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洛哥亲属称谓的使用与跨文化对比

2020-04-03刘智贤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亲缘晚辈摩洛哥

刘智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北京 100024)

1 摩洛哥的亲属称谓调查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了北京某大学10名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其中男性6名,女性4名,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

1.2 研究思路

一,调查摩洛哥人在社会交际中,如何称呼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人,并分析其与汉语亲属称谓的差异与自身独特性;二,调查其在本族群内部是否会使用亲属称谓来称呼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人,如有该现象存在,则统计其倾向于使用哪几种亲属称谓,以及不同称谓各自出现的频率,由此分析摩洛哥人对亲属称谓社会化使用的实际看法;三,调查摩洛哥人在中国是否愿意使用亲属称谓来称呼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人,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1.3 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并分发的方式,搜取可信结果,并基于问卷反馈的信息得出结论。

1.4 调查结果

摩洛哥是地中海南部、非洲大陆北部的一个国家,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以下简称“阿语”),但是阿拉伯语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分歧,所以摩洛哥人的阿语有着一套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如下表所示:

爸爸1兄弟儿子舅舅叔叔爷爷Elwalid Khoya Weldi Khali Aammi Jeddi妈妈2姐妹女儿姑姑姨姨(阿姨)奶奶Elwalida Khti Benti Aamti Khalti Jedda爸爸2妈妈2老爷爷老奶奶Bba Mmi Elhaj Elhajja

如表所示,同汉语相比,摩洛哥阿语也存在较为细致的亲属称谓划分,其特殊之处在于:一,对旁系男性血亲的配偶,没有专门的词汇用来称呼,汉语则存在“婶婶”、“舅妈”等称谓;二,“Khali”、“Aammi”等长辈的称谓缺少相应的小辈称谓与之相对,而汉语中存在“外甥”、“侄子”等作为“背称”的小辈称谓与“舅舅”、“叔叔”等称谓构成关系义场;三,对亲属的长幼顺序也不作具体区分,如“Khoya”、“Khti”、“Aammi”等称谓,不考虑亲属间的年龄差别,汉语则在“长幼有序”的观念支配下,形成了“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伯伯”、“叔叔”等严格区别的称谓;四,没有类似汉语对“堂表亲”关系的称谓。

摩洛哥阿语亲属称谓自身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存在对父母表示尊敬的称谓“Elwalid”、“Elwalida”,意为“生我的人”,用于当面称呼,与汉语用于“背称”的“父亲”、“母亲”不同;二,存在“长辈称谓+名字”的称呼方式;三,存在两个独特的亲属称谓泛化词汇“Elhaj”、“Elhajja”,意为“去麦加朝觐过的老爷爷”或“去麦加朝觐过的老奶奶”。

总体来看,摩洛哥阿语虽然存在对血亲的称谓,但与汉语相比,对称谓的使用较为灵活,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的询问得知,名字也可以作为礼貌性的称呼语直接出现,且“称谓+名字”与“单称名字”的使用频率比“单称亲属称谓”高。

2 摩洛哥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交际中,摩洛哥人会使用亲属称谓来称呼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人,其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Khali 1 Elhajja 4 Aamti 0 Khoya 9 Mmi 1 Weldi 6 Khti 6 Elwalid 1 Benti 4 Aammi 6 Elwalida 1 Jeddi 0 Khalti 7 Elhaj 5 Jedda 0

