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传统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20-04-01
摘 要: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几千年传承发展的传统文化基因是其发展的历史依托和动力源泉。它所蕴涵的丰富民族文化精神可在激发当代新型政党制度潜能方面具有巨大价值优势,在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善于吸取其养分,又赋予其新时代内涵,有效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价值及其国际话语权功能。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传统文化基因;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20)01-00024-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我们从执政党主导性与各政治主体协商多样性相统一的立体动态思维和总体视角出发,着眼于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探讨基于传统文化基因的新型政党制度研究的重要价值。以南京、苏州、淮安三市为典型地区,利用互联网和全省统一战线工作网络,对江苏全省范围进行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和集体座谈,收到网络有效问卷答案2420份,调查对象从年龄层次看,18-29岁占2.27%,30-39岁占22.4%,40-49岁占38.64%,50岁以上占36.69%,以已经工作的成年人为调研对象,意见和观点相对成熟,反映社会相对真实的情况;从政治身份看,中共党员占5.7%,民主党派成员占92.64%,工商联会员和无党派人士(一般群众)占1.28%,共青团员占0.37%,调研主要对象为民主党派成员。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蕴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基因
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几千年传承发展的传统文化基因是其发展的历史依托和动力泉源。它所蘊涵的丰富民族文化精神可在激发当代新型政党制度潜能方面发挥巨大的价值优势。
(一)传统“和合文化”是新型政党制度凝心聚力的精神灵魂。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内涵丰富。一方面,强调“和谐统一”“大一统”“大同”等,注重集中性、主导性、一致性、合作性,弘扬礼节、弘扬报国爱民,强调“和衷共济”,追求“天下为公”的道德境界,维护国家大一统的局面。这些“合”思想成为“和合文化”的核心要义和首要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强调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主张兼容并蓄“和合共生”。《国语.郑语》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的事物之间实现和谐可以促进事物创造、创生,而强求一致则不利于事物发展和创新。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允许“多样”存在,主张对不同的意见和事物持宽容的态度,追求多样化的和谐。和合文化从本质上即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强调对立面之间包含差别性的统一,注重“贵和执中”“致中和”“兼容并蓄”“宁静致远”“忠恕宽容”等包容适当思想,内蕴着多样性物质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价值旨趣。这些思想精髓恰恰论证了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共存、荣辱与共,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际间互相平等、尊重、合作,实现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当代多党合作正是基于“和合文化”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成为新型政党制度凝心聚力的精神灵魂。在问及“您认为古代‘和而不同思想对政党制度的当代价值主要是”调查时,认为促进主体多样性发展的占66.03%,促进求同存异的占81.57%,促进民主协商的占85.66%,这三项均超过4/5,表明已为大多数人达成共识;认为促进自由随意活动的占9.17%,表明有近1/10的极少数人存在思想误区,觉悟较低,有待提升。
(二)传统民本思想是新型政党制度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传统民本思想是新型政党制度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中注重社会主体力量的根本反映和文化主线。孟子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指出了得民心、得其民、得天下的深层逻辑;战国时代孟轲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比喻,集中反映了争取民心的政治指向。汉唐时期,“民为邦本”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成为历代王朝的共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因为党认识到人民是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的转变是协商民主在中国实现的价值支持,同时也成为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问及“您认为古代‘民为邦本思想对政党制度的当代价值主要是”时,认为增强民众的民主权利的占72.98%,推进民主协商的占70.62%,增强为民服务的共识的占86.78%,这三项均超过3/4,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三)传统廉政文化是新型政党制度发挥政治功效的关键要素。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回复:“为政在于节财。”“节用爱民”为主题的“政在节财”“政在得民”“政在去私”等思想,成为以往各个朝代政府推进政治清明的要略。不管是“廉能生威,廉能聚人,廉能聚心”,还是“从政以民为本,倡廉以慎为要”,抑或是“清正在德,廉洁在志”等,都指明政府官员廉政修养之德性。既有“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的劝勉之语,又有“千里金堤溃于蚁穴,万恶腐败来自贪心”的警示之言,更有“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等做人之道,均体现传统廉政文化的精髓要义和价值旨趣。显然,通过发挥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推进干部廉洁奉公、政府清正廉明是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题中应有之义。在“您认为古代‘政在节财思想对政党制度的当代价值主要是”调查中,认为促进廉政建设的占88.06%,抵制铺张浪费的占76.65%,净化政治生态的占69.71%,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占63.76%,均占大多数,表明传统的廉政文化对当代新型政党制度建立、端正党政干部作风仍具有重要意义。
