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时代辨析

2020-04-02傅文第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教育改革

[摘要] 搞好中医药文化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根本,而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要本着“守正传承,扬弃创新”的原则,并坚持“守正是根本,传承是基础,扬弃是保障,发展是根本”的指导思想。传承要向前看,必须以当下的科学进步、医学发展和学生思维特点为前提,发展则要向后看,兼顾中医药学的文化背景、发展源流和历史沿革。在中医药发展新时代下明确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紧迫性,从而找准其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切入点,从中华优秀文化母体中梳理核心思想,进一步把握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侧重点,最终用中医思维建设现代中医药观,用国际化视野指导中医药现代化教育,突出中医药文化教育者的使命,使学生立中医心,践中医行,振兴中医药。

[关键词] 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中医高等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R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1(c)-0135-04

Analysis of times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ducation

FU Wendi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Doing a good job in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ducation is the basis and foundation for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inheri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bandoning the innovation” and insisting that inheritance is the foundation, discarding is guarantee, and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guiding ideology. Inheritance should be forward-looking an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scientific progress, med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must be viewed backwards, tak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developmental origin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account. We must clarify the urgency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ducation and identify the entry point for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new area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nding out the focus and basic cont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ducation and grasping the core ideas from the Chinese cultural maternal body then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ducation and highlighting the historical mission for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ducators. Constructing a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concept with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and international view. To establis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ought for students and then make them can promote the inheritor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sp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hinese medicine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复杂性科学,是中国古代科技中“生命延续至今”的唯一硕果,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典范[1]。传承和发展是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兩大主题。传承要向前看,必须以当下的科学进步、医学发展和学生思维特点为前提,发展则要向后看,兼顾中医药学的中华文化背景、发展源流和历史沿革[2]。站在现代医学高度,回望中医发展的历史,兼顾中医药国际传播和国内传承的新态势,要用中医思维建设现代中医药发展观,用国际化视野指导中医药现代化教育,这样才能使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念引领、有序传承、创新发展[3]。

1 中医药发展新常态下,明确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大好时机[4],对内成为医疗体制、机制和管理改革的切入点,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外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使者,成为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的桥梁和窗口[5]。中医药自诞生之日起,几千年来从未间断,其人文内涵、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等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中华文化的内生力量,亦是中医药价值与生命力使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现代人僵化的科学思维模式审视下中医药陷入了“另类”和“不科学”的泥潭,被推上了质疑舞台的中心,中医药学遭到了空前的挑战,中医药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危机[6]。近年来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但在学术等领域至今仍有“杂音”和不同认识,为此,开展积极的正能量中医药文化教育不仅必要而且迫切。要从医学角度、文化维度和政治高度,向学生讲清楚中医药学是中国人的原创,是中华先民贡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传承发展中医药学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要向学生讲清楚在当代新整合医学趋势下,传统中医药学的医学价值和人文魅力,坚定中医生的职业理想和传承中医药学的自觉意识,使学生从心底里爱中医、信中医和传承中医[7]。

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要体现国家意志、符合中医规律、尊重学生诉求并突出现代特征,要采取对话、碰撞和还原的方式,摒弃文化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8],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中医观,进而从民族文化复兴高度,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2 以传承为起点回望历史,找准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切入点

当今时代,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给医学、生理学及生命科学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着相关学科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早已从古代的整体医学剥离向分解医学和精准医学发展,近年来呈现由关注局部向重视整体迁移,在螺旋上升中又向“新整体医学”迈进的趋势[9]。中医药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脱离中华文化母体,是医学、哲学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医学与人学的结合,是系统的复杂科学[10]。中医药学不仅关注病症更关注患者,这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高度契合[11]。传承发展中医药学首先要明确其医学与人文有机结合,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医学特点,找准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切入点。要说清楚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定产物,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哺育和滋养,就没有延续几千年的中医药学。在现代科学视域下,传承发展中医药学首先必须充分尊重和正视中医药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中医药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和中国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原汁原味地传承中医药,发展和创新现代中医药学,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中医药学是打开人类复杂性人体与生命科学的钥匙。中国人的传统风俗、饮食起居、文学艺术及生活习惯等无不打上中医药文化印迹,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12]。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要以中医药文化历史发展为主线,以中医药“道、术、仁”合一为基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色,以继承传统中医药学优秀成果为起点,本着“传承发展,扬弃创新”原则,坚守传承是基础,发展是根本的指导思想,体味中医药的道术构建、人文情怀与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感悟“中医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文化理想,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13]。

