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行思合一”教育主张 ,构建 “健行教育”体系
2020-04-01申映辉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通过30年的教育实践,我们不断思考教育的真谛。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教育应该回归本真,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而应该是知行合一,重在落实。“健行”教育是贵州省凯里市第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经师生共同“行思”后,总结提炼出“阳光向上,健行向前”的办学理念,即我们要培养阳光大气、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新时代好少年。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程为载体,让学生焕发生命的光环,让学校焕发蓬勃的朝气。
关键词:“健行教育”;阳光课程;教育主张
引 言
纵观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于2017年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维度、六大领域,北京3D学校中关村三小的“家的教育”和北京市朝阳师范二附小的“快乐教育”。我们应该找到答案:学校不是追求分数的教学工厂,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圣地。学校应该是有温度的,让学生以德育为首、追求个性发展,培育孩子阳光、快乐、健康成长的园地,要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为现实教育的“行思合一”,学校需要探索自己的教育主张,明确学校教育的个性化,倡导学校教育的价值观。
对教育的理性认识要源于学校多年的文化积淀后的升华,我校于2017年开始对自己的教育观进行思考,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重新修正。在征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提炼,我校重新提出了“健行教育”理念体系。
一、“健行教育”理念系统
回顾个体教育实践与学校办学历史,再反思中华文化和地域人文资源,更结合了教育规律的重新认识,“健行教育”渐近我们的视野。
1.特色教育:健行教育
由表及内,我校体育特色鲜明,这折射和反映教育的本质:人的发展,是身体心智,情感的发展。换言之,教育是发展人的——如何保持人的平衡发展,协调发展,促进人形成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积极的情感。
专家在挖掘王阳明在贵州时期的思想成就,提炼出贵州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这些成为我校文化定位的地域资源。
结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提出健行教育,其内涵可理解为:“教育要遵循规律并持之以恒,绿色植物生长有其规律,我们把它移植到认识小学生成长规律,根本就在于持之以恒地进行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外显于形,内健于心”。
2.办学理念:阳光向上,健行向前
我校40多年的办学积淀,形成的积极向上,敢拼会赢的文化精神,成就阳光品质。第一,我们的教育不能生存在阴冷之中,应该是充满能量,给人以期望和遐想,在蓝天白云下,有自由翱翔的广阔空间,它是透亮的,具有向上生长的状态。第二,我们的教育不能纵容傲娇之气,因富而懒,要倡导学生做君子,要知行合一,重在健行,才能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归纳起来,就是我们要让学生阳光大气,想到做到,说到做到。
3.目标体系
育人目标:培育爱学习、强身体、明事理、知行合一的阳光少年。
贝特兰·罗素说:“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我们想培养的人的类型,然后才能知道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为好。”
我们的培养目标存在三个层面,第一,学习、强身、明理。在小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锻炼身体是学生成长的必备条件,而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让学生成为有素养的高尚的人。第二,塑造知行合一的品格,明白道理要积极去实践、去落实,是坚持价值引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在内心种下价值观的种子,形成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第三,做阳光少年,德智体美劳均衡协调发展是一个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成长,是全面发展的根本。
办学目标:创建成为师生健康快乐、校园充满生机、教育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名校。
经过一代又一代我校教师的奋斗和文化积淀,我校已从一所默默无闻的小学校,发展成为具有高社会声誉、教育水准靠前的集团化学校,具备社会担当和责任感,所以我们办学的定位和站位要高。
特色发展目标:通过3年时间成功实现从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的转型,构建完善“健行教育”特色办学理论体系,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不断提升,课程有特色、文化有个性的学校,在贵州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4.一训三风
校训:经得风雨,见得彩虹;校风:健全人格,身体力行;学风:敏于思,健于行,阳光成长;教风:育有道、教有法、大爱无言。
二、健行教育操作系统
1.构建“生态式”阳光课程
学校育人要靠课程,课程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连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有机整合和系统实施。我校的“生态式”阳光课程体系在横向实施过程中纵向连贯,将星星点点的教育资源贯穿实施过程,打造我校特色的新样态教育。
所谓生态式阳光课程体系,“生态”是指符合自然规律的原本状态,主要指课程体系的经脉和内涵。其思想是:以童心为视角,以理念和学校特色为指导,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将各项课程重新调整和设计,进行深度整合,顶层设计。建立身心修养、人文修养、艺术审美、科技创新、健康自信五大领域。“阳光”是指课程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有着正能量的照耀,讓课程闪闪发光,也就是要有层次,有梯度地建立普及性基础阳光课程、超市化社团阳光课程、精品化个性阳光社团课程、序列化节日阳光课程、隐形文化阳光课程五大课程层次。
(1)普及性基础阳光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国家课程中以统编课程为基准、为主体,要强调整体性、统一性。要让每个学生必须接受,每一个学生受益。可以根据学情不同,进行整合、根据地域风情不同进行补充,也可以探索跨学科教学来优化课程。
(2)超市化社团阳光课程——在全校开设不同类别的个性化课程(达100门课),供学生自由选择,每学期开学,学生像逛超市一样选课,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每周三和每周四下午为乐享课程时间。超市化社团课程的设计,不仅让每个学生学会选择,更让每个学生都有梦想开花的机会。
(3)精品化个性阳光课程——在学生现有年龄和知识结构层面上,设计提升性个性课程,让有突出特长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多阳光的照耀。由学校外聘教师或校外培训机构或学校专业教师开展10~20个精品化课程,如戏剧、创客、机器人、环保调研、社会调查、专业音、体、美训练等,学习时间以周末为主。这些课程,为有潜质、有特长的学生开设,让他们有持续发展机会,甚至会为成就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前铺路,影响的是他们的一生。