(四)传统协商共治思想是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实践价值的基本保证。传统协商共治强调统治集团内部协商能力与外部协商监管的统一。中国尧、舜时期的“禅让制”、两汉时期选拔人才的“察举制”、监察御史制度,唐朝谏官制度,都能在制度层面体现政治的协商共治、规范有序,注重提高制度设计和实施的民主性、规范性及执行力;中国传统所崇尚的仁政善治,其本质上蕴含协商共治的精神。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仁,崇尚 “仁义”“礼乐”“仁者爱人”“仁政”“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推崇“礼贤下士”“为政以德”“德主刑辅”“重义轻利”“崇德明法”“守信重义”等治理思想,注重以德服众、善待众生,在仁政基础上建立善治政府。仁的深层含义为相互尊重、体恤,相商、相容才可为“仁”,中国的“仁”的精神和理念经千年的积淀和光大,奠定了由实践仁治、仁政而达到善政的思想根脉。要实现仁治、仁政乃至仁政共治,必须坚持协商精神,“每有大事,必相咨访”“用人之言,若自己出”,以充分体现仁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仁政共治精神。
当问及“您认为古代‘协商共治、‘崇德明法思想对政党制度的当代价值主要是”时,认为促进仁政、建立善治型政府的占74.42%,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占69.63%,推进法治型政府的占79.21%,促进干部提高政治素质的占68.8%,促进协商共治的占75.29%,均超过2/3以上,受到大多数人认可;认为可强化德治、弱化法治的占14.67%,不足1/7,虽强调德治的重要性,然在效果上不一定就弱化法治,而应推进德治法治并举,说明尚需正确引导。
二、传统文化基因对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
传统文化基因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同时又会与时俱进,不断得到新的滋养。需要我们在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既善于吸取其养分,又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和显性价值。综合许多民主党派人士的建议及调研数据分析,结合我们的认知体会,觉得近期欲进一步弘扬新型政党制度的传统文化基因,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应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秉承傳统“大一统”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进国家统一。传统“大一统”思想在新时代意味着维护执政党的领导核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政权,对不同声音、不同力量、不同政见者要在道德容许的范围内加以包容、宽容,维护多样性统一。为此,要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一方面,推进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多党合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另一方面,充分激发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爱国主义热情,积极为维护各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贡献智慧和力量。在问及“您认为在近期我国政党制度中最应加强的是”,认为是集中统一领导的占50.17%,认为是主体多样性的占11.4%,认为是互相监督的占26.86%,认为是放权让利的占1.4%,认为是各党派自身建设10.17%,表明最应加强的是集中统一领导,其次,也要统筹兼顾互相监督,发挥主体多样性积极性以及加强各党派自身建设。
(二)发扬传统“和衷共济”精神,进一步发挥政党合作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凝心聚力功能。传统“和衷共济”思想在当代意味着同心同德、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同追求理想。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实质内涵的中国梦,体现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价值旨趣,为此,需要进一步弘扬传统“和衷共济”精神,培育和增强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忧患意识、使命意识、风险意识、斗争意识,实行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推进各民主党派和政治团体共同合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聚集各方力量,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地共筑共圆中国梦,打造政党合作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问及“您认为近年来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是”,认为进一步加强了的占57.07%,有所加强的占31.28%,二者相加达88.35,表明得到广泛认同;认为淡化了的占8.26%,太差的占0.62%,亦表明尚有改善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和提高合作水平。
(三)推进传统“和而不同”文化,进一步发挥各参政党和知识分子特长。传统“和而不同”思想在当代意味着承认差别性、尊重多样性、培育和发挥个性特长。应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以维护和激发民主党派主体能动性为中心,加大平台建设投入,进一步发挥其协商、参与、合作、监督、智囊等作用。按照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原则以及求同存异原则,推进文化多样性繁荣,鼓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组织在不违背国家宪法法律前提下,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繁荣文艺事业。同时,着力调动民主党派成员民主和科学的积极性,构建建言献策的激励机制,推进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协作攻关和提出合理化建议,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进步繁荣。
(四)把握传统“民本”要义,进一步鼓励各政治主体为民分忧。传统“民本”思想在当代意味着以人民为中心和发挥社会主体价值,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各政治主体权为民所谋、利为民所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奋斗宗旨,充分调动民众的主体能动性。应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指向,通过完善制度和法律,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民众的民主政治权利及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权利;进一步维护和增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民发声意识、为民谋利意识、服从大局意识、共谋大业意识和忧国忧民意识;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桥梁纽带作用,在界别群众中多做扶贫济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为在更高水平上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贡献。
