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交流课程的性质及其实施原则
2020-04-01缪云龙
缪云龙
一、课外阅读课程的性质
当下,小学课外阅读,由片段、节选、单篇,走向整本书的阅读。有阅读,必有指导交流。华罗庚曾说过,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厚厚的一本书,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如何交流?如何把书读薄呢?
首先,从阅读课型看课程的定位。既然是课外阅读交流课,其课程定位自然在课外、在社会、在家庭,它更属于学校或教师个人开发的课程。这样定位课外阅读的好处是,让课外阅读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的沟通,从而让学生更喜欢课外阅读。
其次,从阅读主体看课程的内容。阅读交流课是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后,在教师的引领下,相互交流阅读的感悟、体会,在教师启发点拨下,进一步向更深层次思考阅读的体验、认知等。因此,课堂交流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引领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再次,从阅读材料看课程的策略。小学阅读交流课,交流的是课外整本书的阅读,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目录看,绝大部分是叙事性故事。因此,阅读交流课,要从感受具体的人物形象、故事的语言,回顾情节内容入手,进一步关注其中人物的命运、情感的体验,最终达到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目的。总的来说,其策略主要应当是沙龙式的、体验式的。
二、课外阅读交流课实施的原则
1. 情趣性——点燃阅读激情,让学生爱上读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交流课是在读后交流,在學生获得阅读体验之后,享受阅读快乐,在这样的基础上,使他们升华思想,练达人情,反思世界和自我,以此来助推阅读动力。阅读交流过程应该讲究情趣性。
【课例】 《城南旧事》教学片段(一)
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这本书中写了哪些章节呢?下面我们根据图片来猜一猜。(生猜图说章节)
师:这个章节中你还记得哪些情节呢?
想一想,下面的片段是哪个章节中的人物?他是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人物外貌描写(《惠安馆》的秀贞、《我们看海去》的小偷),语言描写(宋妈),动作描写(爸爸)。
【课例】 《城南旧事》教学片段(二)
(1) 想一想,书中有哪些人物?(英子、秀贞、小偷、爸爸……)
(2) 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
两个片段设计,都是在课堂开始引导对人物的认识。前者中规中矩,平淡无奇,而后者通过人物特点的描写,直观形象地勾起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交流的兴趣,课堂效果也截然不同。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侧重于感性的、形象的,因此他们的阅读兴趣,始终是阅读交流课考查的第一要素,因为阅读交流课仅仅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起点,而不是终点。
2. 主体性——尊重阅读体验,让学生掌握策略。阅读虽然因人而异,但让别人理解自己和懂得自己,也更能增添学生课外阅读交流信心,从而更加喜欢课外阅读。所以,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分享、启迪,而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课堂呈现的应该是多个层次、多种形式思维的互动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让感悟在互动中深化,让思想在碰撞中提升。阅读互动是进一步点燃阅读的激情,而不是扑灭热爱读书的火苗。
【课例】 《小鹿斑比》教学片段(一)
师:有一个最大的对手一直陪伴着斑比成长,他是谁?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段话。
(出示几段描写斑比心理活动的句子)
师:猎人带给它巨大的害怕恐惧,它是怎样克服这样的恐惧的?(生答略)
师:你有过类似的曾经对某样事情害怕,后来不再害怕的经历吗?
生:战胜黑暗、战胜孤独、学会溜冰。
师小结:最终,在父母的呵护下,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对手的鞭策下,斑比成为一代鹿王。
【课例】 《小鹿斑比》教学片段(二)
师:第二类的“它”“第三只手”分别是指什么?它们是斑比的朋友吗?那它们是斑比的什么?
生:是猎人和他的猎枪。
师:是的,对于像斑比一样的动物来说,它们是可怕的东西,因为它们威胁动物们的生命安全。(看视频,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寂静,小动物们慌慌张张,四处逃窜……)
师:看完视频,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我们要保护动物。
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们。
生:杀害动物是可耻的。
师:是的,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对猎人的认识,两位教者截然不同,前者把猎人当作斑比成长的对手、成长的磨刀石,磨难是成长必不可少的代价。而后者从斑比受到伤害,走向动物保护的简单的主题上去了。这本书的主题是动物的成长,也是人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象征,主题挖掘有偏差。教师不要急于简单下结论,而应留给学生足够的互动交流空间,鼓励表达不同的阅读体验、认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即可,切不可包办,不能越俎代庖。
3. 认识性——启迪阅读思维,让学生学会思索。课外阅读交流的最终成果最好体现在思想的拓展、精神的提升上,这就是所谓的认识性。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阅读对这个世界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加自信地立足于这个世界。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大多数停留在初步的形象感受、情节了解,缺少进一步阅读思考,缺少对社会的认识、人性的思考、结合自身的自省等等,亟须教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与启迪,用书中的思想去触及学生的灵魂,在他们的思想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
【课例】 《西顿动物故事》教学片段
板块一:回顾故事,讨论野性
(1) 认识书名与作者。
(2) 了解野生动物与家禽、宠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野生动物的特点,野性十足,难以被驯服。
(3) 回顾书中人物:老暴、银斑、豁豁耳……
(4) 讨论:宾果和巫利都为人类服务,为什么还被称为野生动物?
板块二:认识野性背后的品质
(1) 作者笔下,你觉得哪些动物野性十足,即使人类捉住它们,也不能征服?(老暴、野马、泉原狐)
(2) 分析狼群首领——老暴(一方面是凶残、狡猾,一方面是聪明、友爱)。
(3) 分析野马形象(聪明、友爱)。
(出示野马外貌描写)告诉老师,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野马?(相机出示同时作为画家的作者绘画的野马)
板块三:野性本质——自由
(1) 这些美丽的生灵——野马如何死亡?(不同方式的死亡)
(2) 分析:野马为什么要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自由,比生命更可贵的自由)
(3) 分析:泉原狐中狐狸母子的结局可以说让人悲痛不已,母狐为什么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各种方式营救,失败后选择自由)
(4) 小结:自由是野生动物的终极追求。
板块四:自由就是生存,生命是平等的
(1) 你认为什么是自由?
(2) 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什么是自由?
(3) 野生动物面对的种种考验是什么?
(4) 最终,野生动物摆脱不了死亡的结局,你对它们有什么感情?(同情)
(5) 从生命的角度讲,人和动物都是平等的。
(6)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野生动物?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交谈。读书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面对人生。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人物的了解、情节的掌握,更要从情感、思想等更高层次去思考、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启迪,设计好课堂思考的支架,让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
(作者单位:扬州市宝应县泰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