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组织隐喻下公司空间及其次序解构与演化
2020-04-02冯海龙刘俊英闫星烁
冯海龙 刘俊英 闫星烁
(1.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3.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4.中国联合网络通讯有限公司漯河市分公司)
组织战略蕴含丰富的空间内涵[1]。空间是组织存在的一种形式,空间是组织的客观存在[2],是公司构成的内在属性元素,空间行为是公司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3]。空间变革战略逐渐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己经成为企业战略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和最具挑战性的方向之一[4]。公司空间的探索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不同的空间存在各种联系,空间战略选择存在种种迷雾[5],空间组织认知观是决定企业空间战略变革的关键[6]。有研究发现,现有组织战略和空间理论文献研究关于公司认知的空间观多有忽略,有关公司空间组织的研究更为匮乏,基于公司空间组织认知与解构下的企业空间变革战略的研究尚未被纳入公司战略的基本研究范畴,零散而又缺乏基础理论与案例研究的融合。此外,现有研究具有鲜明的自身(单一)学科属性的特征,常囿于基础管理-职能管理-战略管理的“传统”管理层级视域,想当然地呈现本位的管理学科/学域(以下简称学科域)的研究属性特征,基本忽略了地理学、空间经济学、网络经济、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域的交叉融合分析;公司解构的逻辑思维亦为“传统”管理层级下的企业认知观的管理活动(价值活动)分解与整合,涉及关联并整合非管理学科域下的企业认知观的企业活动解构的研究甚为匮乏。由此,本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适用公司空间认知观,整合管理、地理、空间经济学、网络经济和社会学等多元学科域理论,根植“公司空间认知观→公司空间组织隐喻[7]→空间与空间次序及其演化→组织空间战略变革”基本研究假定逻辑框架,尝试性地对公司空间、空间次序及其解构与演化等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1 多元学科域下的空间阐释、归类比较与公司空间整合
1.1 多元学科域下的空间阐释与归类比较
1.1.1自然空间
自然空间(视同地理空间,术语可相互替代)是空间的物理存在,自然空间是数字地理空间的原型。地理空间形式化为地理坐标系,内容化为区位和地理分布。地理空间为物质、能量、信息的存在形式在形态、结构、过程、功能关系上的分布方式和格局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8]。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为地理空间基本形态[9],前者是具有属性描述的空间位置集合,由一系列不同位置的空间坐标值组成;后者是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实体集合,由不同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构成。绝对空间源于地理位置的唯一性,显示化为欧氏空间和地理空间的统一,相对空间植根于空间关系阐释。多元的内涵诠释隐含了地理空间的学科域认知差异,其中地理学以区位为研究重点,区位研究植根于自然空间,关注于空间的自然性,人文地理学侧重于社会空间辩证法,区域地理学强调区域分异,实证主义地理学注重研究空间结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质疑考察抽象的空间次序或空间进程的空间容器观。地理空间与其他空间相互叠置互存,地理空间呈动态重构[10]。
1.1.2经济空间
