(12)中说话人显然对刚才的话题有所知晓,但想详细了解,于是提醒受话人就此进行补足:
(12)郑磊:您说刚才哪个?
卜晓英:您刚才说要按病种付费是个什么问题来着?
郑磊:这个病种付费就是说标准,因为比如说您刚才说咱们知道,现在这个病种花多少钱,定下来,到底定多高是合适啊?
综上,在使用模式3的种种情况中,“X来着”表现出如下的连续统特征:
图1:“X来着”使用模式3的内部连续性
2.4 小结
以上我们分析了“X来着”使用中的三种高频模式,可以概括为表1。
从表1的归纳可以看到,“X来着”的不同使用模式中,虽然采用不同的话轮形式,特征有别,也有着各自的交互性表现,但在功能上都指向一个核心要素即“提醒”。最典型的是使用模式3。从“来着”对不同句子功能的选择上看,当“来着”搭载的是信息陈述时,它强调对事实的肯定;当“来着”搭载的是对信息的细节疑问时,则是提醒调取这个信息,只是随着使用模式的不同,提醒的对象和提醒的内容不同而已。这应该是“X来着”的关键构件“来着”的功能①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一条重要的意见:“来着”句有没有时体限制?是不是任何一个句子都可以在句末加上“来着”而具有提醒功能?这个意见启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来着”的提醒功能与所在句子的时体特征的关系。详见接下来的表述。但受篇幅和目标所限,我们将另文展开讨论。特此感谢!。某个语言成分的句法语义属性,或多或少会影响其话语层面的意义。尽管从句法语义上看“来着”似有二分的价值,但从话语功能上未必一定要这样处理。我们认同吕叔湘(2001:348)对“来着”的基本看法:“来着”用在句末,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来着”只用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从本文语料来看,“来着”的确描述的是过去发生的行为和事实,或者过去的认知状态,并对此持肯定的语气。理论上说,语气成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现实相关性,因此,互动交际的当下,对过去的某种存在加以肯定和确证,从而发挥提醒的互动功能,也就不难理解了。下面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理解“来着”的提醒功能。
表1:“X来着”三种使用模式的差异
3.啮合共振与“来着”的提醒功能
近些年来,对话句法(Dialogic Syntax,Du Bois,2014)作为浮现语法(Emergent Grammar,Hopper,1987)的新动向,试图探索互动中句子之间的动态结构耦合(structural coupling)。交际中,人们常常会“以语言为语言”(take language to make language),说话人有选择地复制之前句子的某些部分来表达,最直观的表现是,当说话人从先前说话人刚说的话中,选择其单词、结构等来建构自己的句子,于是句子间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对齐。如:
(13)JOANNE:It's kind of like you Ken.
KEN:That's not all like me Joanne.
(13)中,Ken句子的单词、结构和句法关系都可以视为相应地映射到Joanne句子上,形成标引(indexical)关系,呈现出句子的对齐。这种平行性(parallelism)可以用制图器(diagraph)表征如下:
J O A N N E:i t 's k i n d o f l i k e y o u K e n K E N:t h a t 's n o t a t a l l l i k e m e J o a n n e. .
制图器是从两个(或更多)句子的结构耦合中浮现出来的高层句法结构。可见,平行性建立了结构框架,用于对应成分之间的映射,对应成分实现了啮合(engagement),会引发共振(resonance),从而激活跨句的密切联系。
要说明的是,对话句法并不是用于对话中的句法,而是强调与先前说过的那些单词进行啮合 (Du Bois & Giora,2014:352)。也就是说,对话句法不限于跨话轮,能而且常常用于单个说话人的话轮内部。总的来说,对话句法通过对应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映射而建立跨句的密切关系。它要考察语法是如何组织这样的映射的。因此,该理论为语言学的跨句结构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也开拓了口语研究的新领域。
按照对话句法的理解,啮合能产生结构共振,局域的共振用于表达对比焦点。在我们看来,共振能很好地起到对话聚焦的局域效应,而聚焦能自然吸引注意,这与“来着”的提醒功能是相匹配的。下面我们就依据对话句法的分析框架,来考察“X来着”自身或周围的啮合共振情况。分析发现:
一种情况,“X来着”的周边存在啮合,如:
(14)圆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就许你整容,你不许我化妆?那叫什么来着,只许你州官放火,不许我百姓点灯?
(14)是说话人在“X来着”前后做啮合,其制图器分析如下:
就 只许 许你我你州官整容放火, ,你 不许不许我百姓化妆点灯? ?
