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布鲁纳《教育过程》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示

2020-04-01戴晓琳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启示

戴晓琳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建立“螺旋式”课程的构想,以及著名的发现学习法等重要理论。这本书也被誉为“现代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之一”,对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改革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发展数十年,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如果能结合新时代的教育背景,对布鲁纳的教育理念选择性地进行吸收,也不失为一条推动课程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布鲁纳;教育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启示

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必修课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实践,正在各层面逐步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课程难以有效推广,尤其是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在认真研读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之后,笔者从中获得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益启示,并尝试加以运用和实践。

一、采取“螺旋式结构”设计课程

书中,布鲁纳首先强调的就是学科结构的建立。他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1],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对知识与原理的迁移和记忆也非常有益,比如在后续的课堂或者课外遇到同类问题和事件时。他还发现,许多学科中的一些基本观念会反复出现,甚至以不同形式在其他学科中出现。因此他提出采用“螺旋式课程”的形式,正如他反复述说的“任何科目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2],我们应当以与儿童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不断拓广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可是它所具备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又使得课程的结构不像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容易被定义。但究其思路,我们会发现一条课程设计的核心路线,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纵观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列举的几种活动方式和具体目标,如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也只在内容上进行大致归纳而已,活动的核心理念还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出问题,通过实践尝试解决后,再应用到生活中去。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提升对世界与自我联系的认识,锻炼亲身实践的能力。而根据活动主题内容的不同,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涉及的学科知识也不同,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自己习得的各方面知识与经验来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性”“开放性”的最佳体现,也是对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不仅能补充和巩固其他学科的教育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并进行迁移和实践训练。

因此,在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螺旋式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年龄各学段的学生特点,尤其是认知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核心进行难度上、层次上、内容上的合理设置,创建螺旋上升的序列型活动。以研究扬州美食文化为例,可以在低、中、高学段分别展开“体验之旅”“调查之旅”“传承之旅”的同主题系列活动。一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因此活动中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体验,亲眼看一看,亲口尝一尝,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再现他们体验到的内容。对于活动目标的设置,主要侧重于亲身体验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因此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等基本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在问题的价值度和有效性上,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调整。对于不能深入理解和感知的问题,不要求完全解决,但鼓励学生去探究,产生自己的认识,也为下一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对于抽象任务的接受度大大增加。因此在调查的基础上,让学生担当家乡美食文化的“传承人”,在亲手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实践能力,还可以获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利用发现学习法激发活动

布鲁纳认为,要“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的态度”。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帮助学生获得对于发现(discovery)的兴奋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课程中“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3]。书中还列举了哈佛认知设计中心就社会学科所进行的对比实验,用以说明发现法不必只限于在数理学科中使用。

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原则不谋而合。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的选择上,综合实践活动提倡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构思选题,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就活动中动态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不断深化活动主题,完善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境创设,也正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环境。

三、擅用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我們总是更加注重看似“科学”的分析思维,教授学生通过一步步的归纳、分析,去获得知识。但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却常常感受到“知”与“行”之间的巨大鸿沟,比如已经大致习得了一些定理和公式的学生,在计算中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而与之相反的情况是,儿童常常在无意识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结构,比如根据某句话的句型,说出其他内容的同类语句。这样说不出具体规则,但却能根据自己的感知来使用的情况,就是直觉思维在起作用。布鲁纳还通过举例,阐述了直觉思维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中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应该承认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相互补充的性质” [4]。这里的直觉思维要注意与胡乱猜测区分,它应当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并且还有后续对于假设进行的验证。不过,训练直觉思维的方式、对教师水平的要求、使用直觉思维的风险等因素,都有待进一步的专业研究。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要承担更加多元的任务,必须有所变化才能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结合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实际的教育环境,对布鲁纳《教育过程》中的精华思想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和运用,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2] [3] [4]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启示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