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伸教育触角,实施无缝隙德育

2020-04-02朱增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3期

朱增华

[摘要]十多年来,一种专门替家长临时照看、接送和辅导孩子的新行当“校外学生托管班”“小餐桌”逐渐火了起来,并且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和家长往往把焦点放在这些机构的饮食安全、人身安全方面,把“是否能让孩子吃好、睡好”作为选择的重点,却忽略了这些机构对孩子行为习惯的监管和培养,忽略了孩子在校外小餐桌等托管机构的行为表现。为了“解决学生校内校外两面人”的问题,“彻底铲除学生滋生坏习惯的空间”,学校将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着眼于注重学生校内、校外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努力提升德育效果,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延伸教育触角,让校外托管机构实现无缝隙德育。

[关键词]校外托管机构;小餐桌;联合管理;无缝隙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79-02

十多年来,一种专门替家长临时照看、接送和辅导孩子的新行当一一“校外学生托管班”“小餐桌”逐渐火了起来,并且发展十分迅速,在校园周围,竟有高达三十多家校外小餐桌和托管机构。社会和家长往往把焦点放在这些机构的饮食安全、人身安全方面,把“是否能让孩子吃好、睡好”作为选择的重点,却忽略了这些机构对孩子行为习惯的监管和培养。事实上大部分“小餐桌”上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基本的教育管理培训和考核,目前政府和社会也没有专门机构对“托管中心、小餐桌”进行监管和培训,因此在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上出现了盲区,在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及德育方面的现实情况多数是属于“脱管”状态,属于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真空”地带,为一部分孩子滋生坏习惯提供了空问,再加上一部分家长长期过分的疼爱和溺爱,对孩子总是迁就、放纵、忍耐及无限制的满足……致使一部分孩子在行为养成教育这个“秋千”上荡来荡去,很难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解决学生校内校外两面人”的问题,“彻底铲除学生滋生坏习惯的空间”,学校将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着眼于注重学生校内、校外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延伸教育触角,让校外托管机构实现无缝隙德育”,学校与校外托辅机构的合作育人成了實验学校德育管理的又一课题。为此,学校针对现实情况,本着育人的目的积极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学校与校外“小餐桌”托管机构的联合管理学生模式

联合管理模式将带动以下三个转变:一是校外“小餐桌”托管机构功能的转变。它首先得转变校外“小餐桌”的单一职能,不但要吃得安全、营养、健康,还要加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及行为养成教育的力度,使校外“小餐桌”托管机构功能从单纯服务学生的“厨房”,转向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具有良好自律的校外育人的“阳光教室”。

二是学生生活环境的转变。烘托“小餐桌”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各种精短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外“小餐桌”托管机构的主体,把校外“小餐桌”托管机构当成校外第二个生活学习的“课堂”。即使学生在脱离校内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也不给他们留有松散、无序、滋生恶习的时间和空间,让长期在“小餐桌”等托管机构生活的学生一边学会自律,一边监督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抛掉各种陋习,营造阳光、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环境,人人散发出正能量。

三是育人思想的转变。学校通过定期组织校外“小餐桌”等托管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在提高管理的叔叔阿姨们育人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管理及教育学生的水平,并正式聘他们为校外“辅导员”。双方合力探究校外“小餐桌”等托管机构的德育教育实施及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的科学方式,积极建构校外“小餐桌”先进的德育自主管理模式,学生将成为“德育育人”“行为养成教育”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同时“小餐桌”的叔叔阿姨们也由单纯的学生就餐服务者,转变成校外学生德育与养成的教育者,在整个学期的德育及养成教育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受到校内校外德育与养成教育的双重教育。

二、双方合力探究校内校外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1月联合发出《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心集体、勤奋学习、生活节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待人等等,是青少年时期德育的重中之重。双方通过座谈交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确定学生校内校外的基本培养目标:

1.语言文明,诚实守信。在实施“小餐桌”学生管理中寻找教育方式方法,杜绝学生说脏话、打架骂人,偷拿别人东西,推卸责任,不服管教等现象。学校将与校外“小餐桌”一起联手,展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探究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行动有序,遵规守纪。校内加强学生的规矩意识,不违反校规校纪;校外“小餐桌”等托管机构也要提升教育职能,延续学校的教育轨迹,教育学生举止文明、行为得体,本着“男孩做绅士,女孩做淑女”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特别是集体就餐,集体午休时要迅速、安静、有序、文明,一切行动要有序。要杜绝午休时间不休息现象的发生。