二者的平行建立了结构框架和槽位,形成共振。“X来着”夹在啮合中间,看似是对啮合的隔断,但恰恰是这种隔断拉长了共振的持续时间,有收有放,语势更显强劲。相当于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增强交互主观性。说话人不仅是在保持话轮,更是调节话语的节奏,给话语造势。
(15)韩三平:它演员无外乎是几种情况,一个是形神兼备,演历史人物肯定是形神兼备是上策,形神都不备是下策,形神二选其一的时候选神弃形,这是基本原则。你神形兼备了以后,不见得就能演好这个角色,你比如说杜月笙,你比如说冯玉祥,你神形兼备还需要一个东西,那就是演技、技巧。
记者:我听说成龙还想演毛主席来着。
韩三平:他是一个玩笑,仅仅是一个玩笑。
(15)中是在“X来着”之后,话轮实现交接,另一个说话人的“他是一个玩笑”与“仅仅是一个玩笑”呈现啮合,形成共振,作为对“X来着”的强调性回应。也有在“X来着”之前啮合的情况,如(16):
(16)和平:(上前欲握手)哎哟……(尤主编夺门要逃,被和平拉住),尤主编,这位大妈她弄错了,我们不是找您算帐的,我们是找您领奖的……
尤主编:领奖……(和平:唉)(向座位)还不如找我算帐的呢……
老大妈: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就你们倒腾这个缺德的手纸啊,早晚得有人把你们告到法院去(向和平)还送我两卷让我回家用去,我们那老头儿啊害的都……患痣疮了……孩子吧一不小心吧,真刺手!(欲走,又转回身提起那袋手纸走)
(16)中,“我们不是找您算账的”“我们是找您领奖的”与“找我算账的”三者啮合在一起,共振并引发此后的“X来着”,说话人对此事表达态度。应该说,以上的情况中虽然“X来着”自身并未形成啮合,但却处于共振的周边,或是呈现共振效果,或是引发局域共振,或是给共振增效。
另一种情况是,“X来着”参与到与周边话轮成分的啮合,如(17):
(17)他们那不叫炸酱面,他们叫什么来着?叫意大利什么之类的,甭管叫什么吧,这次炸酱面大赛吸引来了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越南等十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商务代表,还有他们的家里人,一块出席了。
(17)中啮合的制图器表征如下:
他们那他们不叫叫叫叫炸酱面什么意大利什么之类什么来着的 吧,?,,
它们强化了啮合平行,激活了共振。“X来着”处于其中,凸显了聚焦效应。除了位于啮合中部,“X来着”还可以开启啮合(例18),或者承接啮合(例19):
(18)嘉宾:它看见前面有人,来,您上这边,你磕,您走,没事,这样。什么事没有。
主持人:对,这是谁骑过的马来着?
嘉宾:刘德华骑的。
主持人:刘德华骑过的马是吧?磕,走,驾,走。
(19)刘老师:……你得用你的话跟我说话,或者用你自己的话跟我说话。
罗兵:是,我当时就跟他说北京话来着,他很高兴,不管听不听得懂,
有时一个共振中可能包含多个“X来着”,如(20):
(20)刘星妈:什么没有,满脸通红的,你还想蒙我,真行。
夏东海:嗨,我这是让人给臊的。
刘星妈:怎么了,他们挖苦你来着(啊)。
夏东海:没有,他们不但没挖苦我。
刘星妈:啊
夏东海:他们还在那儿玩命的夸我来着。
可见,“X来着”参与到啮合共振中,自身就是注意力聚焦的一部分。另外,我们还注意到,“X来着”所在的局域共振可能不止一个。如(21):
(21)主持人:你上学的时候就是仰视人家对不对?
嘉宾:想都不敢想。
主持人:想都不敢想,你想啥来着你?她来了?
嘉宾:来了。在1992年的时候大概是冬天十一二月份吧,就在我们家那个地下,过来看这个人你咋在这卖粉丝啦?不是你大学毕业了?
总的来说,不管“X来着”是否参与到啮合中,也不管形成的共振范围有多大,很多时候它都能彰显会话序列的局域聚焦效应。这样的啮合共振与“来着”的提醒功能是相互增益的。一方面,“来着”在互动中的提醒功能,就是要引起注意,会话序列的啮合布局和提醒功能显然是匹配的;另一方面,“来着”所在局域语境的共振,得到“来着”提醒功能的助推,常常会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
4.结语
综上分析,我们从“X来着”的使用模式以及啮合共振的分析中,展示了“来着”的互动功能是“提醒”。应该说,本文的结论也是一种“备选解释(alternative explanations,Thompson,Fox & Couper-Kuhlen,2015:46)”,但这一解释维度,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来着”的表义。首先,“X来着”如果提醒自己调取信息,则典型地表现为提示自己回忆细节(即“来着”表“回忆”说)。其次,当“X来着”用于提醒他人补足有关其自身的信息时,就可能会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征询“我对你有所知晓,但请你补足”。这种对受话人的关注,比起全然不知自然显得委婉和礼貌(即“来着”表“委婉”说)。再次,至于“来着”表“近过去时”,可能与“提醒”的“现时相关性”有关。《现代汉语词典》(2016:1286)指出,“提醒”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可见,“提醒”典型地体现事件的“现时相关性”,将事件关联到当下,引发注意。近过去发生的事件由于对当下的影响更显见,更容易实现现实关联,因此“近过去时”也只是一种语义倾向而已。以上这些表义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来着”的使用情况,倒是“来着”表“确证”说,最为贴合“X来着”的使用模式和啮合表现。宋文辉(2004)认为“来着”的原初意义是表示对事实存在的确证性肯定的语气,这样的理解与本文的结论能实现对接。说话人对事实的某种肯定,在语用上适合于提醒。同时提醒会衍生出强调语势,这与确证的强调性也是协调的。
本文采用互动语言学视角,通过互动中会话参与者的应答序列来探寻说话意图及行为方式,在使用模式的提取中呈现语法成分的互动功能。这种基于互动的语言观强调语法来自于用法,Bybee(2006)认为语法结构是从很多言语事件的重复中浮现的。Hsieh & Huang(2005)也指出,语法其实就是重复使用的模式经过语法化而成的。在本文看来,考察会话互动如何调用某种结构或成分来完成行为,能更深刻地理解语法的本质。汉语研究可以而且应该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审视传统句法语义问题,寻求新的解释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