经济空间以自然空间为基础,是数学学域抽象空间向经济学域的延伸,经济区位论将经济空间视为欧几里得几何图形。经济空间与地理空间动态关联,经济空间取代自然空间,日益成为公司经济活动的主导介质[11]。经济空间超越地域边界(地理空间),通过空间中的资源、物质、能量、信息、价值等流量交换建构关联[12]。经济活动领域是经济空间的主要形式[13],单元关系结构、离/向心力的单元中心相互作用体系、相同/相似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体系为其三种基本构成[14]。经济空间非先验范畴,经济空间是一种抽象的、匀质的、无形的、跨界的一束关系[15],空间经济性是经济空间的基本特征,空间经济性规制公司空间结构和空间次序形式[16]。
1.1.3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非原质,是类特性空间。现象学存在论还原社会空间为“在之中”的关系,是社会现象所占据的、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行为心理的社会群体感知与利用的空间[17]。空间分析学派定位于空间、社会空间差异与空间结构分析,阐释社会空间为对象和事件之间而非坐标系固定点之间的关系。地理空间表征的社会空间是自然距离和位置排序的产物,空间距离与社会距离相符[18]。社会空间交织社会生产关系投射和固化于社会表现和自身空间[19],社会关系在社会空间中固化和空间生产[20]。LEFEBVRE[21]基于空间中的生产(自然属性)向空间生产(社会属性)转变,提出社会空间是在一段有限的历史内,由社会活动加以形塑与创造的产品,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3个要素解释空间生产,分别对应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生活空间三重空间。社会空间为结构、过程、测度、功能空间特性的多层次空间[22],渗透于社会、组织建构的流程[23],耦合于时间连接思维架构秩序的思维方式和结构,彰显为社会物质维度和社会表现[24]。
1.1.4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作为新空间观表征的集合,对传统空间观的颠覆较为典型,网络空间蕴含新的研究对象、新的时空概念、新的理论和新的半现实和半虚拟思维模式,网络空间构建的基础在地点与地理位置、距离与尺度、障碍与边界、区位与区位分异等传统地理关注领域。网络空间是一种新型的、不可见的空间,一种比物理空间本身更重要的空间,一种在传统地理空间结构之上、之中和之间的空间[25]。网络空间不仅是一种活力地方的空间性隐喻,是最生动、最复杂、最具活力,最不受传统社会秩序和准则约束的活力场所[26],亦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域、多维度、多层次的多重性的空间[27]。网络空间还是一种能够与人的神经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产生的虚拟空间,是一个由计算机支持、连接和生成的多维网络或虚拟存在[28]。网络空间由内部信息世界、外部构建物质基础和相互作用(地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共有对应物)3个部分构成[29]。做为一种虚拟的存在,网络空间是一种信息流,是虚拟的信息传输、交流、集聚和存储的空间[30]。网络空间具有一种碎片化的、分裂的、彼此竞争的多样性,由异质的基层构造和行为者网络所组成的空间[31]。
多元学科域下的空间范畴和边界较为宽泛,既有特定学科域下的阐释,又有不同理论视角的解读与讨论[32]。囿于学科和空间属性以及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基于多元学科域空间类型下的空间阐释及其“属”和“种差”,本研究对多元学科域下的空间进行了归类比较(见表1)。
表1 多元学科域下的空间归类比较
1.2 多元学科域下的公司空间整合
