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

2020-04-02吴小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文本目标

吴小娟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追求。把握住教学目标,并切实落实到教学中去,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去科学选择教学目标呢?我想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目标的设置(明确“教会什么”)

阅读是语文课程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落实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取向,决定了阅读课除了内容的领受外,还应指向语言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在阅读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各种语言形式在准确传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以把握语言运用规律,求得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简单地说,阅读课应该有两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即“语言形式的学习”和“阅读方法的掌握”。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理解”和“运用”并重,也理当成为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语文课到底教什么,这是教学目标的提炼与选择问题,涉及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选择的依据一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三是文本。每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目标该如何选择?首先不是内容的,而应是语文的目标。语文课的目标要指向语言的学习,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文本提供的语境进行语言的训练。选择教学目标时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起点和需要。每一篇课文要在一课时或两课时教完,不可能解决很多问题,所以说语文课堂要有“减法思维”,要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奥秘所在,再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从形成学生语文技能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做到“一课一得”。目标的表述也要字斟句酌。要站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各年段的要求上思考,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要从小到大,要清清楚楚。字、词、句、段、篇、人文的等等,教师心里都应有一本账:各年级应该教什么?要搞清楚年段的目标,将年段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概括起来为:一是制定教学目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舍才能有得,二是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重点,重点突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教学目标要抓住年段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区分各年级语文教学的不同特点。

二、目标的落实(思考“怎样教会”)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目标落到实处,也就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问题。要使核心目标落到实处,设计精当的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核心目标,让每一项教学活动发挥最大的功效。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范本,作为例文的单篇课文的教学都应该有三个过程: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语言形式;三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其中前两个过程如人们常说的“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实践表明,“走一个来回”学生得到的仅仅是静态的语文知识,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就需要增加一个环节。过程怎么设计?老师们考虑一篇课文,往往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进行,考虑的是如何使教课文的过程得心应手。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学习语文的过程设计,要从阅读课两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即“语言形式的学习”和“阅读方法的掌握”来考虑。比如要指导学生模仿写句子这样一个知识点,应该怎样去设计。我们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时,就有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的过程,先是让学生反复朗读积累课文中的排比句,感受到这样写的好处, 那就是能体现多个身体变化所构成的整体的丰富多样而美丽,同时使他们知道: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可以增加表达的气势。在初步感知句式特點及作用后,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部分会发生变化。指导仿说时,先以手为例让大家一起想,手可以变成什么,练习用“他的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的__________”进行仿说,再根据说话内容练习写一段话,“他的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的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的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的__________……”最后交流仿写情况。为了让学生能写得具体,在仿写时可以让学生比较“她的肌肤变成了大地”与“她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用上恰当的形容词可以吧对象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像这样的训练设计就比较清晰有序,从感受、体会、积累再到相似情境的迁移表达,就比较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能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个过程一定要精细,要注重语言的训练,体现学法指导,要让学生有一个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的过程。

三、目标的达成(思考“教会了什么”)

上完每一堂课,我们都要思考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看学生有无发展。如果目标设计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指导过程关注学生方法的掌握和能力培养,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一节好的课应该是让不同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习,都经历了学习的过程,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是,他们获得的,是他们能获得的,而不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准教学的起点,确认教学的终点,以及把握两三个教学重点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当讲即讲,学生当练即练,讲在当讲之处,教在应教之时。不能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舞台,要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评价一堂课,也要从目标上看一看,哪些教学活动有效?哪些无效?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从目标上来,所有的环节都要指向目标,而所有的目标实现都要紧紧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

总之,如果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察一节课:首先观察教师是否知道要领着学生到哪里去,也就是看有无科学明确、可检测的目标,其次观察教师是否清楚怎样领着学生到那里去,也就是怎样达成目标,最后观察学生是否确定到了那里,也就是看目标是否达成。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不会“摇摆不定”了,评价一节课也就简单实在了。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文本目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