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魂的猪头肉
2020-04-01成高军
成高军
提到季桥猪头肉,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腌渍好的猪头。虽没烫洗、切割,但我分明感觉那猪脸上挂着莫名的笑意。瞧!那猪拱嘴、那猪耳朵、那猪舌头、那猪脸肉……说得我馋涎都下来了!
不过,你可别说我好吃!好吃猪头肉这一口的前辈如过江之鲫,多得很呢!宋朝的文学大师苏轼不仅喜欢吃猪头肉,还亲自煮,更难得的是专门写下了煮猪头的笔记:“净洗锅,浅著水,深压柴,头莫教起,日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有时自家打一碗,自饱自知君莫管。”(《仇池笔记·煮猪头颂》)从这段话中也可看出,大师苏轼煮猪头有方法,吃猪头有情境。“自饱自知君莫管”道出的不仅是吃猪头肉的情态,更是人生的情致!当然,对煮猪头、吃猪头有记载的绝不是苏轼一人。清代乾嘉时期性灵派代表人物袁枚在《随园食单·猪头二法》中也进行了记述。一日:“洗净五斤重者,用甜酒三斤;七八斤者,用甜酒五斤。先将猪头下锅同酒煮,下葱三十根,八角(即茴香)三钱。煮二百余滚,下秋油(酱油)一大杯,糖一两,候熟后,尝咸淡,再将秋油加减。添开水要漫过猪头一寸上。压重物,大火燒一炷香。退出大火,用文火细煨收干,以腻为度。烂后即开锅盖,迟则走油。”二日:“打木桶一个,中用铜帘隔开。将猪头洗尽,加作料,闷入桶中,用温火隔汤蒸之。猪头熟烂,而其腻垢,悉从桶外流出,亦妙!”袁枚或蒸或煮,风味自解,自得其乐,各有擅长。
然,苏轼、袁枚所记偏重煮,吃的记述不多,要靠我等想象。我们这一代人,谁不记得几家卖猪头肉的门店或摊子!当年,在江苏淮安,最著名的“猪头肉四大天王”是胡记猪头肉、王记猪头肉、振鹤猪头肉、刘五猪头肉。其实,淮安区好吃的猪头肉远不止这四家,比如西门大街老淮中对过的李记熟食的八珍猪头肉,太清观街南头的王家猪头肉,礼字坝向南200米北门大街上的老班猪头肉,竹巷街东头的吴记熟食的猪头肉,南门菜场对面路边的沙家猪头肉,老西门大街、金画士巷、河下街、下关街上都有为人称道的猪头肉。同样,淮安区的乡镇也是如此。平桥镇北头丁家卤菜的猪头肉、博里镇紫荆路新街小吃张小喜家的猪头肉、流均迷龙桥纪家猪头肉等都很出名。不过,这些门店或摊子卖的都不是咸猪头肉。
要说咸猪头肉,首屈一指的当属季桥咸猪头,那可是淮安的“半边天”。
我是季桥的女婿,经常去季桥,曾多次询问腌渍季桥咸猪头的大师傅。他们告诉我,咸猪头腌渍时间非常讲究,只有当地气温在0℃上下的时候才能开始做。在季桥镇,每到冬至前后,有条件的家庭或饭馆才会开始腌。要想腌渍好,一定要选好质量的猪头,淮安本地产的黑猪头是首选,先把猪头上的毛拔干净,清除猪头厚皮沟槽里的污垢,洗净后将猪头劈开,再把猪头肥肉用刀划开便于腌透。咸猪头有两种腌渍方式,分为卤水法和干腌法。盐用的是淮安当地出产的井盐,搓盐擦搓位置相当关键,有经验的师傅在把猪头两面搓匀后,还会对眼、耳、鼻等厚实的部位单独加盐。搓好的猪头放入一口大缸。用于腌渍猪头的缸,是类似于制酱用的广口大缸,一口缸一次可以腌猪头80个。卤水腌渍法的猪头,在缸内静置两天后,倒入10多种调料配制好的汤汁,继续腌10天。若是干法腌渍,人缸后的猪头每一层之间都会撒入葱姜、花椒、茴香等香辛料,加酒后封口,干腌法需要腌两周左右。这期间,还要不断“倒缸”,上下层的猪头互换位置,以便入味。腌渍结束后,是咸猪头产生独特风味和口感的最后一关——风干。在看似晾衣架的铁丝架子上,将腌渍好的猪头一字排开,借助低温和冬季干燥的空气,腌肉逐渐变干。
吃季桥咸猪头时,也很讲究。先将猪头用水煮沸后,把头锅水倒掉,再重新放入清水炖煨至酥烂,以筷子轻戳动为准,捞出剔骨切块,盛入盘中即可食用。装盘上桌的咸猪肉色泽透明、晶莹剔透。装盘的肉也很有讲究,要包含猪口条、猪耳朵、肥头肉、瘦头肉、猪拱嘴等各个部位。不同位置,会产生不同口感,在咸香的味道里体会酥糯绵软。当然,这些类别可以炒着吃,也可以跟着别的蔬菜烧着吃,还可以冷盘直接食用。吃这样的咸猪头,肥而不腻,让人唇齿留香,回味绵长。如果,此刻,你一边吃,一边弄两口老酒,一定非常过瘾。
季桥人烹制咸猪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腌咸猪头过年,但真正登上大雅之堂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它在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上脱颖而出,每有外商来此,指名要品尝咸猪头肉,还有很多食客也专程到季桥来吃咸猪头肉呢。
季桥咸猪头肉销魂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