基于多元学科域的空间阐释和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网络空间的空间归类比较,以及部分学者和实业界高层管理人员访谈数据,融合空间单元、公司边界与空间分布力3个维度(1)空间单元、公司边界和空间分布力为公司空间整合概念模型的架构维度:①空间单元是公司空间组织的初始空间或元空间(三者为同义概念术语,可相互替代),为公司空间的最小构成单元,不再裂变,空间单元“黑箱”的打开是最具挑战性的方向之一,空间单元差异与空间单元关系复杂性致使空间单元的选择存在困惑。空间单元是公司为了响应顾客需求、市场与竞争景框变化而运用生物细胞原理构造的,集物质/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知识、技术等于一体的,融内生“主体”性和自我学习演化性的,兼内部构成层级缺失(含混)且具有独立功能的一种微空间组织。②公司边界为公司作为一个行政/政治权力组织能够实施直接管控与决策的“主权”域界,域界内 “直接”而域界外“间接”地对公司空间进行管控与决策。③分布力是《网络化世界中的价值存在》(《哈佛商业评论》)一文中使用的术语,基于文献探源并关联空间理论等尝试提出“空间分布力”术语并界定其为公司对空间的控制力。,运用形式逻辑“属”加种差的研究方法,整合阐释公司空间为空间单元集成的价值行为空间和利益攸关空间(术语用词借鉴了营销管理理论的利益攸关者概念,但利益攸关者包括公司内部员工等行为者,而利益攸关空间则排除公司内部行为者的空间)关联耦合的阶序价值系统,整合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公司空间的整合概念模型
具体说明如下:①公司空间的属为阶序价值系统,种差为价值行为空间、利益攸关空间、空间单元。属一方面差异于多元学科域的空间阐释的属,另一方面又兼合(如物理存在、分布、位置集合、容器、地理投影、介质、投射、关系集、复杂空间、空间、关系、集合、活力场所等)创新;种差则既吸收融合(如空间、空间关系、空间结构、活动、边界、资源、空间次序、位置、过程、行为者网络、地点、距离、社会秩序等)又摒弃了多元学科域的空间阐释的种差。整合阐释的公司空间符合阐释规范,具有一定程度上科学价值,较好地适配于公司空间组织的组织认知观假定。②公司空间分为价值行为空间和利益攸关空间。价值行为空间融合了多元学科域空间演化过程中所呈现的自然、经济、社会与网络的复合特性,细分为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4个子阶序价值系统;利益攸关空间包括顾客空间、渠道空间、银行空间、政府空间、供给商空间、经营联盟者空间、网络公司空间、大学空间、咨询公司空间、科研机构空间等,其均细分为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③价值行为空间与利益攸关空间的划分是清晰和可操作化的,价值行为空间为公司边界内部(即公司行政/政治权力域内)且公司对其具有直接完全控制力的阶序价值系统;利益攸关空间为公司边界外部(即公司行政/政治权力域外)且公司对其具有部分间接或零控制力的阶序价值系统。公司对其边界域内的价值行为空间具有绝对的空间控制力,空间分布力完全,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利益攸关空间作为公司边界域外的空间,公司对其没有直接的空间控制力,空间分布力非完全,但其空间分布力完全程度存在差异。④价值行为空间、利益攸关空间和两类空间的细分空间及其空间单元边界是动态变化的,边界穿越或关联耦合。公司作为空间组织在复杂动态竞争情境下其价值行为空间和利益攸关空间呈常态化关联耦合,价值行为空间的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以及利益攸关空间的各阶序细分空间及其初始空间(空间单元)存在自然、经济、社会和网络多元的空间关联耦合。
2 公司空间解构与演化
2.1 公司空间系统与空间价值链双元解构耦合
2.1.1公司空间系统、空间阶配与系统“核”
公司空间系统由要素和关系组成,相关系统和疑问系统是其问题系统的基本构成。适用系统动力理论,参照变量结构的阶配操作范式[33],公司空间阶配如下:零阶空间为公司空间;一阶空间为价值行为空间与利益攸关空间;二阶空间为顾客空间、渠道空间、银行空间、政府空间等;三阶空间为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元阶空间为空间单元/初始空间。公司空间系统为各阶空间及其空间单元的路径/链接和空间单元本体 “黑箱”关系的路径/链接的网络集成,系统关系呈复杂动态网络状态。
公司空间系统解构通常是一种逻辑思维或者是一种概念思维化的过程;同时,还兼存在着“象思维”的形式,适用二元思维,融合公司空间的相关系统与疑问系统及公司空间阶配,解构公司空间系统(见图2中Ⅰ部分)。空间系统解构旨在析取其主要矛盾系统“核”,而“核”即为战略价值空间,战略价值空间分布于各阶空间/空间单元,为公司竞争优势来源。
图2 公司空间系统、基本空间价值链关联耦合及其战略价值空间与竞争优势
2.1.2公司空间价值链与战略价值空间
