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2020-04-01杨再隋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情教材语言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一定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呢?

一、深钻教材、体察学情的能力

深入钻研教材,首先要具有现代课程观和一定的语文素养,这是深钻教材的前提。教材中,选文是教材的血肉,结构是教材的骨架,核心价值观是教材的灵魂。体现教材的编写理念、编写思路和编写特色。教师要瞻前顾后,清晰了解教材设计的序列性和阶段性;左顾右盼,充分认识教材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和联结性,以便全面理解教材,整体把握教材。

由于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对教材的整体结构、主要内容胸有成竹,对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了然于心。就为教师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应及时掌握学情的变化,除了关注儿童的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之外,更要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需求、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变化。

杜威说:“方法是对材料的有效处理。”如果我们深钻了教材,对材料(教材内容)作了有效处理的话,教学方法将呼之欲出。由于我们掌握了学情变化,此时,深浅难易之确定、简繁快慢之安排、收放开合之把握,都会得心应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定疑点、展示亮点,必然心中有底。

过去,我们把深钻教材和体察学情,称之为“吃透两头”,两头都要吃透,谈何容易!需要刻苦加韧性,才能看到成效。吃透的虽是两头,但有联系,联系的桥梁就是教学方法。

二、调适课堂、因势利导的能力

调适课堂,顾名思义是调整课堂节奏,使之适合学生。调适课堂不是驾驭课堂,也不是控制课堂。调适课堂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调适课堂不是管控而是激发、调动、鼓励,让学生兴趣盎然、感知灵敏、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情绪饱满。教学中,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有张有弛,张弛得当;有快有慢,快慢适中;有动有静,动静合宜;有疏有密,疏密有致;有浓有淡,浓淡相宜……呈现出波澜起伏的曲线美,具有鲜明的课堂节奏感。

调适课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疲惫的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质。有时又要“引而不发” “开而弗达”,使教学保持一定的张力。教学语言鲜明生动、亲切自然。鼓励的语言要适宜而多样。衔接过渡、归纳小结的语言要明确简洁。好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是教科书的必要补充。

课件内容集中、呈现有序、简洁适用。不宜花花绿绿,喧宾夺主。再好的多媒体都不过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能用语言解决的问题,尽量用语言去解决,在运用中去学习语言。

调适课堂要“因势利导”。“势”即教学活动现有的态势和可能发展的趋势。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地捕捉课堂教学的动向,窥探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感受教学节奏的律动,不断拨正教学的方向,选取不同的教法去调适课堂。

“因势利导”,不是造势,而是顺其自然,因应态势,伺机而行,随机而为。有时需正面指导,讲精要之点,解精彩之处;有时需侧面引导,待其从容,引而不发,让学生自悟自得;有時需巧用暗示,设置悬念,诱导学生探索究竟。应遵循学思结合,知情结合,读写结合的三个基本规律,在“学—导—练”中,促进学生的自主言语实践,围绕中心,展开和推进教学过程。

三、反思教学、总结经验的能力

人总是在不断反思中前行的,教师亦然。由于教学内容更新,学生心理变化不定,加之教师的专业素养、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使教学活动难有固定的程式和统一的模式。教师要反思教学,总结经验,不断矫正,反复调适,以改进教学,改善教学。

稍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有课堂感觉(课感)。课后能敏锐觉察教学是否进入了正常的节奏。进而琢磨掂量师生之间互动的默契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是否顺畅……这还不够,教师还应还原教学,回望教学,反思教学,进一步从理性上去判断,教学目标达成否?教学脉络清晰否?学生是否进入了“愤、悱”状态,学生读书质量、读书效果怎样?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做得好不好?对课中、课后拓展延伸的“度”把握得是否准确?伴随认知、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吗?言语活动的机制启动了吗?教学中有没有发现智慧的闪光和创新的嫩芽?历数上述这些教学现象,以便透视出新旧教学思想的碰撞,从而归纳提炼出符合学情的新思想。

反思是一条不断延长的思想链条,可以串联起许多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反思中还可能有新的发现,有惊喜也有遗憾,例如,虽然注意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却让几个后进生坐了半节课的冷板凳;注意了夯实基础,但有的地方训练还没落实,少数学生的训练尚未到位;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但持久性不强,不少学生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有遗憾,需要去弥补。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缺点往往是优点的前奏。关键是不护短,在实践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务实求新、勤学苦练,使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杨再隋,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学情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语言是刀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