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儿底下腌猪肉
2020-04-02米丽宏
米丽宏
“輕烧文火酌蘸糖,盐浸油封坛子装。最爱农家腌肉面,饱嗝三日有余香。”这是临城人写临城腌肉的一首诗。腌猪肉是我河北老家一种传统名吃,流传时间已无从查考。腌制猪肉都是在年根底下。“二十六,烧猪肉”是当地人迎年的一个固定项目。如果哪家没杀猪,没腌肉,亲友们就会为他感到不安:忙一年,腌猪肉都吃不上!这年还有啥过头?有没有腌猪肉,是一个家庭家境殷实与否、年景丰歉的符号。因此,很少有过年不杀猪不腌肉的。实在不凑巧,过个没杀猪的穷年,亲戚朋友都会接济——这家几方肉,那家几方肉,打发孩子送过来。一方方酱红色腌猪肉,垒成座小山,那是厚厚的亲情乡谊。
杀猪那天,算得上是一个家庭的节日。猪圈门打开,大人孩子一起往外赶猪。女人们总有些不忍。那头大肥猪,由她照顾了整整一年,像伺候人吃饭一样,一天三顿地喂它。为给猪弄吃的,上树捋叶子——杏叶、榆叶、白杨叶,下田薅草——荠菜、苦菜、地米菜,再混上糠麸、玉米、红薯、白菜叶。煮出来一锅又一锅猪食,拎到猪槽前。见猪懒懒的,只哼哼不起身,女人免不了好言好语商量着,劝它多吃一些。如今要杀了,女人只好背过脸去。
两扇猪肉,搁寒冷的屋子里晾着。煮肉那天,主人早早起来,切成十几厘米宽的肉条,放在大盆里清水泡上大半天,洗净后放案板上割成十几厘米见方的肉方。接下来煮肉:花椒、大料、茴香、白芷、桂皮、香叶、黄芪、肉蔻等各色调料,装在一个土布包包儿里,连带几块鲜姜切片儿、精盐一并入锅,再放入肉方,用大火伺候。锅里沸腾了,撇去浮沫,文火再煮至八成熟,筷子能插得进去便捞出来,控干油水。
第三道工序,炒制糖色。白糖放入锅里加热成糊状,颜色变红便加水烧开。将控干的肉方,放进糖色里浸一遍,再入油锅里炸,直炸得皮儿焦、色儿红,看上去紧致了,捞出来控油。然后,将肉一块块码进腌缸,铺满一层,撒一层盐,如是反复。最后,将烧肉用的猪油混合芝麻油、花生油,晾凉后,灌注肉缸。
三月以后,开缸取肉,香气一时飘满里巷。不仅如此,腌猪肉经道道工序已脱酸,胆固醇也降了许多,吃起来筋道紧致,醇而不腥。将腌猪肉剁成肉糜,拌第一刀春韭包饺子,鲜美异常。绛红的腌肉,被娇绿的韭菜,点化得鲜香细嫩。腌肉面条,也是山里人的待客饭。将腌猪肉切薄薄的片,韭菜或绿色菜系一搭,深红配鲜绿,色泽宜人。面条倦卧,腌肉卤精巧铺陈,一碗普普通通的面,刹那间溢满了春天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