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想和他们玩”

2020-04-01左海电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打人女同学小女孩

左海电

刚开学,二年级B班学生就天天到办公室告状:

“老师,李同学打人!”

“老师,XX同学被李同学打哭啦!”

刚工作的小张担任班主任,每次听完学生报告都是急急忙忙冲出办公室。后来干脆下课把李同学带到办公室,跟老师一起办公。

上午第三节上课铃声响起,B班两个孩子护送一位女生走进办公室,小女孩托着手臂,眼里包着泪水:

“校长,李同学把我的手打伤了!”

“疼吗?”

“很疼的!”

摸了摸小女孩的手臂,估计没伤着骨头,安抚了女孩的情绪,表扬了护送的同学。我走进B班,正面接触李同学。张老师正在班级训话。

我问:“是谁弄伤了女同学?”

大家异口同声:“李同学!”个个义愤填膺啊!

“李同学,请你过来一下。”黑黑瘦瘦的小男孩站起来,满脸不在乎地慢慢走近我。

同学们七嘴八舌报告:“校长,他打过我。”“他总爱打人!”…………

孩子们在“控诉”,李同学不住地嘟囔:“他也打过我。”“他们打我,我才打他们的。”

“李同学有没有优点呢?”趁着孩子讲话的间隙,我把期待的眼光投向同学们。

想了半天,有同学说:“他体育好,跑得快,体育运动会上得过奖!”太好啦!我向李同学竖起了大拇指,接着问:“这位女同学的手臂是你拉伤的吗?”

男孩没吱声,点了点头。

“告訴老师,你为什么要打人呢?”

“我想跟他们玩,下课没人跟我玩……”小男孩大声嚷起来。

看着孩子满眼委屈,充满无奈的诉说,我一阵揪心地疼。是啊,有谁考虑过一个不会交流的男孩的真切感受。每个孩子都是需要与人交流的,特别是同伴交流。没人交流的苦,不会交流的痛,没人关注过。李同学没有学会用语言来交流,他只有用他擅长的动作来表达。其实有时候只是一个“拉”“推”的动作,都被老师和孩子们定义为“打”。时间一长,孩子失去申辩真假的机会,丧失辨别好坏的能力,他成为老师和同学心中的“捣蛋鬼”。

我蹲下身子,轻轻地问:“你想学会与同学们好好相处,一起玩吗?”

“想!”他使劲地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想和李同学一起做朋友吗?”“想”“不想”,教室里有人点头,有人摆手、摇头。

“如果他改掉打人的习惯,你们想不想跟他交朋友?”“想!”这次意见一致了!

“下面,我们和李同学一起学会用语言来交流吧!先教提问的方法。请向李同学提一个问题。”好多同学举起了手,有人举起又放下。

我教李同学自己喊。练习几遍后,他终于大声喊出同学姓名:“XXX,请你来提问。”

“我想问问你,你以后能不能不打人?”第一位同学将了他一军。他笑了起来,爽快回答:“能!”李同学走到同学身边,拥抱一下这位同学。

看着两个孩子开心的笑容,我再次引导:“刚才你弄伤了女同学,现在该怎么办?”“道歉”,“道歉!”孩子们一起喊起来。“怎么道歉呢?大家来教教他!”孩子们有的做动作,有的用语言,大家认真地教,李同学诚恳地学,看着淳朴的孩子们,我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了:

“好吧,我们请李同学自己试一试。”

李同学走向小女孩,站定后,大声说了句:“对不起,我不该打你,请你原谅我!”说完深深鞠了一躬。

“没关系!”小女孩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一场孩子间的纠纷结束了。但我知道:李同学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教会他在不同的情境中,用不同的语言来沟通;他爱动手的习惯也不是一下子都能改掉的,需要老师、同学不住地提醒。

“从今天起,谁愿意跟李同学做好朋友?提醒他不打人,学会跟大家做好朋友。”小手如林。我建议李同学自己挑一位好朋友监督自己。他看了一圈,最后挑选了班长。两双小手拉到了一起,两张笑脸让我看到了希望。

下课后,我教会张老师如何表扬孩子,如何强化孩子向好向善的正能量;一周结束,给孩子一个大大的奖励;一个月结束,忽略孩子小毛病,让他谈谈与人交流的收获与体会。

第二天,在学校楼梯口,我碰到了李同学,他朝我望了一眼,没说话。我叫了一声“李同学,早上好!”他站住,愣了一会,说:“校长好!”我摸了摸他的头,夸了一声:“真棒!见到老师会打招呼啦!”旁边的同学告诉我:“他昨天没打人!”

一连几天,B班的孩子见面就告诉我:“校长,李同学今天没打人!”

看着蹦跳着上楼的身影,我在想:教育必须允许孩子们犯错,在帮助孩子纠错的路上,一定会有反复,每一次反复都是一次知情意行提升的过程。错误之于成长,就像沙粒之于珍珠。需要在不断打磨之中才能展现美丽的容颜。学校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蚌壳,孩子在合适的环境中不断呼吸、吐沙,经过千百次的磨砺,才能露出圆润的光泽。

《易经》中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谓时时警惕,就能免于过失。“无咎”,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学校需要不断培育孩子的技能和方法。学校不仅仅教知识,更要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提高孩子交际的能力,反省的态度,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从善如流,与同伴、与社会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更从容地走向社会。

猜你喜欢

打人女同学小女孩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谁是谁的镜子?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你好,我是你老公的女同学
打人的年纪
小女孩的三、六、九
不说同学的坏话
不说同学的坏话
各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