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课程中环保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20-04-01王彩霞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学人类环境

王彩霞

摘 要: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中,处处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我国中学课程教育的内在联系,对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富有创新地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中学地理课堂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理课程;环保教育;可持续

一、全社会存在重视发展经济忽视对环境保护的现象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和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而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经济增长率。人类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但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使人类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地理这门课程很重要,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关系密切,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人地关系的协调是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的主线。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第一章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始,最后一章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收尾的,从始至终,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贯穿其中。大多数地理教师,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参中提到的重难点,比如在必修一课本包括宇宙环境、大气环境、陆地环境、水环境等,我们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仅仅是将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作为重难点重点处理,加之这部分内容恰恰是高中生最难理解的。高一课时比较紧张,如何将重难点有效地去讲解,是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在必修二的课本中,讲到了人类的经济活动,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场所,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只有在讲“谋求人地协调”时才会涉及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而其他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概念。

三、只从环境角度考虑片面理解 “可持续发展”

课本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下一代人需求能力的一种发展。”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每次讲到“人地关系”这一章节,觉得比较吃力,因为给学生讲清楚“可持续发展”这一抽象的概念是很不容易的,而在这一节可持续发展理念占据很大比例,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可持续发展”简单理解为保护环境。比如提及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学生想到的是人口的过快增长和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解决措施也仅是“少生孩子多种树”等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方法,而没有从“发展”这个角度去思考原因,这就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就谈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了。

未來的主人是学生,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就个人认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

(一)在环境中进行环境教育

地理知识体系的核心是环境问题。地理是中学所有学科中非常直接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门学科,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有一种环境的忧患意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与大自然的相处模式应该是和谐的,完全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比如马路上的汽车尾气的排放,生活中的污水排放等,因为这些现象生活中很普遍,学生也就不重视它了,或者学生认为环保不是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和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我们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就必须强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全人类生存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作为地球家园的成员,有一种危机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进一步理解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

(二)建立较完善的环保教育知识体系

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点仅仅存在于必修二最后一章,并没有编排专门的章节,知识点散见于不同年级的地理教材,教师只有较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才能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习惯。

(三)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教师除了通过课堂教学行为渗透环保意识,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育。比如在研究性学习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宣传教育,并通过小组以点带面,达到环境保护宣传目的。1.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收集报纸、杂志广泛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整理成专题,举办环保知识的专栏;在班级内部通过墙报、手抄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班与班之间也可以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竞赛等。2.定期成果展示:例如学生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制作地理标本、组内获奖情况等成果在校内外举办活动成果展,这样可以扩大地理小组影响而且可以进行环保宣传,提升学生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地理小组。3.利用一些地球日、环境日、无烟日、植树节等重大环境和地理节日,组织公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动能力。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为学生施展自己才能提供机会,达到德育美育的双赢。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发展,让学生认清现实,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使他们成为未来有探究能力、有持续发展意识、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陆静.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中学人类环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环境清洁工
谁变成了人类?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漫观环境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