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科学教学效果的一些思考

2020-04-02陆丽利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提高教学效果

陆丽利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受、体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使学生能在分析中解决科学问题,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效果;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49-01

小学科学是一门十分注重生活、探究和实验的学科。因此,教师要遵循科学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思细引,带领学生进入科学学习的广阔天地。

一、在生活中感受科学

生活中随时随地能够接触到某些科学现象,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善于启发,使学生明白生活每时每刻都与科学相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不断思考,感悟科学现象里包含的科学道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如教学《天气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观察雨天来临时动物们的表现,如蚂蚁搬家、蜻蜓低飞、乌龟的背冒汗等。虽然学生并不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但是他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明白原来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只要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道理,自己也可以成为“科学家”。

上述例子中,動物的各种反应,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比书本上要丰富得多,而且可以通过皮肤的触觉感受到温度,通过嗅觉闻到气味,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课本上,要带领学生进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学习中体验科学魅力

有人说蜻蜓低飞是因为快要下雨了,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多,蜻蜓的翅膀沾了水汽,比较重,因此不能够像晴天那样展翅高飞。事实真的如此吗?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任何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都会适应环境,而蜻蜓翅膀因为沾了水汽就不能高飞,明显是不能适应环境的表现,如果这一论断成立,蜻蜓早就灭绝了。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蜻蜓低飞的原因绝对不是这个,科学知识的魅力进一步展示出来,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出来:蜻蜓为什么要低飞?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查找其中的奥秘,发现原因:原来雨天来临前,小昆虫为了躲避伤害,躲藏在树叶、屋檐等地方,这正是蜻蜓捕食的大好时机,因此出现了下雨之前蜻蜓低飞的现象。

三、在探究中培养科学品质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探究性学习,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通过课前备课和课中巧妙引导,带领学生进入科学知识的殿堂。

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时,教师请学生猜想一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出如下答案:拍打、敲击、摩擦、碰撞、拨动等。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不同的击打方式能够产生声音?这些不同的动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就是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动作行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经过深入的思考,认为这些动作行为都产生了震动,从而明确了震动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四、在分析中解决科学问题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学《叶的观察》一课,需要学习者走很多地方,询问很多人才能够采集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树叶,然后把这些树叶进行分类,科学保存。这些步骤对个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叶子会因为保存不科学而出现发黄枯萎的现象,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这属于取材难。再如《植物种子的发芽》《产卵里浮出新生命》等实验需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不能因外界的干扰就中断实验进程。

针对这些问题,对于收集面广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某一种(或几种)树叶,降低收集的难度,提高收集的效率。对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观察实验的某个阶段,最后通过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共享成果。这样既可以灵活处理随时出现的问题,又可以完成科学实验任务,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

(特约编辑:木清)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