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发展视角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0-04-01任丽英仲应华
任丽英 仲应华
摘要:文章围绕课例打磨进行反复的、多个轮次的课例研究,每个轮次都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对具体课例的跟踪研究中,发现教学问题,查找问题症结,寻求解决策略,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促使教师自我的专业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堂观察;模型建构
无论什么形式和内容的模式都离不开模型的建构。“222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模式,受益于“兩备两教两反思”教研组织形式的启发,在不断的尝试、探索、改进的基础上最终形成。
一、“2224”模式的基本内容
“222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模式,即两次备写、两次教学、两次反思和四个关注点。围绕课例打磨进行至少两个轮次的研讨,每个轮次的研讨都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1.第一轮次的研讨
(1)课前研讨。
一是确定研究主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活动的研究点,明确要观察什么内容,设定可测的观察点;二是教师备课,即“一备”,要能够关注到本次活动的研究点。
(2)课中观察。
由教师独自完成教学设计和授课,即“一教”。观察者根据各自负责的任务进行课堂观课,记录课堂现象,即“一观”。
(3)课后研讨。
一是统计分析,观察者对观察到的课堂现象开展综合分析、评议,形成初步诊断意见;二是反馈交流,对备课、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并形成共识,即“一反思”;三是共同完善,观察者和执教教师共同完善教学设计,即“二备”,同时也开始了第二轮次的课前研讨。
2.第二轮次的研讨
(1)课前研讨。
结合第一轮次中的课后研讨,团队成员共同完善,形成新的教学方案。
(2)课中观察。
二次教学和二次观察,重点关注第一轮研讨中存在的问题。
(3)课后研讨。
进行第二次集中研讨和反思,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
如果第二次授课过程中还有遗留问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第三个轮次的研讨,直至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2224”模式的基本架构
“222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为指向,以“教学诊断+课堂观察+反思重构”为基本特征,通过对具体课例的跟踪研究,发现教学问题,查找问题症结,寻求解决策略,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提升中,促使自我的专业建构和发展。基本架构如下图所示。
三、“2224”模式的深层解读
“2224”模式,变之前基于个人经验的评议课为基于实证的评议课,由泛泛而谈变为基于细节、情境与具体问题的分析。
两次备课,第一次是授课教师个人根据活动主题,即研究点,独立备课;第二次是在团队成员观课基础上的共同备课。
两次教学,第一次是基于执教者个人经验的自然展示,即常态课;第二次是基于团队智慧的自我提升,即提高课。
两次反思,均是基于团队协作和实事证据的合作反思。第二次是对第一次的深入,目标直指第一次反思中提出的问题,最终形成的教学方案不只是针对某一节课,而是应能够指导同类课型和今后教学,实现活动价值的提升。
四个关注点,是两次研讨活动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研究点,即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观察点,即课堂中要观察什么内容;反思点,即课后议课中要明确收到了什么效果和还存在什么问题;发展点,即下一轮研讨要明确的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也是第二轮研讨的研究点。
从观课、反思到重构,包括了每一轮研讨的策划、组织、实施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作室成员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位成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策划者、研究者,这次活动中是观察者、研究者,下次活动中也许就是被观察者、被研究者。每一位成员都是在不断的观察与被观察的角色转换中,在研究与被研究的磨练中成长、进步、提升。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的“222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GS[2018]GHBZ101)。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惠闵,王建军.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