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花一枝春带雨

2020-04-02谭方亮谭嘉娟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瓦当博物馆学科

谭方亮 谭嘉娟

2019年7月16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创刊40周年纪念暨历史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唐园园、郝世奇两位年轻女教师执教的《透物见史·瓦当会说话》一课(以下简称“瓦当课”)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课由历史老师和美术老师共同执教,以博物馆中的各类瓦当为题材,以时间为主轴、以演变为线索梳理瓦当的缘起、作用和特点,落脚于瓦当人面纹图案的艺术解读和图案创作。从教学设计来看,学生既有历史知识的视野,亦有艺术美感的熏陶;既有文物资源视听觉的感受,也有才艺创作张扬个性的机会。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环节流畅,师生高度互动,教学目标顺次达成;课堂上学生轻松的举止、开心的微笑、满足的眼神、中肯的评价足以说明一切。从素养落实来看,既较好地诠释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也渗透了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当然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评课环节,与会者提到了:“历史课堂被美术老师带跑了。”“课题是‘瓦当会说话,但全课下来瓦当说了什么,似乎看不出来。”“了解文物,应该更多的让学生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而不要太在意文物自身。”这些评论并不偏颇,确实也点到了这节课的“软肋”。但从课堂变革的角度来看,笔者是很赞同这节课的。两位教师在课堂上的风采展示似有颠覆传统课堂之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和无限的思考。梨花本高洁,即使带雨也难掩其美丽。“瓦当课”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思考。

合作教学的初步探索

“一师一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传统教学就是一位老师领着一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上课仍旧只有一位老师。当唐园园、郝世奇两位老师的名字共同出现在PPT上时,学生乃至听课的老师都感到很新奇;当园园、世奇都能在讲台上授课时,大家更是眼前一亮。两位老师合作设计教学方案、共同研究教学问题、携手制定教学策略、联袂完成教学任务。一主一次,主次分明;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分工,在分工中合作。课程由历史知识切入,较大部分以历史老师为主体,但课程后半部分由历史知识转为艺术鉴赏,进而转为艺术创作,美术老师适时登场。在课堂展示环节,两位老师共同主持,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感受,这个时候似乎两个人的引导比一个人更为有效。姑且不论知识跨界是否顺畅、配合呼应是否默契、衔接替换是否顺当、初中学生是否适应,但就其二人联合讲授一课的做法就足以让我们“教育人”思量。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近年来颇受重视,但合作教学却很少有人关注。笔者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合作教学目前在一些高校的公共课中有所实践,而且效果也还不错。在中小学校,涉猎者似乎并不多。笔者认为,合作教学至少能够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优势互补,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和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次两位老师的探索是有益的探索。

跨科融合的大胆尝试

知识本无边界,学科亦有交叉,有些知识很难界定属于哪一学科。这一点教师明白,学生也知道。界限分明的学科教学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全貌的。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专业化发展的同时综合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单一的人才,往往是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人才。正在推行的新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推行选课走班等做法,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科界限的逐渐模糊。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现象教学”就是典型的跨科融合的做法,学校提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学生透过现象确定主题,然后团队集体“做研究”,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涉及学科、组织与评价等。事前要有计划,事后要有报告。

与传统教学相比,现象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跨学科横向融合。一种社会现象往往涉及多个学科,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界限,突破单一学科教学的单线思维的束缚。在做研究的时候,学生思维越丰富、视野越开阔,涉及的学科会越多。现象教学涉及的问题较多,涵盖的知识丰富,需要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范围协调、全方位解决。这个过程既较好地培养学生动脑的“软”技能,如沟通表达能力、阅读思维能力、组织整合能力、筛选甄别能力等,也能培养学生动手的“硬”技能。所有学生的双手和大脑都得到释放,从而使智慧和技能得到展示和提升。

国内正在悄然兴起的STEM教育旨在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是不是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连接,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事实上,作为历史教学目标的五大素养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如唯物史观关联政治学科,时空观念关联地理学科,史料实证关联语文、地理、政治、数学、信息等学科,歷史解释关联语文、地理、政治、数学等学科,家国情怀关联语文、政治等。“瓦当课”将历史与美术有机融合,实现了跨学科的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成长、得到提升,育人的目标达到了,则不必区分是哪一学科了。

课程资源的有效拓展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唯一资源,不少教师奉行教材至上、知识唯一的原则,“本本主义”思想严重。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观,教学资源得到了拓展。就历史学科而言,博物馆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博物馆资源的情境性,能帮助学生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博物馆资源的实物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博物馆资源的直观性,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正因为这样,馆校合作,利用博物馆资源共同开发基于历史知识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关注。

“瓦当课”以苏州地区常见的瓦当为题材,引入博物馆中不同时期的瓦当资源,引领学生“透物见史”,聆听“瓦当说话”,讲述了瓦当在不同时期图案和寓意的变化,让学生明白历史不仅可以眼看、耳闻,更可以用心“触摸”,也让与会者看到了课程资源的有效拓展。大会还邀请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尚媛媛介绍该校基于历史教育跨科探索的实践与思考,引起了与会代表极大的兴趣、讨论和思考。大家普遍认为基于综合素养发展的博物馆课程探索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坚守未必就是最好,创新也许能够超越。充分激发学生内驱动力,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深刻影响学生长远发展,这样的创新可能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

猜你喜欢

瓦当博物馆学科
瓦当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博物馆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超学科”来啦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