3 弘扬中华文化核心思想,明确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涵

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传承發展,其理论架构、诊疗技术、医德规范和人文情怀等体系庞杂、内容浩繁、博大精深。明确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首先要处理好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传承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发展是传承的延续和结果。传承要向前看,要正视当前现代医学的主流特征;发展要向后看,要清楚未来发展的历史渊源[14]。中医药文化教育要突出三种境界,即,一是“道”的境界。明确中华文化中关于“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及“易学”和“儒”“释”“道”等“一源三流”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二是“仁”的境界。中华医文化非常重视“德”的培养和修为,讲求悬壶济世和医者仁心,追求德行为要,以德为先,讲究无德者不能为医。三是“贤”的境界。强调不仅治已病,还要治未病,重视防患于未然。主张治病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不得病,晚得病,健康快乐生活才是人生终极目标,主张身心合一,道法自然。

中医药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古代哲学、诸子文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朴学等多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影响、交融[15],天人相应,形神一体的整体观、动态变易的运动观、阴阳互动的辨证观、综合调治的养生观等搭建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架构。中医药学不但有“道”的规制,“术”的操作,更有“仁”的理想。提出未病先防,重在养生的“整体医学”和“协同医学”思想。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要给学生讲清楚中医药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和渊源并做好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教育,以“执业能力”为走向的专业教育,以“社会适应”为指向的养成教育[16];要给学生讲清楚气与阴阳五行的中医药学元理论和中医药学的自然、辨证、整体、运动及养生等思想,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华先人原创的理论基础;要给学生讲清楚“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辨证的诊疗技术和中医“望、闻、问、切”等的医病方法;要给学生讲清楚中医药人的济世救人的仁爱之心,解救天下苍生的活人理念和大发恻隐之心,无欲无求的医德风范和救人于危难的救世情怀[17]。从中医药文化起源、思想、内涵、比较、传播和发展等视角阐明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核心内涵。

4 探索中医药学当代价值,把握中医药文化教育的侧重点

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要突出哲学中医、人文中医、仁爱中医、预防中医和绿色中医的中医药学本质特征[18],阐明中医药在探索生命奥秘、应对健康挑战、推动医学模式转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同时,本着国际视野、中国特色和传承创新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念,把握好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力争达到:

一要理清事实,告诉学生“中医是什么”。要“原汁原味”客观和真实地理清和展示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框架脉络、思想体系和文化内涵等,探究本草文化、诊疗文化、经络文化、养生文化、器物文化等形成过程[19],讲清中医药文化延绵不断的奥秘,讲清中医药文化始终没脱离中华文化母体的缘由,讲清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的客观存在。

二要分清观点,回答学生“为什么学中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就中医药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和利用好”并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和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要按总书记要求旗帜鲜明地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同时又要“原汁原味”“新陈代谢”,要给受教育者以清晰的新时代信息和新世纪思考,要警惕假借推广中医药文化之名使中医药文化泛化,推崇“中医文化论”,避免落入“科学化陷阱”和“现代化癖”泥潭[20]。要从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出发,从“中医消亡论”和“中医传承论”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三要解清方向,教会学生“怎么学中医”。在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思维方式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中医自信、文化自省和行动自觉[21]。首先,在政治上要讲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要先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其次,在学术上要讲清传承祖国原创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伟大意义,弘扬中医药学思想、理论和实践,是丰富发展现代医学的客观需要。再次,在文化上要讲清这是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力,传播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现实需要。

5 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凸显中医药文化教育者的使命

中医事业振兴,要靠中医人才传承,而中医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中医教育。在现代教育视域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习的引领者、知识的生成者和学生的人生导师[22],因此,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要注重知识、观点和思考等三者的有机结合并探索和掌握科学方法,最终建构中医思维模式和中医行为规范,形成现代中医人。在中医药文化知识构建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对问题的梳理和科学的逻辑思考,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中医价值观和现代医学观和中医质量文化观[23]。一要本着“原汁原味”原则呈现中医药文化历史样态,阐明中医药文化渊源、思想体系、科学原理、代表人物、发展阶段和历史评价等,明确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二要在中医药文化发生的知识和体系基础上,梳理、归纳、总结和提炼当前学术理论界对中医药文化的不同观点、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拓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视野,注重学生的主观判断和认识体验,引导学生提升中医认同感,明确中医药的发展方向。三要设置知识拓展文献及阅读书目,形成开放性思考问题,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实现从“传递”向“对话”转变,训练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缜密的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式,注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建立中医思维架构体系,形成现代中医药学价值观,明确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要求[24]。

6 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科学研究,迎接中医药伟大复兴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是中华先民的科技原创和智慧结晶[25]。中医药的延续靠传承,中医药的发展靠教育,而中医教育的发展靠中医药教育科研的支撑和引领。当前,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处于严重削弱状态,其重视程度、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成果应用等远不能适应中医药大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远不能适应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新时代呼唤,远不能适应中医药走出去提升中华软实力的使命担当,亟待行政管理部门重视、教育科研部门先行和各类中医院校加大投入。我们认为,中医药文化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归根结蒂都与中医高等教育科研没有高水平研究成果,教育科研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关[26],因此,加强重视高等中医药文化教育,加大对高等中医药文化教育投入,拓宽高等中医药文化教育科研的视野,刻不容缓。

