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并重”,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2020-04-01王庆然齐林玉
王庆然 齐林玉
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而基层学校针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的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导致教师出现运动技能下降、教研能力缺失、学科知识不足、专业纵深不够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体育需求。对此,笔者所在学校在深入剖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现实情况下,采取“四并重”的措施,有效提升了集体备课效果,进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做好技能与体能并重,夯实教师专项运动技能
技术是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体能则是技术运用的保障,良好的专项运动技能必须同时具备技术和体能2个要素。因此,集体备课做好技能与体能并重才能夯实教师的专项运动技能。一是,由组内各专项任课教师针对自身专项运动技能进行动作要领分析,包括教学的重难点、学习目标、指导方法、学习方法、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等,加强教师对运动技能动作原理的认知;二是,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设计相应的体能练习手段,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形态学、解剖学、运动学3个维度结合运动技能的动作原理设计出由头部到脚部、由浅层到深层、由拉长到收缩的练习方式,体能的动作可以分为高难度、中等难度、低难度,这样可以更好地适用于学生练习,使得设计更具有针对性。
以排球扣球的集体备课为例,备课主讲人首先讲解排球扣球技术的动作要领,并对排球扣球技术进行分解和示范,其他教师则根据技术动作的分解,逐一进行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排球扣球的运动技能;其次,针对辅助扣球技能的掌握情况设计相应体能练习。体能练习通过3个维度进行:形态学维度主要针对单一肢体的力量进行练习,鞭打挥臂的力量与个体手腕、肩带、腰腹、脚踝力量有直接关系,在力量练习时分别针对以上肢体从手腕到脚踝依次进行力量练习;解剖学维度主要根据肌肉的深层和浅层进行练习,深层主要以小肌肉群进行静力性核心稳定力量练习(如平板支撑、左右侧桥等),浅层主要以大肌肉群进行动力性力量练习(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运动学维度主要對肌肉的拉长和收缩进行练习,一是为了提升肌肉力量练习的效果,二是防止肌肉在扣球过程中出现损伤。肌肉拉长练习主要以上肢肩部韧带的拉伸练习为主,收缩练习主要以下肢股四头肌的定时绑紧练习为主。
二、做好技能与理论并重,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是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施展是体育教学实践的表现形式,理论是运动技能有效实施的内涵。通过理论指导教学,将教学中的问题再上升到理论高度予以研究,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集体备课做好技能与理论并重,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研究能力。以集体备排球扣球技术为例,首先,在集体备课的前半部分时间进行运动技能练习,运动技能的练习和提升由组内排球专项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针对其他教师在排球扣球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专门、系统的练习,提升教师的排球扣球技能;其次,在集体备课的后半部分时间,由主讲教师针对扣球技术的自抛自扣、自传自扣、原地或助跑扣球等形式进行介绍,分析扣球技术的脚步、摆臂、挥臂、击球等环节的动作要领,在扣球技术学习过程中如何解决鞭打挥臂击球和找准击球点的重、难点问题,以及针对抛球和助跑过程中出现的向后抛球和步伐错乱等问题的纠正方法。通过对扣球技术进行深入解析,让每位教师充分地了解扣球技术,进而规范排球扣球技术动作,针对本校学生学习排球扣球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形成基本共识的排球扣球技术学习目标和纠正易犯的共同错误,实现排球扣球技术的标准化教学。同时,为了便于教师对理论的掌握,集体备课的理论学习是多样的。如集体对排球扣球技术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提升教师对扣球技术的全面认知,有利于扣球技术在实践教学中更好的落实;集体对任课教师关于扣球教学单元教学案例的观摩,以学生对排球扣球技术需求为导向,分析教师在教学供给端所提供的内容、方法和方式是否匹配学生需求,进而完善和纠正排球扣球集体备课;定期邀请高校的排球专业的教授和学者进行座谈与指导,对教师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提出教学提升的空间,以及如何通过集体备课来辅助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做好校内与校外并重,弥补教师学科知识不足
目前,一些体育教师的学科知识往往停留在体育专业的领域中,对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认知不足,导致在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固化”。针对此现象,教师应该跳出体育的思维去解释体育教学的问题,这需要有较强的学科知识作保障。为了弥补教师学科知识的不足,学校采取校内与校外并重的形式,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互补,这不仅需要教育学的理论作支撑,更需要心理学理论作指导。具体做法: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到体育组进行讲座,达到交流与学习的目的。如,学校聘请了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指导教研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元认知层面引导学生思考提升技能的方法和规律,并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内化为大脑神经的图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所学技能的重难点,并积极参与学习。如:在题为《排球技术的心理活动》的讲座中,专家针对排球接发球与个体认知加工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元认知的层面了解到接发球过程中需要提前做预判,预判主要依据发球者的腰、肩、手臂和手,腰部的动作幅度体现了发球的力量,从肩和手臂的动作预判发球的方向,手触球的那一刻决定了发球的落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针对如何能够接到对方的发球进行思考,使学生自主去探索运动技能的规律和原理,并将这种隐性知识内化为对运动技能的认知。
四、做好校内与校内并重,助推教师专业纵深发展
在校内与校外并重的基础上,教师认识到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并且了解了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专业知识所要关联到哪些学科,这样不仅能为弥补教师学科知识的不足提供学习思路,而且还能促进教师专业的纵深发展,有利于学校内不同学科共同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但基础体育教学任务重、教学任务安排紧凑、教师共同空闲时间有限,再加上校外聘请专家的成本高、时间不确定等因素,为了能更好地助推教师专业的纵深发展,体育组借助学校的学科平台,采取了校内与校内并重的形式,促进校内的学科组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如:运动技能的元认知学习方式,体育组聘请了自己校内的心理学老师进行指导。以跳绳为例,跳绳作为体育中考的必选项目,也是容易失分的项目,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跳绳的质量,保证跳绳技术的稳定发挥,让学生认识到导致跳绳失误的影响因素,体育组在全校选取了7名跳绳次数在每分钟200次以上的学生作为技术学习楷模,运用高清影像技术从正面、侧面和背面录制了1min的完整跳绳技术视频,通过影像剪辑分别裁剪了摇绳的手臂、手腕、跳绳过程中脚尖、脚踝和腿部的动作,以及整个过程中腰部的动作。首先,让学生观看完整的跳绳技术,反问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己比较关注的跳绳技术点在哪儿,关注的原因是什么;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和关注的技术点,分别观看剪辑的视频,并询问自己与视频中的技术存在哪些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导致跳绳成绩落后的原因等。根据以上操作方法,基本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自己跳绳时存在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跳绳技术点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训练方法。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础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H1719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