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国洪堡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

2020-04-01颜烈真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
关键词:洪堡德国学术

摘 要:本文通过概括洪堡思想的内容,对洪堡思想给当今德国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并反思其内容,指出其与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相差之处,从而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洪堡思想;大学改革

一、洪堡思想形成的背景:18世纪两所大学的改革运动

18世纪的末期,德国大学由教会掌管,其重要任务在于为本邦君主培养行政臣仆,科学研究被拒之门外,大学在当时被看成是过时与衰亡的教育机构。在这种背景之下,普鲁士教育大臣马索夫呼吁进行教育改革:大学这种源于古代的机构已难以满足未来理论性学者在科学、道德和实际教育上的需求,且不适于培养具有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国家公民。应当取消大学,只保留人文中学和培养医生、法官等的专业学院。 [1]但哈勒大学与哥延根大学在这方面的改革经验未被重视,德国大学的制度从整个国家的大学体系来看依然落后于时代的要求,面临生源减少,经费紧缩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洪堡提出了一系列大学思想,创建柏林洪堡大学,形成了全新的大学理念。

二、洪堡教育思想的内涵与意义

(一)教学与研究相统一。洪堡认为大学的主要职能是追求真理,而非传授知识。把学术研究放在第一位,教授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从学术研究中获得高深的学问,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要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养成学术探索的兴趣。这一思想在柏林大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保留了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四个学院的模式,并使哲学院取代了神学院的主导地位。洪堡领导的柏林大学改革还创办习明纳(Seminar)教学模式,其重在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学术研究的氛围。洪堡把研究的地位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是把认识论哲学作为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根据。赫钦斯(1952)说,大学这样的机构,其目的是对社会的最令人困扰的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刻的思考,甚至思考那些无法想象的问题。[2]

(二)“孤独”与“自由”并存。洪堡所说的“孤独”包含大学的“孤独”和人的“孤独”。大学的“孤独”指大学应独立于社会,成为一所超脱于尘土的组织机构。大学的首要的任务是纯科学研究,它应该脱离这个社会而不被社会的经济生活所影响。大学要独立于政府管理系统,即“独立于一切国家的组织形式”,大学的活动不能为政府管理部门所左右。人的“孤独”指出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研究高深的学问,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儒家传统中所讲的“为己之学”、老子所谓的“为道日损”。学生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对真理进行探索,在这种探索中完成人格的培养。

洪堡所说的“自由”近似于一种学术的自由。在国家层面,他认为国家应该从整体上规范,而不能从细节上对大学的学术活动作出严格的要求,把其纳入国家的行为系统;在大学内部,他认为应该运用大学教授的聘任权保证大学教授的多样性,以防止大学封闭、僵化的倾向,杜绝学校内部的“近亲繁殖”。

(三)民族教育思想。洪堡极力推崇民族教育思想,他想要形成的精英阶层是不论财产、出身和地位的一切才能和德行的人的联合体。这种面向全体人的教育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垄断高等教育的局限,促进了大学“自由”的进一步发展。洪堡的民族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因为当时拿破仑军队入侵德国,有很多大学都相继关闭或者合并,诸如耶拿大学和哈勒大学被关闭。[3]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洪堡提出民族教育思想,希望通过民族教育,重振大学精神,为普鲁士树立精神的指示塔。

(四)洪堡大学思想的意义。洪堡教育思想通过柏林大学的创建和发展得到了鲜明地体现。第一,重塑德国大学精神。洪堡领导的柏林大学改革意义重大。改革消除了长期以来大学不断衰退的现象,使德国大学重新获得学术自由,恢复了大学的名声。另外,改革保障了国家对大学的拨款,保证了教师的多样化,大学对于教学与科研也开始重视,从而形成了与中世纪那一套截然不同的大学组织理念。第二,为世界高等教育提供参考模式。19世纪,世界各国的学者纷纷到德国学习,并把学习而来的办学经验运用于本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之中,美国、英国、法国等都开始以德国大学的模式改革本国的高等教育,洪堡的高教思想也随着德国大学影响的扩大而在世界传扬。在中国,蔡元培领导北大改革,提出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正是对洪堡提出的教育与研究相结合思想的实践。

三、反思洪堡大学思想

(一)“孤独”的悖论。洪堡认为大学应该要独立于社会经济生活,独立于政府管理系统,而教师则需要专注于学问的探究,学生要专心于自身的“修养”,努力成为“完人”。这种“孤独”的理念虽然侧重于学术的独立自主与精神世界的修为,但是作为教育主管人,洪堡又提倡民族教育思想,希望教育为自己民族服务,这种追求“孤独”又希望教育为国家服务的思想不正是一种悖论吗?“大学服务社会和这个国家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这个国家给予它最少的干预,这是一个真正的悖论”[4]在现代大学管理中,我们一方面强调学术的自治性,另一方面也强调大学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便需要掌握好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平衡。

(二)洪堡教育思想难以应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洪堡的教育思想中,教育与科研占有较大的比重,他提倡教师与学生要共同探究学术,但是在大学不断扩展的大环境之下,这一想法难免难以实现。因为,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如果教育经费跟不上来,必然引起教育资源的短缺,一个学生,他所需要进行研究所产生的教育成本一般是由学校承担,如果资源短缺了,学生也无法开展相关的研究,单纯地强调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不理想的效果。洪堡基金会主席沃尔夫冈?弗吕瓦尔德认为,洪堡式大学难以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此,需要对大学进行分层,形成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院校所组成的系统,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虽然与德国不同,但洪堡思想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仍有启示作用。高校的升格意味着更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资源”,我国一些高校为了升格,在高校排名中排在更前的位置,完成各种指标,每年的学术评估容易演变成学术造假、教学质量造假。为此,政府应该要严格把关,彻底抑制住高校更名、升格的态势,更多注重专业的排名,以专业排名的高低而不是学校的等级来分配教育资源,促使中国高校更加注重专业发展,以此通过学科的发展带动高校发展,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德国高等学校的兴衰与等级形成[M],王英杰,刘宝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高等教育哲学[M],布鲁贝克.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 德国高等学校的兴衰与等级形成[M],王英杰,刘宝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Collegiality and Complexity: Humboldts Relevance to British Universities   Today[J].Elton, Lewis,2008.

作者簡介:

颜烈真,1991.1,男,汉族, 广东汕尾人,硕士研究生,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403,行政科科员,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洪堡德国学术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删除一个“科学巨人”
一个人就是一座科学馆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德国弃煤的烦恼
威廉·冯·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