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对中学体育生速度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0-04-02刘雨多
刘雨多
摘 要:近年来,专业训练队从国外引进很多新颖的体能训练方法。其中,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科学遵循人体机制、注重肌群的均衡协调发展的新颖训练方法,具有针对性强、训练内容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众多体育工作者的青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选取吉林市第七中学校田径队初一及初二年级学生16名,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设计为期8周的功能性训练方案,将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发现,功能性训练对提高初中体育生的速度素质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 初中生 体育生 速度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c)-0023-0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功能性训练对中学体育生速度素质影响的研究。通过对实验对象基本信息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年龄(P>0.05)、身高(P>0.05)、体重(P>0.05)(见表1),由此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信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进行实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功能性训练”“体能训练”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查阅并下载相关文献共57篇,硕士论文34篇、期刊23篇。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以及功能性训练、体能训练等相关书籍,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完善地总结与分析,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本文以吉林市第七中学校田径队16名体育生为实验对象,其中10名男生、6名女生。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得每组5名男生3名女生。实验时间为2019年8~10月,每周3次速度素质训练,每次30min。测试指标为50m跑(见表2)。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实验研究需要,对实验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指标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值P=0.05,若P<0.05,说明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如表3所示,实验组50m前测成绩为(6.10±0.45)s,对照组50m前测成绩为(6.14±0.26)s。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P>0.05,由此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50m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2.2 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如表4所示,实验组50m前测成绩为(6.10±0.45)s,后测成绩为(6.06±0.46)s,平均成绩提高了0.04s,且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成绩对比显示P<0.05。对照组前测成绩为(6.14±0.26)s,后测成绩为6.11s,平均成绩提高了0.03s,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成绩对比显示P>0.05。由此说明,经过8周的功能性训练,实验组学生50m跑在实验前后平均成绩对比显示具有呈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学生50m跑在实验前后平均成绩对比显示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经过8周的功能性训练,实验组学生的速度素质指标50m跑成绩在实验前后成绩提高显著。说明功能性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水平,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对比,说明功能性训练效果更优于常规训练。
(2)功能性训练具有器材多样化、训练内容丰富、展开形式灵活等特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功能性训练具有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减少训练的枯燥感,并可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打下基础,适用于初中训练。
3.2 建议
(1)本次实验时间较短、实验对象的训练水平有限、所采用的功能性训练器材也有限可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关于功能性训练方案制定应根据受训者年龄、身体素质合理选择训练内容,并适当加长实验干预时间,会取得更有效、更具说服力的效果。
(2)传统速度素质训练与功能性训练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两者在体能训练中各有利弊。不应片面追求某一种训练,应根据项目特点将两者合理搭配,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保臣.功能性训练视角下提高游泳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3.
[2] 李丹阳,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0):71-76.
[3] 刘少龙.功能性训练对高二体育生百米训练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