公司空间价值链体现在公司空间系统的更广泛的阶空间之中,基于基本价值链建构范式,建构基本空间价值链(见图2中Ⅱ部分)。基本空间价值链包括基础空间和辅助空间,其中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与网络空间为基础空间(也即价值行为空间),顾客空间、渠道空间、供给商空间、政府空间等为辅助空间(也即利益攸关空间)。基本空间价值链旨在析取公司的战略价值空间,获取公司竞争优势。
将公司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无法识别公司竞争优势,空间价值链将公司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各阶空间,公司通过比竞争对手更低成本或更好地实施这些阶空间行为来赢得竞争优势。公司应重新审视基本空间价值链,从竞争的角度分析在哪些阶空间上可以确立公司竞争优势,哪些阶空间对竞争优势具有战略性价值贡献,以保留并拓展这些阶空间,把相对不具有优势的或非核心的阶空间分离出来,从而架构理想的公司具体的空间价值链。5G、互联网化与“互联网+”等多元公司空间演化情境导致了许多相对独立的且能为公司带来较强竞争优势的战略价值空间,吸收独立出来的战略价值空间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公司空间价值链,可为公司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
2.1.3公司空间系统与基本空间价值链关联耦合
公司空间系统与基本空间价值链是公司空间组织隐含派生的两种不同的公司空间解构工具。公司空间系统的价值行为空间与利益攸关空间以及基本空间价值链的基础空间(价值行为空间)与辅助空间(利益攸关空间)呈关联耦合,公司空间系统的系统解构和基本空间价值链的分解旨在析取系统“核”和战略价值空间,空间系统“核”存在于其多元阶空间,战略价值空间来源于基本空间价值链的基础空间和/或辅助空间。空间系统的多元阶空间与基本空间价值链的基础空间与辅助空间关联耦合及其战略价值空间与竞争优势,见图2。
2.2 公司空间演化
公司空间演化是一种基本生态[34],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系统动力理论、空间价值链分解与整合、兼合组织边界和空间分布力,适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35]初创点、成长点、成熟点、转型点(再创点或衰退点)关键节点识别和创业、成长、成熟、转型(再创或衰退)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确立周期阶段-空间演化的公司空间演化分析范式,剥离创业阶段-空间演化、成长阶段-空间演化、成熟阶段-空间演化、转型阶段(再创阶段或衰退阶段)-空间演化,分别标示为Ⅰ→SE、Ⅱ→SE、Ⅲ→SE、Ⅳ(Ⅰ′或Ⅳ′)→SE,着重于空间阶序、空间细分/碎片化、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关联耦合等分析层面,架构了公司空间生命周期曲线阶段剥离整合演化模式(2)限于篇幅有关图示暂略,感兴趣的读者可同笔者联系。,各关键节点与Ⅰ→SE、Ⅱ→SE、Ⅲ→SE、Ⅰ′→SE(Ⅳ′→SE讨论略)分析讨论如下。
2.2.1初创点与创业阶段-空间演化
公司空间生命周期曲线的起点被命名为初创点,初创点是公司空间演化的时间与空间元点,公司创业阶段存在规制空间演化的初始空间特性,空间阶序与阶空间较为简约,空间相对稳定,细分化不明显,空间相互作用与关联耦合度较弱为其基本描述。具体而言,价值行为空间主要为自然空间和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基本缺失;利益攸关空间主要为顾客空间,渠道空间、供给商空间等基本缺位,处于零散状态。公司空间分布力于自然空间、经济空间较强,于顾客空间较弱(源于公司创业阶段的初始状态影响);价值行为空间和利益攸关空间相互作用,作为一种“势”,公司呈现由价值行为空间向利益攸关空间“势”强,即不断地扩大顾客规模,扩大市场规模,拓展顾客空间,同时不断提升对渠道空间、供给商空间的分布力,以期拓展/完善公司空间系统/空间价值链并提升对其的空间分布力。Ⅰ→SE,自然空间的空间单元既相互关联又相对零散,经济空间的空间单元则密切关联,呈网络状态;顾客空间的空间单元是完全零散的、分离的和非关联的。自然空间和经济空间两种空间为主控模式的价值行为空间对单一顾客空间为主控模式的利益攸关空间的作用“势”较强,反向较弱,公司的整体空间系统/空间价值链的解构较为简单,两类空间未有直接关联和耦合。
