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哪吒

蔡 悦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也在此后的多次讲话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和方式方法,掀起了国内探索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的热潮。2019年7月,现象级中国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一路冲到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位,同时获得了极好的观众口碑,并入选了202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魔童降世》讲述了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改命”的成长故事。导演兼编剧饺子将中国传统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以及整个故事进行了重新建构,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经验、视觉习惯和情感结构。毫无疑问,《魔童降世》是一个优秀的中国故事。因此,笔者将《魔童降世》选作范本,聚焦“选故事”“写故事”以及“讲故事”三个环节,[1]思考和总结讲好新时代中国好故事的策略和方法,以探索出可以广泛为从业者参考的实践路径。

1 《魔童降世》是“中国好故事”的原因

本文以《魔童降世》为研究范本,以陈先红、于运全两位前辈构建的中国好故事评价指标体系,聚焦《魔童降世》“选故事-写故事-讲故事”三个实践环节。[1]

1.1 讲好中国故事的衡量标准

习近平同志将“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总要求。同时参考陈先红、于运全两位前辈构建的中国好故事评价指标体系,《魔童降世》不仅满足习近平总书记的总要求,构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哪吒形象(哪吒可作为众多中国形象的代表)”,而且同时符合“选择性指标”“生产性指标”“叙事性指标”。因此,将《魔童降世》选为研究文本是有科学性依据的。

1.2 《魔童降世》的创新性

哪吒是印度佛教中三头六臂、面目凶恶的夜叉神,大约南宋时期,通过民间的润色、加工演化成为李靖之子,[2]逐渐成为是一个中国文化符号。在明代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哪吒的形象体现了道教与佛教相互融合,同时具有国民性。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西游记》的相关章节制作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这也是哪吒形象在大荧幕上的首次亮相。1979年的电影《哪吒闹海》与2003年的动画长篇《哪吒传奇》则与《魔童降世》皆由《封神演义》改编而来,同属“封神宇宙”。

不同于以往的几个版本的哪吒,《魔童降世》将熟悉的文本与元素进行全新的组合,塑造出新时代的“哪吒”形象。亦正亦邪、敢于逆天改命的“魔丸”哪吒,是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期待。《魔童降世》主题选择、其他人物构造具有时代性,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经验。《魔童降世》不仅发挥了《哪吒闹海》作为传统民间传说或者神魔小说所具有的国民性、广泛传播性文本优势,又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手段巧妙避免了观众审美疲劳。

《魔童降世》的创新性成为其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受到市场广泛认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值得去讲的中国故事。

2 《魔童降世》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环节

当解决了“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这个问题,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怎么讲中国故事”。《魔童降世》以现代化的视角选故事,生活化的方式写故事,专业化的技术讲故事,为讲好中国故事开拓出一条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实践道路。

2.1 用现代化的视角选故事

《魔童降世》虽然改编自传统神魔小说,但却并不仅仅把视角定死在古代。编剧打破了主要人物在民众心中的固有设定,摒弃了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人物个性。比如《哪吒闹海》中的李靖更符合封建家族主君的形象,而《魔童降世》中的李靖虽是严父,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儿子的疼爱与关怀。电影在选故事阶段就采用了现代化视角,在传统故事中试图加入了更多现代化元素和思想,符合当下中国观众们的审美经验。人物的个性驱动他们的行为,进而将整个故事内容进行了改造,为传统与创新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配比。改编后的《魔童降世》褪去了封建世俗的气息,带着一种焕然一新的中国气派而来。

《魔童降世》完美地将“传统”与“创新”合二为一,并未发生排斥反应,因此被导演选中继续进入到“写故事”和“讲故事”阶段。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用现代化视角精心挑选出来的故事,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各民族观众们的审美期待。

同时,选取的神话故事为初始文本,本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有助于后续打造并运营IP,构建“封神宇宙”。虽然其只是一个“中国故事”,却拥有“全球主题”。因此我们说《魔童降世》是以一种现代化视角进行故事的筛选。

2.2 用生活化的方式写故事

写故事的关键在于故事内核以及人物设定。

相比于同类动画电影《白蛇·缘起》,故事主题不再拘泥于俗套而且过度理想化的“为真爱甘愿牺牲奉献”,而是更关注于个体自身,当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时,观众为之受到的情感震撼是前者不能比拟的。

