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神经元理论在脑梗死患者上肢关节运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20-04-03姬鹏博仵志强贾党培王霖舒媛媛
姬鹏博,仵志强,贾党培,王霖,舒媛媛
(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运动康复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病变,其发病率、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多数脑梗死患者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尤其上肢功能障碍更加明显。镜像神经元理论(MNS)的提出及应用,为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提供了新的策略[2]。该理论是指患者观察他人运动并进行模仿,可对患者自身某项相同的运动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并激活[3]。本次研究中,在脑梗死患者上肢关节运动康复治疗中应用镜像神经元理论,促进了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重建,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入住我院脑梗死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46~78岁,平均(61.3±1.6)岁,病程 2~6个月,平均(3.8±1.2)个月。观察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 47~78岁,平均(61.5±1.4)岁,病程 2~5个月,平均(3.5±1.1)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或其家属悉知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进行了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⑴患者均经相应的MRI或头颅CT诊断,确诊为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⑵无精神功能障碍,具备模仿、交流、沟通能力;⑶均为首次发病;⑷病程少于6个月,单侧肢体瘫痪;⑸无正规镜像治疗史;⑹无支撑状况下能够自主端坐15 min以上[4]。
排除标准:⑴患有感觉性失语症以及认知功能障碍;⑵存在癫痫病史;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⑷其他原因导致的软组织拉伤或肩关节脱位;⑸受累对侧上肢有明显残损、残疾或引起严重疼痛感的疾病;⑹治疗依从性差;⑺中途退出本研究。
1.2康复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主要训练内容有坐站、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辅助训练等,1 次 /d,1 h/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镜像神经元理论治疗。⑴对患者日常上肢活动内容进行短视频拍摄,包括肩、肘、腕关节屈伸动作,肩胛骨内收、物体抓放等共30个上肢动作,由模特对上述动作进行演示,拍摄角度包括正内侧、正前方、正上方[5];⑵设置难度:将所有演示动作设定不同的难易程度,将难易程度按照1-30进行编号,每个视频包含6组动作,如第1个视频包含1-6号动作,第2个视频为2-7号动作,以此类推,共有25个视频,每个视频长度为5 min;⑶模仿训练:协助患者坐位,观看视频的同时对视频动作进行模仿,每组6个视频中,能够独立模仿数量超过4个,即可进入下一组视频的模仿训练。不能完成时,需要继续对本视频进行模仿训练。频率为2次/d,30 min/次,每周训练5 d[6]。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需由专业治疗师辅助操作,同时对患者辅以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肢体功能评分。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法(STEF)与Fugl-Mey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法对患者瘫痪侧肢体的活动功能进行评价。STEF评分系对手进行取物过程中手指的屈、伸、抓握、捏、夹、拇指对掌等动作进行测试,共包括10项活动内容,每项0~10分。手指操作时间越短,分数越高,每项限时间30 s,该项评定方法客观较高效度地对偏瘫上肢功能进行评定。Fugl-Mey指对肩、肘、腕关节等的伸肌、屈肌运动进行评价,包括腕关节无反射亢进、稳定性等,评价内容包括速度与协调能力,满分为66分,得分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该评分方式可对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进行准确评定。
采用卒中专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分别对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3、4周进行测评,记录数据并对比。
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肘关节伸展以及肩关节前屈度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均由同一位专业医师进行测量并予以评定,对评定过程实施录像,并由另一位专业治疗师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均不具可比性(P>0.05),经治疗,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可比性(P>0.05),治疗后2、3、4周观察组脑梗死专门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2)。
治疗前两组上肢各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前驱、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的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3)。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的精神负担及家庭经济压力也得到相应缓解[7]。镜像神经元是指将他人的意图、动作等在患者的大脑中进行映射,具有映射功能的神经元,可参与到动作的模仿、理解中,在学习、动作模仿、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在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基础上,镜像疗法、动作观察疗法等多种康复疗法被研发,并被广泛应用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中。镜像神经元理论是让患者先进行肢体动作观看,再进行模仿的康复手段[8]。本次研究将镜像神经元理论应用到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差异均不具可比性(P>0.05),经治疗,两组肢体功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可比性(P >0.05),治疗后 2、3、4周观察组脑梗死专门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应用,不但能够提升患者肢体功能评分,还可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镜像神经元理论机制是对镜像神经元系统进行激活,促进患者大脑功能重组,恢复运动功能[9]。镜像神经元理论属视觉刺激,其机制是在大脑中输入运动信息,促进大脑侧支循环,加速组织修复,使大脑皮质运动功能得到重组。由此可见,镜像神经元理论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镜像神经元分布在大脑的顶叶以及运动前皮质层,该区域在进行康复治疗后,会异常兴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运动前皮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可以加速患者对运动的学习进程,可见,镜像神经元系统是重要的运动学习神经机制。在脑梗死患者上肢关节运动康复治疗中应用镜像神经元理论,对镜像神经元进行刺激,可提高动作执行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动作执行能力得到相应提升。所以,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10]。同时,运用镜像神经元理论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上肢各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前驱、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的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表1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项目 n Fugl-Mey评分 t值 P值 STEF评分 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13.15±2.31 24.26±2.54 15.224 <0.05 26.64±2.16 53.69±2.75 16.254 <0.05观察组 46 12.99±2.24 33.15±3.12 18.658 <0.05 26.58±2.21 60.22±3.22 19.628 <0.05 t值 / 1.154 19.367 / / 1.214 18.349 / /P值 / >0.05 <0.05 / / >0.05 <0.05 / /
表2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
表2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3周后 治疗4周后对照组 46 66.32±10.69 71.24±9.65 74.53±11.22 79.66±11.47观察组 46 66.28±10.58 76.24±10.33 80.14±10.58 87.98±10.55 t值 / 1.102 16.669 18.479 19.152 P值 /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肢关节活动度比较
表3 两组患肢关节活动度比较
组别 n 肩关节前驱 肘关节伸展 腕关节背伸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133.49±20.14 145.03±18.65 117.36±15.14 133.24±17.54 29.66±10.24 36.56±10.21观察组 46 132.98±20.68 151.32±20.11 116.89±14.97 136.25±18.11 29.78±10.36 38.14±11.29 t值 / 1.147 16.325 1.132 17.225 1.314 18.339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上肢关节运动康复治疗中应用镜像神经元理论,可以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