2.2.2成长点与成长阶段-空间演化
公司经由创业阶段至成长点,公司空间生命周期成长阶段的起点(创业阶段的末端)被命名为成长点,公司创业成长跨越成长点至成熟点为成长阶段-空间演化,公司成长阶段的基本空间特性较创业阶段呈一定程度的变化,空间扩张、空间细分、空间相互作用与关联耦合度较强为其基本描述。成长阶段公司边界和业务扩张,公司价值行为空间的自然空间、经济空间扩大,社会空间逐步呈现。自然空间的扩张主要源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大而于异地设立子公司、生产工厂、经营机构或于本地新增自然空间等,自然空间细分为本地自然空间子域、异地自然空间子域抑或跨国自然空间子域等多元的空间;距离、方向等自然空间属性成为关联不同自然空间子域重要链接,各个自然空间子域内部的空间单元之间路径/链接程度密,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空间子域之间路径/链接程度疏。经济空间的空间单元数量大幅增加,其路径/链接呈级数增长。例如,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发所呈现的经济空间的空间单元扩张,经济空间的空间单元之间路径/链接紧密程度较强,空间路径/链接日益呈现出辐射性、中心性和信息、数据、资本等横纵向的集束流动性。空间分布力在成长阶段呈现由弱到中、强之势,经济空间也会裂变为不同区域范围内经济空间子域。社会空间随着公司员工规模和业务规模的扩张,员工熟悉程度的加强,一些非组织团队或团体之间逐步建立并形成,社会空间开始凸显,但其空间分布力较弱。利益攸关空间中顾客空间扩大,渠道空间和供给商空间呈现并逐步扩大,价值行为空间与利益攸关空间的关联耦合度加强但未出现交融(耦合)空间的状态。Ⅱ→SE,自然空间和经济空间拓展,其空间单元路径/链接复杂程度增加,相应的空间结构初步形成并逐步演化,社会空间的空间单元路径/链接网络化简约。利益攸关空间的顾客空间扩大,且其内部出现细分化,各个细分空间的顾客规模或市场份额大小不一;渠道空间和供给商空间呈现,公司的利益攸关空间分布开始完善,空间规模扩大,各利益攸关空间之间关联零散。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呈一个开放式的动态网络,网络空间萌生。利益攸关空间对价值行为空间的空间分布力呈“势”弱转强之势,价值行为空间继续保持“势”强状态,二者动态博弈,呈动态中的基本平衡。
2.2.3成熟点与成熟阶段-空间演化
公司经由成长阶段至成熟点,公司空间生命周期成熟阶段的起点(成长阶段的末端)被命名为成熟点,成熟点标示公司进入生命周期成熟阶段,多元阶空间的关联耦合是成熟阶段公司空间特性演化的基本描述。公司成熟阶段的空间基本特征为状态稳定,公司边界和空间域清晰、区位分布、空间结构力量交互“饱和”,空间规模经济效益较高。Ⅲ→SE,价值行为空间中的网络空间呈现并迅速发展,网络空间单元链接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的空间单元,价值行为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系统稳定且“势”强,甚至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的空间域界,交织性、融合性、独立性、系统性是网络空间的基本特征,公司空间分布力“弱”存在;自然空间区位分布稳定,空间分布力日益呈“强”;经济空间的空间单元路径/链接度上升,经济空间效益呈“高”,空间单元的功能性更为完善,空间分布力呈“弱、中、强”多元分布状态;社会空间规模和空间结构日益扩大与完善,空间单元构成呈现从经济空间空间单元主控向其他类型空间单元发散分布的状态,社会空间对公司绩效呈“势”强与放大效应。利益攸关空间拓展达到高峰,空间域界临界,空间分布力由“弱、中”呈“强”。顾客空间呈现最大化,渠道空间、银行空间、供给商空间、政府空间等空间行为主体与公司合作程度呈最佳状态,对公司依赖程度加大,“耦合”势呈现,耦合空间生成。
2.2.4再创点与再创阶段-空间演化