内容选择上更加贴近生活。比如哪吒的母亲殷夫人,正是当今社会压力下,努力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女性形象。她们会在接到紧急工作时不得已地离家前去工作,但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即使再辛苦也想陪孩子玩尽兴。让观众意识上缩小了与主人公之间的距离感。

中国的影视作品大多容易陷入一个困境,即人物脸谱化。正面人物过度突出正面,反派则过度刻画“恶”的部分。尤其是配角,特别容易沦为仅仅推动剧情或主角感情发展的工具人。日本和韩国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处理得非常好,会细腻刻画父母对孩子的包容和疼爱,朋友给逆境中的主人公的情感支持。

在《魔童降世》中,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细节。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缺点,他们是不完美的,却也是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少年小英雄的形象,《魔童降世》里的哪吒顶着黑眼圈,龇牙咧嘴,总哼着那首有自我调侃意味的打油诗“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并不乖巧可爱,甚至有点“丑”。作为一个“魔童”他身上隐隐散发着暴力、邪魅的气息。对于另一个男主人公敖丙而言,敖丙有超高的颜值,符合当下主流审美文化,敖丙本性善良、知恩图报,却因背负家族命运而“弃善从恶”,敖丙身上命运的枷锁驱动着他的行为和选择,这让人物真正“立得住”,而不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纸片人”。

《魔童降世》中对哪吒父母亲形象的重塑是值得探讨的,尤其是笔墨不多却讨喜出彩的夫人,宛如当今独立女性的模样,事业家庭努力兼顾。怀胎三年未生时说“再生不下来老娘烧了这破庙”,不像封建传统女性只知三从四德、克己复礼,而是个性张扬可爱,满足了新时代女性的情感期待。李靖这个父亲也不再是被封建思想束缚的老顽固,不再愚昧到牺牲爱子而息事宁人。而是爱子情深,以致愿意以命换命。剧中李靖与哪吒的互动多次引发泪点,如李靖下定决心替哪吒顶下天劫时被问到“哪吒是你什么人”,回答“他是我儿”,一个平时严厉的父亲此刻展现的爱子之情让人动容。

师父太乙真人毫无仙气,凡俗气息十足,有凡人的特性,大腹便便,贪杯爱酒,操着一口令人发笑的四川普通话,如此贴近生活,拉近影片与观众的距离。

至于申公豹,可以这样理解,“每一个申公豹都曾经是哪吒”,就像处于底层的人民在受到生活一次次地磋磨时,最终屈服于自己的烦恼与欲望,从正义偏到了邪恶的道路。

《魔童降世》虽然是个神魔故事,却能在故事内核以及人物设定上尽可能贴近生活,体现出现代人的个体自主性,旧形象的全新组合,拉近了这一传统中国故事与观众、乃至世界之间的距离。

2.3 用专业化的技术讲故事

《魔童降世》中故事最开始,就抛出了“灵珠”和“魔丸”的全新设定。“灵珠”和“魔丸”本为一体,“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魔丸”则三年后引天雷摧毁。阴差阳错,原本应是“灵珠”的哪吒成为“魔丸”,而身为妖族的敖丙成为了“灵珠”。哪吒和敖丙人物关系设定这里,采用了常见的“双雄结构”,常见的同类型设定还有“小鱼儿与花无缺”“鸣人与佐助”,以此扩大了故事叙事的空间。

这种“双雄”结构同样常见与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哪吒和敖丙从相识、到对立再到最后合作,虽然符合结构套路却也在细节中做了优化,调动观众们的积极性。毕竟好莱坞式的“困难设置”“抉择问题”量产,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审美疲劳。

《魔童降世》的叙事是兼顾戏剧性和生动性的。全篇最大的悬念设置在哪吒出生后的第三年,天劫危机,主人公有性命之忧,正反双方殊死搏斗,这本应是沉重的。在太乙、哪吒师徒对战申公豹、敖丙师徒的终局之战中,仍有很多搞笑滑稽的剧情,如哪吒利用之前所学的变幻法术变成申公豹,引得敖丙和真正的申公豹缠斗让,整个故事极富有戏剧冲突的同时,兼顾生动趣味性,使剧情发展张弛有度。

