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科学课堂探究实践活动的思考

2020-04-02姚亮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小学科学思考

姚亮

[摘要]避免课堂教学“垃圾时间”的出现是提升科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前概念,紧扣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基于原始学情,立足认知规律,让科学探究更扎实、更深入、更全面。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52-02

在体育职业联赛中,比赛双方比分悬殊,大局已定,结果没有悬念,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垃圾时间”。小学科学教学是否也有类似的“垃圾时间”呢?事实上,这种“垃圾时间”并不少见,指向于无效的学习实践,没有教学内容,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纯粹是为了象征性地走完课堂的40分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有以下原因:第一,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未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原始学情了解不充分,选择的内容过于简单,课堂教学不能真正让学生“吃饱”;第三,课堂教学环节紊乱,导致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探究、思考不深入。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谨防“垃圾时间”的出现,或者在“垃圾时间”出现时能够巧妙地转化,让学生学有所获得。

一、教学准备:挖掘教学内容。让课堂探究更全面

科学教学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两个不同的维度:第一,对教学内容的研读,主要包括准确洞察学生的原始学情,了解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认知的差异,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挖掘适切的教学内容。只有真正地从软性层面做好认知上的准备,后续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对硬件材料的准备,主要包括教学课件的制作、各种实验器材、学生要用到的物品和器具等。只有在科学教学之前充分准备,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反之,课堂就容易出现“垃圾时间”,且“垃圾时间”一旦出现就可能无力扭转。

如教学《塑料》的相关内容时,一位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之后,精心制作了课件,并准备了各种塑料制品。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塑料制品进行简单的探索与研究,然后借助幻灯片揭示塑料制品的污染问题,但课堂未结束,就发现已经没有教学内容了,然后无奈地重复之前的环节,要求学生再次研究塑料制品。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则完全不同,在对塑料制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就直接抛出问题:“从生活来看,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人们为什么会如此依赖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魔力?”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对塑料制品的研究不再停留在肤浅层面上,而是将探究的思维引向更深处。学生也分别从塑料制品的强度、硬度、耐磨度、便携等多个方面展开探究,并积极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纸制品进行对比,从更多维、更立体的层面了解塑料制品的价值。整节课,学生的探究充分,链接、对比的维度也较为广阔,课堂中自然就不会出现“垃圾时间”。

对比之下,并不难发现,第一位教师的课前准备并不充分,虽然已经在实验材料和课件上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没有能够将塑料制品的研讨、探究深入,只是触及了塑料制品的概念性认知层面,导致学生的身心没有投入,意识也没有得到浸润,出现“垃圾时间”就在所难免。而第二位教師在课前软件准备上明显更充分,更贴近学生的学情,使学生的探究不断向深处漫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诊把脉:基于原始学情,让课堂探究更深入

学生进入课堂之前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原始经验,科学教学不能从零起点展开,需要将教学的着力点聚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为此,教师只有对学生在科学认知上的原始储备了如指掌,才能够设计出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否则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垃圾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性提升。

如教学《小车的运动》时,教师将“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作为教学的重点,很多学生会列出常规性的因素,如拉力大小、轮子的多少以及承载的重量等。甲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重点探究拉力和承重会不会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整整一节课时间,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并最终得出结论。那么,这节课是不是就是高效且完美了呢?完全不存在“垃圾时间”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学生在忙碌的过程中对探究的目的、探究的价值并不了解。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得出的结论其实在生活认知经验中已经存在,或者凭借学生现有的能力就能够推理出来,整个忙碌的过程,其实价值不大,只是配合教师将课堂中的“戏”演完罢了。因此,这节课隐性的“垃圾时间”随处可见,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原始认知了解不够。

乙教师在学生提出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假设之后,就立刻追问:“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的问题,研究的数量和内容都不一样,但教师没有追求统一的数量和方向,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小组的情况自行探究。学生的参与度极高,甚至有时会因为观点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这里,教师尊重学生的原始认知,没有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数量进行机械化的控制,而是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储备进行实打实的研究,使课堂教学扎实而灵动。

三、深度挖掘:立足认知规律。让科学探究更扎实

科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并积累知识,更要让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成长。因此,教师无需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将探究落到实处,避免“垃圾时间”的出现。

如教学《淀粉与碘酒的变化》时,一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所需要的器具和材料,如白馒头、碘酒、培养皿等。学生尝试将碘酒滴在馒头上,一下子就发现了实验现象。实验结束了,但课堂尚未结束,教师灵机一动,要求学生多做几遍实验,并美其名日“加深印象”。而另一位教师在准备了相同器材的同时,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观察碘酒,初步感知其特性——将碘酒小范围涂抹在指肚上,用触觉进行深入感知——尝试用涂有碘酒的指肚来触碰白馒头,感受其颜色的变化——将碘酒直接滴在白馒头上,感受白馒头颜色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观察并认识淀粉,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

纵观整个过程,第一位教师教学步骤过于粗线条,没有鲜明的层次意识,未能引导学生对白馒头颜色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而第二位教师则是层层推进,注重关注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探究过程中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获得真知。

总之,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教学实践不够扎实,不仅无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避免课堂教学“垃圾时间”的出现,是提升科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前概念,紧扣教学重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特约编辑:木清)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小学科学思考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