公司经由成熟阶段至转型点(再创点或衰退点),公司空间生命周期再循环周期阶段的起点被命名为再创点。经由再创点进入再创阶段,空间效应再次被扩大,公司进入新一轮空间生命周期循环,价值行为空间的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利益攸关空间的顾客空间集成的空间桥头堡凸生,空间桥头堡创立为再创阶段空间演化的基本空间特性。Ⅰ′→SE,价值行为空间和利益攸关空间的演化呈现空间域内衰减与域外新创的二元特征,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和顾客空间、渠道空间、银行空间、政府空间、供给商空间等均有一定程度的缩减;耦合空间则呈删减、链接断裂和空间桥头堡凸生演化。基于某些产品、业务的消减和/或退出市场以及新的市场机遇,利益攸关空间、价值行为空间和耦合空间共同作用,以及公司战略变革等原因,公司产生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的价值行为空间和顾客空间的利益攸关空间,再创阶段公司桥头堡空间创立,公司空间演化进入再循环,空间演化再循环以再创点为起始,经由再成长点…,依次历经再创阶段-空间演化(Ⅰ′→SE)、再成长阶段-空间演化(Ⅱ′→SE)、再成熟阶段-空间演化(Ⅲ′→SE)、再转型阶段-空间演化(Ⅳ′→SE或Ⅰ″→SE)…。
3 公司空间次序与演化
3.1 公司空间次序与空间次序分布矩阵
空间组织隐喻下的公司是空间/空间单元的耦合系统。如何对空间次序(SQ)做出恰当的阐释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争议的中心在于其元构成,基于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的公司空间次序的元构成假定,公司空间次序阐释为空间单元和空间路径的协同排列组合。基于空间次序阐释设定公司空间次序为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的函数,函数表达式为SQ=F(SU,SP)。其中,SQ为空间次序;F为函数关系(理解为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排列组合的协同作用);SU、SP分别为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分为“常量、少、中、多”(分别标示为c、-、m、+) 4个数量量段,则(SU,SP)存在(+,+)、(+,m)、(+,-)、(+,c), (m,+)、(m,m)、(m,-)、(m,c),(-,+)、(-,m)、(-,-)、(-,c),(c,+)、(c,m)、(c,-)、(c,c) 16种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的数量量段的组合,每种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数量量段组合均可协同作用(F)出单一或多元差异化的空间次序。耦合空间阐释、组织空间系统与空间价值链解构,以空间路径为横轴、空间单元为纵轴架构了空间次序分布矩阵(见图3)。具体如下。
图3 空间单元、空间路径二维空间次序分布矩阵
(1) 空间单元、空间路径二维下的公司空间次序分布矩阵规制了SQ(+,+)、SQ(+,m)、SQ(+,-)、SQ(+,c),SQ(m,+)、SQ(m,m)、SQ(m,-)、SQ(m,c),SQ(-,+)、SQ(-,m)、SQ(-,-)、SQ(-,c),SQ(c,+)、SQ(c,m)、SQ(c,-)、SQ(c,c)16种公司空间次序分布,每种空间次序分布具有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二元构成的共性。
(2) 空间次序分布蕴含静态和动态两种特性,以SQ(c,c)、SQ(-,-)、SQ(m,m)、SQ(+,+) 4种基本空间次序分布为例予以说明(其他空间次序分布理论逻辑类推),SQ(c,c)的静态特性为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数量量段“常量”,动态特性为空间单元和/或空间路径“常量”,则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数量不发生变化;SQ(-,-)静态特性为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数量量段“少”,动态特性为空间单元和/或空间路径增量(△)幅度“小”,则空间单元和/或空间路径数量增量(△)幅度“小”;SQ(m,m)的静态特性为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数量量段“中”,动态特性为空间单元和/或空间路径增量(△)幅度“中”,则空间单元和/或空间路径数量增量(△)幅度“中”;SQ(+,+)的静态特性为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数量量段“多”,动态特性为空间单元和/或空间路径增量(△)幅度“大”,则空间单元和/或空间路径数量增量(△)幅度“大”。