正如孙佳山先生分析的一样,导演兼编剧生于80年代,在他的创作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文化、香港电影、网络文学与日本动漫的交融碰撞,比如剧中无厘头搞笑担当的太乙真人,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元素。导演很聪明地将这些影响因子吸收再创作,转化成一种通俗的话语,更加符合时代语境。

“讲故事”要“讲得精彩”除了叙述技巧,还有赖于一些技术手段。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美的动画画面,精益求精的特效(导演提及一个申公豹变脸的镜头打磨了三个月),更符合当今观众视觉习惯,对故事氛围的渲染,故事力量的传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人物服装设计上,虽然导演将哪吒的性格到外表进行了“大手术”,却仍然留存了红肚兜上的莲花刺绣。在镜头设计上,敖丙与哪吒的打斗场面,冰与火的对抗,八卦、阴阳元素的融合,不断地给观众视觉冲击,并将中国气派发挥得酣畅淋漓。

好的故事不仅仅要讲得好,更要让观众听得懂。《魔童降世》以其独特的叙叙事逻辑,接地气、有人请味,将传统、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一起,面向全年龄观众,其中“不认命顽强抗争的精神”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符合语境的翻译和配音是对外输出中国故事很重要的一个环节。[3]《魔童降世》中所选配音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准确,声音符合人物设定,使得角色更加生动鲜活。尤其是太乙真人的配音,因为查阅原著发现太乙真人在四川境内修行,因此让其操着一口四川普通话,不仅增加了笑点,同时也完善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魔童降世》之所以能在国内广受好评乃至在国外引起关注,跟导演在细节之处仍精益求精的态度分不开。

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专业化的技术,并结合中国国情,注入中国因子,是故事的讲述更加符合全球语境和时代特点,才能让中国故事更好得为广大受众群体接受。

3 《魔童降世》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3.1 《魔童降世》中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讲好中国故事,也就是要讲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体现中国人的生活习性、中特色文化、民族时代精神的故事,中国故事应当从挖掘普通人共通的困境出发,才能与观众普遍情感结构相吻合。[4]

《魔童降世》的叙事文本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去除掉了封建化的气息,显露出最珍贵最纯粹的亲情、友情。在美学艺术上,特效场面宏大同时具有中国风格,导演对画面的追求也体现了

在《魔童降世》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在哪吒身上看到中国风格以及中国气派,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传达给观众。

综上所述,哪吒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典范,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题材上他是传统元素的创新性组合,既符合观众的情感记忆,同时又符合当代的审美经验。第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和主题,不限制受众年龄,可以被广泛接受。第三,叙事手段相较之前的动画作品有了提升,将中国文化与情感高级地融合在故事文本之中,助力故事的发展。

3.2 传统文化IP打造与运营

不能否认的是,《魔童降世》成功唤起了产业的文化自觉,但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仍存在困境。《魔童降世》虽然取得了票房的成功,但背后显示出产业不规范、效率低的问题不容忽视。虽然《魔童降世》预计将与《姜子牙》《凤凰》来打造“神话三部曲”进而构建一个“封神宇宙”。但面对发展多年根基稳固的“漫威宇宙”相比,“封神宇宙”还是个弱小的婴孩,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传统文化的IP不仅保存民族精神,更要注入时代精神。[5]

《魔童降世》虽然打造了近年来一个现象级的动漫IP,但在衍生品开发还不成熟,电商网站上盗版猖狂,出品方虽然成立了专门的处理侵权的团队,仍力不从心。同时官方授权开发的周边产品缺乏及时性,也是未来产业可以不断完善的问题。

4 总结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的文化宝库,为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和可能。讲中国故事,要避免发生“中国故事很精彩,中国话语很贫瘠”的尴尬情况,《魔童降世》从内容打磨、技巧应用、技术提升、传播空间开拓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在全球语境中,我们应该看到欧美、日韩影视作品以及太过广告作品中的闪光点,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将“精华”融入中国话语体系,体现在中国故事里。不断深挖故事内核,提升叙事技巧和行业技术,加大国产动漫IP保护力度,才能用影视作品喊出震撼心灵的时代强音,让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中国声音真正让世界听到,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哪吒
哪吒VPro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