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烧圈子滋味长

2020-04-02之梦轩主人

食品与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肠子灌肠红烧

之梦轩主人

老同学从外地来北京出差,顺路来看我,故人相见自是不亦乐乎。我在三里河东路的“上海老饭店”订了位子,三杯两盏热酒下肚,无数往事涌上心头……第二天早上在去单位的路上,别的菜都差不多忘了,唯独那一盘肥美的红烧圈子令人记忆深刻。

“圈子”是上海方言,其实就是猪的直肠,是猪下水中最靠近“出口”的地方。很多人听着有点別扭,嫌脏。由于清洗加工困难,若不得其法或操作不当,用它烹制的菜就会有一种难闻的腥臊味。

《礼记·少仪》中曾记载“君子不食溷腴”。其中,“溷腴”者,猪肠子也,意思就是君子是不吃猪肠子的。在我看来,君子不吃猪肠子的原因是因为猪肠子不易处理干净,味道太重,吃了的话,会影响君子的风雅。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富商大户人家认为其脏、异味重,一般都不吃。但在民间,逢年过节宰杀猪后,猪内脏会被烧制成各种佳肴,红烧猪肠便是餐桌上别有风味的一道佳肴。

有意思的是,古人食用猪肠子最初的目的并非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为了“成仙”。南北朝时,太清真人《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中有可以助人成仙的修炼仙丹之术,其中的配料包括猪大肠。具体做法是:取两百斤猪大肠煮熟,用布擦拭干净,放入各种药材,将肠头两头系紧,放在蒸笼中,在蒸笼上放米一斛半至两斛。如果将肠蒸烂,再以一肠加其上,每夜复加一肠,如此三日三夜,肠内药可成仙丹,这些仙丹大小就像弹丸,连续服用三天,可以达到“三虫尽死,十日伏尸,夜视有光”的神奇效果。

猪肠子在民间饮食生活中最主要用场是“灌肠”。比如,宋代用猪大肠灌肠的做法相当普及。《东京梦华录》里曾记录着很多灌肠美食。宋代南方各地,富人家有小孩出生后三日或满月,会做团油饭来庆祝:“以煎鱼、虾、鸡、鹅、猪、羊、灌肠、蕉子、姜桂、盐豉为之。”苏轼曾记录过一道“白血灌肠”的美味,大约也是猪肠子。

明代,猪肠子已经逐渐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就连御膳房也常用它做菜,比如猪灌肠、大小套肠等。具体做法是:取出猪大肠洗净,用盐和醋反复摩擦,去除大肠上内外的黏液,再用温水多次清洗,至无异味。将清理好的猪肠切成三段,用竹管吹气,使肠皮涨开,将肠口用绳子系紧,风干一日夜。将精嫩猪肉整治干净,剁成小块,风干四五日或七八日,以椒末、微盐揉过,以色红为度。将干肉放入猪肠内,压实,旋即下锅,以老卤汁煮,煮熟后取出晾凉,随时切片取食。猪灌肠兼具有猪肠的柔韧,肉馅的肥美。

到了清代,猪肠子的烹饪方式变得更加精致。《调鼎集·烧肠》曾记载:“将大小肠如法治,扎住头,用清水入花椒、大茴煮九分熟,捞出沥干,将肠切段,肝切片,再入吊酱汤老汁慢火煮烂,入整葱五、六根,捞出,将豆粉调稀,同熟脂油四、五两倾入汁内,不住手搅匀,如厚糊即可用。”又载:“肉汁煨肠、肉灌肠、风小肠、糟大肠、套大肠、瓤肠、重烧现成熟肠。”

相比细腻柔软的猪大肠而言,厚实紧致的直肠因为长期收缩提放,频繁活动,其味似乎更加肥美诱人,其中以上海的红烧圈子为最。其实,最初上海人因为其腥臊味重,并不爱吃猪直肠,经常吃的是猪大肠。旧时上海郊区的小镇和市区的小餐馆、饭摊都卖红烧猪肠,由于价廉物美,油水足,所以厨师还动脑筋用猪大肠烹饪出了肠汤粉线、肠血汤等新菜肴。

清同治元年(1862年),被后世称为“本帮菜鼻祖”的上海正兴馆正式开张了。其创始人祝正本和结拜兄弟蔡仁兴年富力强,想把饭馆办得更有特色,吸引不同身份的食客,赚取更多的利润。店家每天去菜市场采购,总要买上几挂猪大肠。他们发现猪肠按其形状和部位,可分为大肠、小肠和直肠三个部位,但厨师在加工猪肠时,只用大肠、小肠,而将最末端的那一截直肠扔掉,是很大的浪费。直肠油多肠壁厚,若加工得法,未必不是一道重油水的好菜肴。于是,正兴馆老板吩咐厨师使用直肠做菜。经过几番尝试,厨师终于烹制出了红烧直肠,并将这道新菜肴以食材命名,通俗地称作炒直肠。原本的“垃圾食材”经过厨师的精心加工,味道酱香浓厚,圈子肥厚绵滑,脂油足,有嚼劲,比大肠、小肠味道更好。只是菜名粗俗不雅,一经联想,食客就难以下咽。

猪直肠的圆径较大,煮熟后像根柔软的圆棒,切断以后便成为一个个圈子。经热心人指点,正兴馆将这道菜按照其形状改名为炒圈子,后来又正式称为红烧圈子。正兴馆的红烧圈子成菜外形挺直、均匀,立体感强,色香味形俱全,得到食客的一致好评。其他本帮菜馆纷纷效仿。

这道本帮菜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很受欢迎。1929年出版的《老上海》一书中有专门的介绍:“饭店之佳肴,首推二马路外国坟山对面,弄堂饭店之正兴馆,价廉物美。炒圈子一味尤著名。”1948年出版的《上海市大观》也有记载:“本帮菜,当地风光,历史最早。而在胜利前的几年中,有风行了一时……本帮菜中,以红烧为优,油而不腻,秃肺、圈子、腌鲜汤、黄豆汤,是特有的菜肴。”发明蝴蝶牌牙粉的陈蝶仙最爱吃这道风味,甚至与朋友谈生意、商量出版事宜时也特地去经营炒圈子的饭店。上世纪30年代,为了弥补猪直肠油脂太多,吃多了会感到油腻的不足,饭馆对这道菜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厨师们将草头、豆芽作为垫底,并称之为“草头圈子”“圈子豆苗”等。

位于北京三里河东路的上海老饭店,是老正兴这家“百年老店”在北京的分号,主营上海本帮菜,所烹制的四喜烤麸、百叶结烧肉、响油鳝糊等菜口味醇厚,深得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精髓,尤其是红烧圈子酥烂软糯,汁浓味鲜,肥而不腻。每每在寒风凛冽的时候,我都会去品尝这道浓郁的外滩风味。美美地来上一口,那滋味真是鲜到掉眉毛。

猜你喜欢

肠子灌肠红烧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海肠子”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你不知道的真相
宰鸡
红烧
红烧牛肉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