(五)掌握传统“仁政善治”方略,共建共商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传统“仁政善治”思想在当代意味着领导干部应注重用和平说服教育方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善于采纳下属和他人的意见,以德服众,加强人性化服务,提高公共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不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们应进一步推进立法、行政和司法的“议行合一”,通过完善公共治理体系和民主监督体系、民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政府机关及各社会组织协商共治、平等合作、交往交流的功能,并在社会福利和政治待遇上进一步推进公平分配。随着我国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的情况,应当适当调整和规范政党制度建设,推进顶层设计和基层共治良性互动发展。应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制定缜密周到的实施计划,努力构建上下监管配合、左右联动协作的立体治理模式,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问及“您认为在我国新型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的情况下,新型政党制度应当是”,有66.12%的人认为可以继续坚持,有20.37%的人认为应有所调整,有12.52%的人认为应更加规范,这些均持善意,表明新型政党制度应随着我国新型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的情况适当调整制度,进一步加以规范。
三、发挥传统文化基因对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功能
一定的话语体系是话语权建设的学理依据和生成逻辑,一定政治主体的话语权是对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政治立场的话语体系的实践运用。在新时代,基于中国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新型政党制度实施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不仅需要切实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更需要在国际深度交往中发挥国际话语权的优势和张力。
(一)依据传统文化风格和意蕴全面深化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内涵建设价值研究。第一,梳理新型政党制度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秉承了传统哲学的深厚学养,严谨规范的话语逻辑,寓意深刻的用典和诗词歌赋,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习惯,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华民国、新中国政权的矛盾性质和历史任务不一样,所用的话语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但中华民族文明谱系、文脉及知识分子的特质没有改变,应进一步发掘和提炼新型政党制度的传统文化基因,把握传统文化话语体系的历史逻辑与时代特征。第二,完善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成功领导,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已形成相异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第三,丰富多党合作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听意见、敢听意见特别是勇于接受批评、改进工作,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已结成牢固的爱国统一战线,积累了政党合作、协商民主、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许多方面的经验,显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新成效,已得到中国各界人士的共认,应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充实内容,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话语体系。第四,构建现代新型政党制度整体话语体系。应适应新时代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高的使命,需要将话语体系的建构与批判、战略与策略、统管与分治、坚持与改善等功能相结合,全面完整地打造体现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风格、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大国大党的优势气派的新型政党制度整体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集中体现。在网络问卷调查中,在问及“您是否认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时,回答很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分别占84.88%、14.38%,二者相加达99.26%,得到普遍认同;仅有18人回答不太认同,占0.74%,无人反对。
(二)依据传统世界大同思想及中华文明优势大力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价值。第一,提升传统大同世界思想资源的国际价值。中国古代即推崇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近代以来康有为著《大同书》,进一步阐发大同社会理想模式,孙中山先生强调“共产主义即大同”,毛泽东等革命领导者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大同发展模式,在求同存异的全球视野中倡导世界大同。共产党及我国民主党派均共同追求天下大同的目標,应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国际价值,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将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用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第二,总结和传播中国多党合作及国际政党协作交往的经验。中国的政党关系,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竞争,也不同于前苏联及当下一些国家的一党专政,而是采用了多党合作制,具有决策效率高、易于形成统一意志、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功效;共产党长期与国际政党及其它国际组织协商交往,开展和平外交,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向国际推广。第三,突破西方自由主义话语霸权限制。应依据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同西方自由主义的话语霸权作斗争,揭露西方多党制、西方民主和“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及其实质,重构公平正义的世界治理新秩序。第四,继续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张力。为了通向人类更美好的未来,有效克服全球日益增多的治理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先进政党之间的政治协商与合作交往,进一步发挥中国共产党及民主党派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中建言献策作用,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共同发展继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责任编辑:鲍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