3.2 公司空间次序“黑箱”式整体演化
公司空间次序分布规制公司空间次序,若不对空间次序“整体”加以解构透视,进行具体差异比较,而仅强调整体差异性,则可视空间次序为“黑箱”。空间次序演化是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排列组合的重构与再造,空间次序分布规制空间次序的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静态的数量量段及动态的二者增/减量(△/▽SU,△/▽SP)变化程度。空间次序分布下的空间次序由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协同、公司空间生命周期阶段演化及其他多元作用力(以下简称“作用力三角”)共同作用,据此架构公司空间次序“黑箱”式整体演化模式(见图4)。
具体说明如下:①图4中的(a)部分为虚线框内的左半部分,整体表示空间次序分布的一般形式SQ〔SU(c、-、m、+),SP(c、-、m、+)〕(以下简称SQ(SU,SP))规制了空间次序集SQ-n和空间次序集的各空间次序动态演化,但其无法解决公司具体空间次序的选择。②图4中的(b)部分为虚线框内的右半部分,整体表示公司具体空间次序SQ-c确立的过程和其主要作用力。③公司空间生命周期阶段演化,公司不同的周期阶段空间演化既关联公司的生命周期阶段又融合公司空间的演化,不同阶段的空间演化对公司空间次序的作用不同,公司具体空间次序的选择要考虑公司所处周期阶段的基本特性,研判公司空间演化的阶段特性。④“作用力三角”蕴含了6个作用力,各作用力既独立又耦合作用于公司的具体空间次序的选择。资源与市场作用力规制公司空间次序相匹配于其资源和市场;战略者与战略价值空间作用力规制公司空间次序的战略制定者转型空间次序观念、析取公司空间系统与空间价值链的战略价值空间;互连网+作用力规制公司空间次序应基于网络实现跨界与融合;产业情境作用力规制公司空间次序要适配于公司所处产业的结构、发展阶段与细分演化的基本态势。
注:SQ〔SU(c、-、m、+),SP(c、-、m、+)〕表示空间次序分布的一般形式,SQ-n(n为 0和正整数)表示空间次序集,SQ-c(c为常量)表示具体空间次序;R表示资源,M表示市场,SL表示战略者,SVS表示战略价值空间,I+表示互联网+,IC表示产业情境,“作用力三角”规制高绩效的空间次序。
图4 空间次序 “黑箱”式整体演化模式
3.3 基本空间次序“白箱”式演化示例
若基于空间次序“黑箱”的基本假定,则空间次序具体的呈现形态可以忽略讨论,但其基本形态还是存在的,空间次序基本形态及多元的具体形态呈动态交互演化。依据空间次序分布矩阵,适配公司空间次序“黑箱”式整体演化,选取SQ(c,c)、SQ(-,-)、SQ(m,m)、SQ(+,+)4种基本空间次序分布规制的FC(c,c)、FC(-,-)、FC(m,m)、FC(+,+) 4种基本空间次序(分别命名为零基空间次序、低位空间次序、中位空间次序和高位空间次序)作为示例,兼合空间次序“黑箱”空间类型基本构成及其对应的公司空间生命周期阶段演化(零基空间次序匹配于Ⅰ→SE、低位空间次序与中位空间次序匹配于Ⅱ→SE和/或Ⅳ′→SE、高位空间次序匹配于Ⅲ→SE和/或Ⅰ′→SE),内化于案例公司(Case)的“作用力三角”,架构了基本空间次序“白箱”式演化模式(见图5)。
具体说明如下:①图5分解为基本空间次序分布与基本空间次序“黑箱”式整体演化析取、基本空间次序(E)与基本空间次序的基本形态(F)、基本空间次序的具体形态及其交互演化(细化为零基、低位、中位、高位基本空间次序)、案例公司的基本空间次序选择、基本空间次序与基本空间次序的基本形态及具体形态的交互演化(一阶演化、二阶演化 …) 5个模块。②Fc(c,c)、Fc(-,-)、Fc(m,m)、Fc(+,+)为经由“黑箱”式整体演化析取的4种基本空间次序,解构4种基本空间次序“黑箱”,则其具有A0、B0、C0、D0的基本空间次序的基本形态,FC(c,c)—A0、FC(-,-)—B0、FC(m,m)—C0、FC(+,+)—D0为4种基本空间次序和其基本空间次序形态的匹配组合。③FC(c,c)→An、FC(-,-)→Bn、FC(m,m)→Cn、FC(+,+)→Dn为4种基本空间次序具体形态动态的 “白箱”式演化。