(4)序列化节日阳光课程——将仪式、活动、节日庆祝等零散活动以系列课程序列化呈现,开发成课程,更有育人功效,如清明、中秋、端午节、环保日、禁毒日、爱鸟日、海洋日、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阅读周等节日,组织全校或班级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社会情感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5)隐形式文化阳光课程——校领导,全体师生及家长一起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参与校园创意设计。学校的“五心”墙、“笑脸图”“民族文化墙”“善园”假山水流景观、静心亭等环境文化,无处不展现师生的教育情怀和智慧火花,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比如校园卫生评比,保洁要求,文明礼仪的培育,师生问好,同学间互相谦让;学习上努力上进,互相竞争又互相鼓励,固化仪式感教育;注重升旗仪式教育,每周重复的呼号,“超越自我,追求彩虹,历经风雨,再现彩虹”等隐形文化,在长年累月的不断强化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然而然地培育学生成为阳光大气的少年。
2.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知识海洋探索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步入丰富多彩人生的第一步,是形成一切优秀人生品质的奠基时期,课堂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求知欲的“文明监狱”,而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开启自信,积极探索,阳光成长,成就更优秀的自己。我校立足于课堂的有效性,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经历了反复教学实验。
第一,赋予“20+15+5”教学模式文化内涵。文化即行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行为是课堂教学,学校已形成和固化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的文化提升,帮助师生在教学中受到文化力量的熏染,以文化人。
第二,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实施教学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各教研组要研究出不同课型的教学基本流程,切实实现教得轻松、学得有效。
第三,达成师生前行目的,通过课堂改革,学校师生阳光精神品质、健全人格魅力能够得到体现。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实现了课堂的三主目标:一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二是学生主动学习;三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聚焦“五健”样态儿童培养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重在健行。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育人目标。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回归学校、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要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社会栋梁。新时代的到来,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爱学习、强身体、明事理、知行合一的阳光少年。
我校“五健”少儿应该是:拥有一个健美的身体,拥有一个健朗的性格,拥有一张健言的小嘴,拥有一个健思的大脑,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在学校推行“健行”教育,让学生背圣贤,学圣贤,做圣贤;在学校开展意志品质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小充满正能量,以圣贤感染学生,以我校培养出来的名人影响学生。
因此,我们通过“五健”好少年评选,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学生健行向前的精神动力,培养学生成为阳光大气的“五健”少年,让学生站在学校中央,造就未来合格的党的接班人。
近两年来,我校在体育、艺术、科技、少先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绩,省级获奖5次,州级获奖8次,市(县)级获奖17次。
4.建设遵“道”有“术”的教师队伍
我国文化关于“道”与“术”的哲学,是放诸四海而皆通的真理。对教师而言,“道”是教育理念,是指育人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循循善诱,而不能拔苗助长乃至误人子弟。“术”是教学技能,对教师而言,是指教学要找到切合实际,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所以我们要培养“育有道”“教有法”大爱无言的教育名师。
教人之道为教师之本。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的规律,要懂得学生不同年龄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人之术为教师成长之源,好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技术,除了自身在课堂上的摸索,外出学习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校本研修来推动教师整体发展。我校一是通过菜单式培训,即调查了解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困惑和教学需求来聘请相关专家到学校做培訓;二是通过定时定点教研,即每周二下午语文年级组教研;周三下午数学年级组教研,周四上午术科年级组教研;周四下午英语年级组教研,内容就直击下周的集体备课和集体磨课,共商共讨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寻求教学捷径。三是赛课促成长,学校开展新教师见面课,挂牌课、推广课、观募课,研讨课等方式培养大批教师进行课堂大练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阶梯成长,培育教学名师。一所好学校要有好教师,一所名校要有名师,名师的培育需要学校支撑。近年来我们采取阶梯式培养加教科研方式,培育了一大批教学名师。第一,开展师徒结队,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新进教师必须由学校搭桥,拜师学艺,纳入考核评比。第二,评选学科领头人,推动专业发展。第三,评选骨干教师,每年评选一批校级骨干教师,并作为市、州、省级骨干教师的层层推选条件,列为评优晋级的优先条件。第四,积极鼓励教师写论文、做课题,以教学中的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破解教学的问题也促成了课题的结题,逐步培养一大批教育名师。近年来,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成绩喜人,现有特级教师2人,中小学高级教师7人,省级名师(名校长)2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州级骨干教师11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
通过多年行与思,我校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培养阳光大气的学生,要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结 语
教育,从内容上看是五育并举融合教育;从形态看是师生不断成长和自我发现;从趋势看是不断超越和跨界,教育还有很多的视角……但从学校管理层面看,教育始终是一个需要身体力行、不断琢磨的精神活动,始终是一种以爱为中心、健行“阳光向上,健行向前”的教育实践行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王晓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历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作者简介:申映辉(1970—),男,湖南邵东人,中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学校管理、民族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