3.杜绝欺凌,团结互助。托管的阿姨叔叔们,要利用空余时间通过看小视频、听故事、选“小雷锋”等形式,教育学生要团结周围每一位同学,彼此之间要真情友好相处。杜绝在“小餐桌”里出现拉帮结派搞团伙、称“老大”的校外欺凌事件及歧视老实弱小同学等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情感,建立健全品德人格。

4.禁止疯跑,遵守规则。在校园进行安全主题教育的同时,联合校外的“小餐桌”等托管机构积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倡导“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去“小餐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同时也要教育家长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另外还要教育孩子们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在“小餐桌”中大喊大叫,疯跑疯闹,满地打滚等不文明和危险现象的发生。

5.厉行节约,热爱生活。学校要联合校外“小餐桌”,巩固加深“三节三爱”的教育,特别是“小餐桌”上的饭菜节约,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反对浪费,不要随便剩饭菜。一定要杜绝部分学生乱带零钱在饭前或饭后乱买“垃圾”零食,这将对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对孩子的行为养成带来影响。

6.不迷手机,习惯良好。孩子在校外托管机构中一待就是一天,一些家长一天见不到孩子,为了便于联系便把家中换下来的手机交给孩子拿,于是便出现玩手机游戏的现象。“小餐桌”的叔叔阿姨们要及时通过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到长时间玩手机的危害及迷恋手机所带来的痛苦,强制学生上学不能带手机,饭前饭后不能玩手机,中午要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三、联合教育管理的几种主要形式

1.“小餐桌”定期举行主题“桌”会。校外“小餐桌”也要利用中午就餐后的时问或是下午学生放学后到“小餐桌”的时间,定期举行“小餐桌”主题会议。通过阿姨评、小组长评、学生自我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小餐桌”里能更多地发现、提出、梳理自己和他人不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不仅仅发现,更要分时分段改掉自身的坏习惯。

2.网络视频联播,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提要求。现在是网络发达时代,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首先建立一个“小餐桌”公共群,利用短视频对校外学生进行网络教育,比如:分管学生的部门可以下载主题教育短视频或录下短视频,向“小餐桌”微信群里發布,实行远程教育。“小餐桌”的叔叔阿姨们就可以结合学校的视频进行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从而达到“双重”德育教育的效果。

3.实行小组长负责评价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利用好学校的“小学生自我评价手册”,积极提供给学生自律评价的空间和研讨的话题,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叔叔阿姨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对话和评价,以动态的方式把育人的行为养成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解决好校外“小餐桌”托管机构学生的是非认知与道德情感、精神文明与健康成长等经验的获取。

4.定期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并与情况特殊、爱犯错误的学生进行重点交流和教育。“道德前移、多维对话、行为讨论、因人施教”,在“小餐桌”上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谈心交流,重点注意行为表现“怪异特殊”的孩子,用谈话疏导语言教育等方式,促进学生行为的检点,暴露出自己行为的短板,进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引导教育。

5.随时与“小餐桌”专职管理的“校外辅导员”们进行座谈。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一定要抽时间多和校外“小餐桌”进行沟通交流,一是传授学生管理经验,二是及时了解各个“小餐桌”学生的总体表现情况,对“小餐桌”的学生管理工作及时进行指导,校外“小餐桌”的辅导员们要定期对学生们进行行为养成及道德教育。对于在教育管理中出现的比较特殊的、难以管教的孩子,一定要及时联系学校、家长,三方联起手来共同管理。

6.“小餐桌”定期召开家长会,随时通报学生近期表现情况。校外“小餐桌”一定要每学期至少举办三期家长会,定期向各位家长们传达每一位学生在“小餐桌”的真实的表现,让家长了解情况配合“小餐桌”的学生的管理工作。特别是表现比较“特殊”的学生要及时汇报给家长,以赢得家长的配合,争取形成全员共管的良好局面。

总之,加强“小餐桌”的德育与行为养成教育模式,使之与校内的德育教育与养成教育相衔接,从而让德育无“缝隙”,让养成教育无“真空”,让学生有高素质的表现,让“自律”时刻成为学生们心中的一把标尺,让孩子们在“小餐桌”里能够成为真正的主人。学校应逐步树立新的校内外联合教育大观念,拓宽校外育人渠道,提高校外托管机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锻炼他们管理及育人能力;继续扩大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网络,深入推进学校的德育改革与育人力度,从而使我们的校外“小餐桌”等托管机构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的阳光乐园。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