FC(c,c)→An,初创阶段的公司空间次序为零基空间次序,零基空间次序包括A1、A2、…、An具体空间次序选择集(阶数演化可为其划分标准,如A1为一阶演化、A2为二阶演化、…An为n阶演化),基于内化的“作用力三角”和周期阶段空间演化,案例公司的具体空间次序形态具有不同的选择。FC(-,-)→Bn、FC(m,m)→Cn,低位空间次序和中位空间次序对应于公司成长阶段和/或衰退阶段。空间次序集分别为B1、B2、…、Bn和C1、C2、…、Cn,耦合案例公司内化的“作用力三角” 和其周期阶段空间演化,则其低位、中位空间次序具体形态的选择不同。FC(+,+)→Dn,高位空间次序对应公司成熟阶段和/或再创阶段,D1、D2、…Dn为一阶、二阶…N阶演化的具体空间次序,关联不同案例公司内化的“作用力三角”和周期阶段空间演化,不同的案例公司适配不同的具体空间次序。④案例样本、生命周期阶段、周期阶段空间演化、“作用力三角”、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协同等的差异,共同决定了公司具体的空间次序,具体的空间次序形态差异化,空间次序呈层级、结构、动态“白箱”式演化。
图5 基本空间次序“白箱”式演化模式
4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如下:①区别于以往基本价值链的价值活动构成和管理理论层级下管理活动构成,将公司诠释为由各种空间构成的空间组织;公司空间组织浸入空间活动,适用空间逻辑,转向空间战略导向,竞争优势获取由“战略价值活动”的析取转化为“战略价值空间”的探寻。②对公司空间作了多元学科交叉融合的阐释和整合概念模型架构,把公司空间解构为价值行为空间和利益攸关空间,公司空间呈现出自然、经济、社会性与网络性的空间特征,揭示了公司空间的内生属性;基于空间单元和空间路径元构成的公司空间次序阐释与公司空间次序分布解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跨学科域的理论缺口/鸿沟弥合和理论创新。③不同于传统经典生命周期理论纯粹的管理活动的阶段演化范式,架构了公司空间生命周期曲线阶段剥离整合演化模式,凸显了空间演化阶段的价值行为空间和利益攸关空间的相应动态变化,较以往研究具有阶段演化的时间维的同一性;同时,又呈现出“生命周期阶段”空间细分、空间相互作用、空间关联耦合等阶段演化的不同特性;基于对空间次序整体差异性考察而架构的基本空间次序“黑箱”式整体演化模式,较以往研究的构成要素、空间生命周期阶段、空间单元与空间路径协同,演化路径、理论要义等均具有较大差异,研究对案例公司的空间次序“白箱”式演化和具体形态呈现具有指导价值。
本研究的管理启示主要在于:①公司空间组织的厘定致使公司作为理性经济人(盈利组织)基本认知假定的转向,公司的构成要素为空间(空间单元)和路径/链接,公司竞争实践亦由利润取向转型于战略价值空间的析取与修炼;②根植于公司空间组织的“新”管理情境,差异于以往管理理论研究基于传统公司职能活动或价值活动认知及解构的管理实践视角,空间组织认知观下公司空间解构与演化抑或能够为公司空间(战略)变革提供全新视域的实践助推,促进公司空间变革战略的选择与执行,提升公司的空间竞争优势;③空间组织隐喻下公司具有不同的空间情商、空间智商和空间魂商,三者共同构成公司的空间(战略)管理智慧,其可有效地指导公司建构空间(战略)变革指南,助推公司跨越空间(战略)变革第一曲线;④不同产业的案例公司通过公司空间认知观下的组织变革,恰切适配于公司空间构成的特色属性和战略空间,选择与实施空间变革战略,并进而动态反馈和耦合迭代于公司空间竞争情境和空间变革战略实践,持续改善公司的战略性组织绩效;⑤公司空间单元作为具有独立功能的一种微空间组织,空间单元差异及其与空间路径的不同协同排列组合往往会带来公司对空间的控制力(公司空间分布力)的重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规制着公司在竞争中注重初始空间/元空间建构的管理实践路径。
5 结语
公司空间组织的各类空间表现形式、域/边界、空间关系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浪漫”色调,公司空间生命周期曲线阶段剥离整合演化模式、基本空间次序的“黑箱”式整体演化模式为理论思维范式推演下的架构。微空间组织的“黑箱”解构,战略价值空间析取,空间次序分布及其规制下的具体空间次序形态“白箱”化,不同产业的公司空间战略变革的案例研究等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