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红色精神与大学生价值观的探究
2020-04-01张杨
张杨
摘 要: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人,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时期,社会阅历不足,对于是非对错的评价标准尚不健全,加上网络自媒体的冲击,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引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以红色精神作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领,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构建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素养,本文通过网络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影响,红色精神的内涵以及引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意义来探析在高校的校园建设发展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自媒体;红色精神;思想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5-00-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吃苦意识,1980年至2000年的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造成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私自利、团结意识差、缺乏坚韧的毅力和勇气、肩受不起挫折的现象。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青年”二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人,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所以,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引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目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要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上,然而单纯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来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思想价值观难度颇高,思政课程考核方式相对简单,课堂主要以理论宣讲为主,结合社会实例来讲解,很多大学生都觉得思政课程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对思政课的态度都是只求不挂科,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来学习思政课,考试结束不记得学过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手机移动端各种APP、网络信息的冲击,对于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责任重大而困难。所以,必须找出适合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和符合时代特性的新的引领路径,来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
二、“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影响
目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广大青年大学生每天都在接收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信息,自媒体也在其中盛行开来,如今网络发展早已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在其擅长的领域运营公众号发送推文,或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制作相关视频,线上来博取网民关注度,从而赚取利益,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多数学生在打发课余时间的过程中,通过与自己感兴趣的自媒体线上互动,加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极其容易产生影响。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盲目跟风现象越来越普遍,追求物质享受,从美妆到衣着再到吃喝玩乐,样样都有推崇,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网红产品、网红店铺,当代大学生沉迷于购买和打卡网红推荐,而不注重自身内在的修习,对于大学生自身素质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红色精神的内涵
红色精神主要是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于天的革命理想信念,这份理想信念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将近百年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歌功颂德的红色精神,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古田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抗战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抗美援朝精神等等,这些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核心支撑,同时也构成了中国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在涵义,正是这些红色精神,才成就了今天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和中国力量,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遍访革命烈士纪念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和指示,为当代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四、红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引领的意义
(1)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在一代代青年奋斗中实现的,当前国家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国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在这个关键时期更需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在此进程中发挥作用,迸发出年轻的生机与活力,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广大青年大学生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在大学学习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不断地去实践和影响身边更多的青年,引领全社会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和大学生都要充分重视红色精神的思想价值引领功能,用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融入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工作中。
(2) 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形成。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时期,社会阅历不足,对于是非对错的评价标准尚不健全,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和误导,造成“三观”不正、缺失理想信念,不利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此时期,必须有正確而有力的思想精神去引领,红色精神作为从革命年代至今经过历史检验并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思想,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需求,需要被重视和发扬,以红色精神作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领,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构建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理想信念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
(3) 规避多元网络信息对于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手机、电脑和各种APP资源,网络信息复杂多元又充斥着各种陷阱,特别是网络自媒体“土味、低级”信息的泛滥式的蔓延发展,大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浏览,长此以往形成不良习惯,很多大学生沉溺于此并逐渐在网络中迷失自我,丧失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这些自媒体借助网络这个窗口发布片面、带有主观色彩的网络视频和信息,致使很多带有“三观”不正、低级趣味的网络信息长期占据着大部分网络资源,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是极其不利的。
五、红色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途径
(1) 以红色精神的引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文化和素质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青年的重大使命,以红色精神上引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有利于弘扬新时代的新思想、新作风,从而丰富校园文化,推动高校的发展。思政课程需注重红色精神内涵的教育和弘扬,红色精神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淡忘。当下網络自媒体的冲击尤为猛烈,不少学生把部分自媒体人作为崇拜的对象,争相去模仿,频频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强的现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缺乏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所以,高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此校园文化环境中得以感染和熏陶,做好思想政治课对于红色精神的宣讲和弘扬,使大学生牢记红色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2) 做好红色精神对高校党建文化宣传工作。高校的党组织是党的思想的主要传递者,是党的路线的坚决拥护者,各项决定的执行者,高校党组织应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在网络自媒体的冲击下,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丧失了党建文化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如果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认同,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那将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在此情况下,高校党组织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加大对对红色精神的弘扬力度,确保把红色精神贯穿于各项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红色精神的弘扬和倡导使得大学生意识到自身肩负着的使命与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党建文化要始终以红色精神为引领,不断地去探索,对于党建过程中或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典型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党组织在高校这片阵地上培养综合素质高、传承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优秀青年。
(3) 借助自媒体平台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的主题教育活动。高校要利用好自媒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通过自媒体的优势来掌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趋向,推进红色精神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领,利用好网络平台及微信、微博、抖音等热门软件,开展线上线下的红色精神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英雄先烈的先进事迹、革命战争时期的优良作风,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观看红色主题教育影片,传唱革命歌曲,诵读红色经典诗文,熟记名人名言警句等活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多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用自媒体的手段去运营红色精神专题公众号,学生自身演绎革命先烈故事线上直播和投票等方式,学生在课余时间中去学习和传播红色精神,加深对红色精神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收到教育和启迪,从而实现红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六、结束语
自媒体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同时也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媒体的影响和作用。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引领也必须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增强红色精神内涵的教育,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