新时代下开展中医药文化科学研究要从建设文化强国高度,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力度和发挥智库作用维度等方面,认识和审视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战略地位、核心价值和研究方向,要紧跟时代步伐,回归学术研究初心,推动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谐发展。明确中医药文化研究要干什么,科研能解决什么等问题。在研究内容上,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瞄准重大现实问题,回应百姓期盼,要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政策研究、理论研究、传播研究、文化研究、人才研究和比较研究等。在研究方法上,借鉴人文和自然等相关学科研究方法,采取交叉、融合、迁移和创新等手段,传统与现代、新技术与成熟手段,定量与定性等结合,创新新时代研究工具与技术手段,从而满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条件保障上,要在现有体制、机制等规制方面有新举措,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草根研究相结合,集体协作攻关与个体互助突破相結合,建立灵活有序的保障体系。在重点研究问题上,在贯彻落实中医药法视域下,把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作为群众接受中医药的突破口,把中医药“简便验廉”作为医保改革的切入点,把师承作为中医教育改革的攻坚部,从西医优势与中医特色出发,把中西医现代比较作为培养中医思维和文化自信的工作站,努力发挥中医药文化科研的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最终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服务。

7 小结

耶鲁大学前校长查理德·莱文增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27]。中医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想的形成、科学范式的把握和能力的实践运用等均有一定客观判断和主动认知,中医教育要在注重传授中医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中医药文化价值判断和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教育者要传道、受业、解惑,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这个“能力”在中医大学生培养上怎么体现?通过什么路径培养?值得我们中医人思考!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在现代科学发展中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好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谈中医守正和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中医药文化教育必须结合中华文化和中医实际,同时开展中医特色的人文教育,吸收传统中国古代教育的精华,突出中华文化特色,坚持传统中医、人文中医、绿色中医、科技中医理念,坚持守正是根本,传承是核心,融合是路径,创新是关键的思想,牢记使命,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借鉴现代教育优势,形成自己完整而有思想的中医教育体系。中医教育既要防止西医化,又不能拒绝科学和现代技术成果给中医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既要直面现实,更要勇于逐浪,只有这样古老的中华文化瑰宝才能原汁原味地得以传承,随着中医的振兴,中华文化的复兴才能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李伯聪.从古代中医向现代中医的转变——制度方面的大转变与知识系统的小转变[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1-7.

[2]  张宗明.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141-145.

[3]  傅文第.关于传统中医药文化历史局限的现实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7,38(10):83-86.

[4]  孙光荣.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N].中国中医药报,2017-05-18(001).

[5]  邱德亮,孙光荣.中医当自强---兼论实现中医梦的理念与路径选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6-8.

[6]  沈时谋.中医药发展危机的问题和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20-121.

[7]  齐城成,章新友,仵倚,等.基于“学中医 信中医”理念的中医自信的建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6):129-130.

[8]  牛素珍,许楠,牛彦平.论中国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8,33(23):3447-3450.

[9]  蒋戈利.人文整体医学模式下的医德观构建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13-18.

[10]  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等.中医药学学科方向的变革与创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5-11.

[11]  王玲,甘代军,马俊,等.现代医学模式运用于医疗实践的阻碍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4):531-534.

[12]  劉少华.中医文化素养在中医医院职业化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8):77-78.

[13]  袁纲,傅文第,邸维鹏,等.中医思维的辨识与传承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5):6-12.

[14]  郑吉伟,常佩瑶.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J].理论学刊,2016(1):4-10.

[15]  穆浩然,梁玉清,贾月辉,等.公共卫生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基于“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工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3(8):31-32.

[16]  叶姣云,唐冲.基于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17(6):83-85.

[17]  罗根海.中医的文化底色[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5.

[18]  薛倩,陈晓.近十年中医学人文精神研究述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6):543-546.

[19]  孙光荣.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与路径[N].中国中医药报,2014-9-1(005).

[20]  张晋,王海云,周文泉.中医传承模式探讨[J].光明中医,2011,26(7):1305-1307.

[21]  毛志强,熊官旭.中医文化自信的根源:理论基础·精神实质·主体自觉[J].思想战线,2018,44(4):139-145.

[22]  葛玲玉,张喆,蔡以生.论名中医工作室模式对提升中医软实力的作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126-129.

[23]  刘明福,王忠远.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J].决策与信息,2014(Z1):8-157,2.

[24]  张宗明.论中医药文化自信[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1-5.

[25]  王延隆,刘莲香,王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高校辅导员,2015(4):16-20.

[26]  阎光才.“双一流”建设愿景与突破[J].探索与争鸣,2018(2):112-118,144.

[27]  李晓华,袁晓萍.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3):70-73.

(收稿日期:2019-06-13  本文编辑:李亚聪)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JD20170 1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170612)。

[作者简介] 傅文第(1965.1-),男,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学、高教德育、中医药文化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教育改革
医学类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医院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