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途径培养弱势学生的参与意识
2020-04-01曹永义
曹永义
摘要:所谓弱势学生就是指学困生。学困生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几乎在每个班级里都有一部分学生游离在学习之外,不能融入班级的学习氛围。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上课多关注,下课多关怀,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帮助这部分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关键词:弱势学生;参与意识;培养途径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素质高低不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自我管理能力低。这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较少,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成为班级的“另类”。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本着对家长、对学生负责的原则,要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学困生,提升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一、精心安排,互帮互助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但是,学生的资质和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提前做好任务分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水平不同,教师很难对所有学生进行一一指导。传统批阅作文的方式是教师一个人批阅班级里几十名学生的作文,即使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均用力,这对学困生来说也无异于雪上加霜。原本学困生在学习上就比较吃力,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需要教师放慢脚步,给予特殊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照顾学困生的特殊情况,提升学困生的参与度。
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要尽量多转化学困生。笔者所在学校实行学生习作自评、自改制度。教师首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根据写作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然后将学生打乱顺序进行分组,但是要保证每个组里都要有相当数量的A,B,C三个等级的学生,尽量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带领水平稍差的学生进行评改。
二、预习分梯度,各司其职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也应该分梯度布置预习任务,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完成较难的预习任务,让自学能力稍差的学生完成简单的预习任务,让学困生在自己的人行道上慢慢前进。例如,学校导学案的设计中就体现了这一点。第一题是看拼音写生字,生字都是课文中的,学生通过读课文就可以发现并解决;第二题是写近义词、反义词,或者组词,这是考查学生对新词的理解,并巩固自己以往知识的积累;第三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般是按原文填空,或者回答课文中几个简单的问题,通常学生阅读课文便会找到答案;第四题就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一般会出一些考查学生语文能力且具有发散性的题目,如概括课文内容,或者是谈谈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甚至是对几篇类似课文的比较。前三道题目学生必须完成,第四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来做。
通过对导学案进行分层设计,我们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学困生可以选择简单的题目来做,在充分的时间里将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保质保量的做完。在做题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较少,便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形式多样,积极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没有机会发挥其优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混在大部队里,没有查漏补缺的时机。因此,因材施教的课堂应该是形式多样的,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小组合作是现如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有6名学生,每个小组里要有数量相当的A,B,C等级的学生,面对面坐。上课时,教师先梳理课文的中心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自学。学生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查生字,有的负责生词解释,有的负责梳理课文思路、划分段落,总之每名学生都有任务。本来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是一个面,教师只能照顾这一个大面,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面,教师可以指导每个小组,能够照顾到很多个面。在這样的课堂中,学困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
四、练习分层,评价分层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收获满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所得进行巩固和验收。在设计巩固练习时,教师依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和兴趣。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听、说、读、写的题目,让活泼好动、自制力稍差的学生做听的题目;让不善言辞的学生完成说的任务。总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并尽量放大,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
为了给学生提供各自的展示舞台,教师在评价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并结合其基础,尽量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基础差但一直在进步的学生给予支持和鼓励;对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进行引导;……教师既要看到优等生的不足,又要看到学困生的进步和潜力,发挥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对学困生进行因材施教会消耗教师大量的精力,但是付出总有回报,如果教师能坚持对学生因材施教,会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学生语文素养则会大幅度提升。
基金项目: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初中阶段乡村弱势学生“两帮一带三辅导”教育模式研究(GS[2018]GHB1503)。
参考文献:
[1]李贵清.浅谈学困生转化中的赏识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