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0-04-01张正强虎霄瑞
张正强 虎霄瑞
摘要:基于彭阳县第五小学选课走班改革实践,发现在选课走班背景下,在学生志趣潜能指向方面、学生追求生涯走向方面、学生管理创新方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提供了可能,从而实现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而又个性突出的学生。
关键词:素质教育;选课走班;志趣潜能;生涯走向;学生管理;素质培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十大战略任务中指出,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是基于发展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考虑,选课走班课程改革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尝试改革。下面以彭阳县第五小学开展选课走班改革为例。
一、改革在学生志趣潜能指向方面提供可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我认知、自我发现、培养志趣、挖掘潜能、发展个性的最佳时间。如果在小学阶段开设一些能让学生自我发现,找到自己个性潜能和兴趣爱好的课程,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彭阳县第五小学注重引导学生在课程选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志趣、凝聚学生的意志、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向自己喜欢且具有较大潜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截至2019年9月,学校已经在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领域开设12门课程,即电子琴、竖笛、合唱、国画、素描、泥塑、乒乓球、足球、国学诵读、书法、计算机、创客机器人等课程,供3~ 5年级学生选学。
课程开设兼顾学校现有师资力量和学生兴趣爱好。学校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尽可能让学有所长、专业知识深厚的教师开设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教师和家長的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同时也给予学生半学期的调整重新选择的机会,即让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和尝试,如果发觉自己最初选学的课程不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可以让他们重新选学课程,这样做的初衷就是让学生自我发现,找到志趣,挖掘潜力,发展个性。学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选课走班改革,3 ~ 5年级的学生都选择了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课程,成绩喜人。
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志趣和潜能方向,不仅要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还要与时代发展潮流相结合。例如,在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方面,彭阳县第五小学将综合实践课程与STEAM课程开发相结合,3 ~ 5年级开设了创客机器人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更好地将学生的计算机、数学、科学等知识融会贯通,完成创客机器人设计、编程、运动和操控,这样的课程既让学生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改革在学生追求生涯走向方面提供可能
追求生涯可以理解为职业生涯,就是人们常说的职业规划,它是对人的职业乃至整个人生制定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活动。一个系统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是将个人与组织进行结合,在综合测定、分析和总结一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权衡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结合时代特点,依据自己的职业喜恶,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有效措施。在小学阶段谈职业生涯,或许为时尚早,但是笔者并不这样认为,相反,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我发现和潜能挖掘,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发展。传统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共性的培养,即从小学到大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甚至漠视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现与挖掘,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如同一个模具生产的产品,一个模样,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职业或者寻求工作时,当用人单位询问其特长或者爱好时,常常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是,如果从小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兴趣爱好,挖掘潜力个性,并在成长过程中注意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个性,那么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将会更加主动,更加有方向性和目标性。
选课走班对学生职业生涯追求的影响深远。如果在选课走班改革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众多的课程中选择一门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潜力个性的课程,并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发展,那么这门课程就有可能为学生打开一条通往未来从事的一个职业道路,如职业球员、画家、音乐家、DT工作人员,一切皆有可能。因此,学校在选课走班改革的过程中,对选学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利用开设课程有意识地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让学生在选课走班的学习过程中理性认识到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潜力和生涯走向,为学生追求生涯走向提供可能。
三、改革在学生管理创新方面提供可能
参与选课走班改革的学生由于自主选择课程原因,使得学生在活动空间和人际交往范围上突破了行政班级甚至年级的限制,这就给学生管理带来挑战,同时也给班级管理创新带来了机遇。
1.选课走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1)回归育人本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方式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能力、未来发展方向等,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选课走班的实施往往需要专门的教师,各种教学资源也应得到有效的配置,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规律性,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更加和谐化、自然化。从根本上而言,这种改革是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更加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向最优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抉择和自律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回归育人本位。
(2)打破传统模式,落实全员育人责任。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是以班主任管理为最主要的方式。班主任需要统管班级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安全教育、组织班级集体活动、进行家校沟通等各种工作,从而导致班主任的工作时间较长、心理压力大、事务繁多,而其他科任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不关心,甚至不闻不问,造成学生管理分工失衡。选课走班改革向所有教师提出了走近并了解学生、独立开展学科教室的常规管理,建立具有较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教学班集体等具体教学任务。淡化班级行政管理,优化和重组学生管理工作的分工格局,落实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势在必行。
2.选课走班创新学生管理途径
(1)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本方向。
小学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非常有必要。选课走班不能局限于学科知识的简单传授,而在于人的生成。学生应该在学校学习和形成理性看待人生和社会的思维方式,以一位合格的公民参与社会活动。
(2)培养学生自律、有目标。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在他律阶段,个体刻板地遵守由他人确立规则;在自律阶段,个体与同伴协商改变前人确定的规则,遵守自主创造的规则。选课走班改革中,学生是流动的,不仅仅集中在一个班级中,很难像传统班级制度那样集中管理,这就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挑战,那么自主立约和自觉守纪就此提到学生管理的议事日程。
(3)建立学生管理共同体。
选课走班改革使班主任独揽学生管理职权、班主任各自为政的学生管理方式走向终结。参与选课走班改革的教师要确立共享的育人前景和一致的管理方式,建立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机制,即建立学生管理的责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应该支持民主立约,逐渐形成充分体现社会期望、学校利益与学生需要三者动态平衡的学校规章制度。这个共同体要求每一位参与改革的教师共同与学生民主立约,营造好学、合作、友善、互助的良好學习氛围。
四、改革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提供可能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围绕学生发展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做到“好吃有营养”,而且做到“营养配餐”。课程要多样化和个性化,让学生有选择,满足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进课程多样化。要实现“好吃有营养”“营养配餐”“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进课程多样化”目标,为选课走班改革提供了可能。
首先,选课走班为学生建立了更加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不同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成长的通道和路径。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潜质,在学校的课程体系里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挖掘个性特长,甚至将来的择业方向,实现“营养配餐”的目标。
其次,选课走班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习方式单一,用单一的方式只能培养出单一能力的学生,转变单一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方式走向体验、实践、探究在内的多样化学习,让学生开口讲、动手做、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最后,选课走班在评价体系上有新的突破。毋庸讳言,当下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发展素质教育已经走在路上了,传统以“分数挂帅”为主要评价系统也面临着改革。选课走班改革改变了“唯分数”大一统的评价局面。在选课走班背景下,如何评价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成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彭阳县第五小学为例,我们开设的社团活动课,要在每年庆祝六一的艺术节进行汇报展示,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考级(如电子琴社团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如创客机器人社团学生),组织学生作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同时学校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些评价方式极大地鼓舞着教师和学生。当然,我们的改革还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评价体系,但是我们会不断摸索,最后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选课走班评价体系。
总之,选课走班改革不仅是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而是一种让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有效教育资源。自主选择课程,对学生的志趣潜质挖掘和未来生涯追求有了更清晰、更自觉的认识;走班学习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自主立约,学生的规则意识、理性行使权利意识得以树立;选课走班不仅有利于新的教学方式推广,而且有利于塑造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构。
基金项目:“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重点项目——小学综合学科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实验(JXKT-ZH-05-167)。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吕瑞香.论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7(3).
[2]王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实施走班制的问题审视与路径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3]纪德奎,朱聪.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诉求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0).
[4]荣维东.美国教育制度的精髓与中国课程实施制度变革:兼论美国中学的“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