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出以下结论:一,平辈间主要使用“Khoya”与“Khti”来称呼,且“Khoya”的使用频率更高,10人中出现了9次,居所有亲属称谓之首。可见“Khoya”是一个在社会交际中安全度比较高的词汇;二,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主要使用“Aammi”、“Khalti”、“Elhaj”、“Elhajja”,其中“Khalti”的出现频率最高,10人中出现了7次,“Aammi”、Elhaj、Elhajja分别出现了6次、5次、4次,而“Khali”只有1次。可见“Khalti”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中,接受程度最高的称谓。也可以发现,在称呼非血缘关系男性时,摩洛哥人倾向使用父系的“Aammi”,称呼非血缘关系女性时,倾向使用母系的“Khalti”。这一点与中国存在共性;三,摩洛哥阿语存在独特的长辈对晚辈的“面称”亲属称谓,6名男生与4名女生均曾被长辈称呼为“Weldi”或“Benti”,并且这两个词汇均含有亲昵、友善之义。与之相比,汉语非亲缘关系间除表达慈爱意的“闺女”外,几乎没有长辈对晚辈的“面称”亲属称谓,若“儿子”、“孙子”等在“面称”中使用,则有浓烈的挑衅意味。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一,“Mmi”、“Elwalid”、“Elwalida”虽然均只出现了1次,但表明这些对父母的称谓可以在社会交际中使用,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只不过大部分人对其使用意愿并不强烈。近年来,在社会交际中,汉语也出现了称呼他人为“爸爸”的情况,如称呼前中国首富马云为“马云爸爸”[1]、在渴望得到对方帮助或表达强烈的谢意时,称呼对方为“爸爸”,带有活泼俏皮的意味。二,“Jeddi”、“Jedda”在摩洛哥阿语中意为“亲爷爷”与“亲奶奶”,所以在对10人的调查中出现了0次。这说明,相比于“Elwalid”、“Elwalida”,跨两代的亲属称谓渗透到社会交际中的速度较慢,且存在亲属称谓泛化的“Elhaj”、“Elhajja”作为对老人称呼的替代,更降低了其社会使用的必要性。

3 摩洛哥人在中国社会中使用亲属称谓的意愿

根据调查显示,在10名摩洛哥留学生中,7人愿意使用亲属称谓语,3人不愿意使用,且不愿意使用的3人均为女生。其中具体的亲属称谓的使用倾向如下表所示:

Khalti 6 Khoya 3 Aammi 5

据此可以分析得出:一,摩洛哥女性在跨文化环境中,对亲属称谓的使用比男性保守;二,与本族群内部的亲属称谓使用相同,“Khalti”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中,最受欢迎的称谓,共有6人愿意在中国使用“阿姨”来称呼中年女性。其次是出现5次的“Aammi”,与出现3次的“Khoya”。有趣的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Khalti”的使用频率都略高于称呼中年男性的“Aammi”,原因可能是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消除称呼上害怕出错的心理。

另外,在回答“在中国,如果你不多用亲属称谓称呼他人,是因为以下哪些原因?”时,有8人选择了“担心别人不会接受”的选项,2人选择了“觉得很奇怪”的选项。这说明,摩洛哥留学生的“不确定性规避”心理较为强烈。但是如果在有把握的情况下,他们总体上不排斥使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其他人。

在回答“在摩洛哥,如果中国人使用阿语的亲属称谓称呼你,你有什么感觉?”时,5人选择了“很开心”,4人选择了“有点奇怪,但可以接受”,1人选择了“无所谓,没有什么特殊感觉”,0人选择“不舒服,不喜欢”。这表明,摩洛哥留学生对中国人使用阿语的亲属称谓称呼他们,持积极态度。对中国派遣往摩洛哥的汉语志愿者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拉进与当地人的关系,积极融入当地的社会,对克服跨文化障碍,顺利度过跨文化交际的挫折与瓶颈期有着正面的效果与影响。

4 结语

摩洛哥阿语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摩洛哥阿语的亲属称谓在年龄上不作详细区分,缺少称呼亲属配偶的专有词汇,部分亲属称谓存在“不对称”现象。总体来看,摩洛哥人对亲属称谓的社会使用或跨文化使用持开放的态度,了解一定程度的摩洛哥阿语亲属称谓词汇,对国内教师开展对摩洛哥学生的教学、国外汉语志愿者适应当地生活,妥善开展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亲缘晚辈摩洛哥
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移民与文化认同:土家族民歌《吴幺姑》探析
执子之手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一带一路”文化使者采风摩洛哥
摩洛哥—热闹的集市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