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梦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2020-04-01李昙云江苏省常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昙云/江苏省常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从“中国梦”战略思想的形成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也可以称之为其“三农”梦。“三农”梦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厚重的“三农”情怀和智慧,展现了实现“三农”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涵盖农业、农村、农民各个方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农业梦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农业梦。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制约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017年3月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提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充分彰显着新时代“三农”战略思想促进农业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新思路,丰富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内涵。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农业领域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舍得下气力、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在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中,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16年12月又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9年3月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又再次重申“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多年来,常州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着力推广优质品种,水稻单产荣获全省“十三连冠”,这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障粮食安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农业是战略性基础产业,同时又是弱质产业,必须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研究如何使农业支持保护措施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实效。要研究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目前,这些关键点在常州正在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在确保原有资金存量、稳定既有扶持政策和方向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设立专项资金2.26亿元,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市、辖市区财政共同出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立了规模为4亿元左右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基金,重点投向乡村文化旅游、村级产业发展、污水管理建设等基础设施。
农村梦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以多样化为美,要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要突出村庄的生态涵养功能,保护好林草、溪流、山丘等生态细胞,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农村梦”。
城乡融合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没有根本扭转,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必须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目前,常州乡村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还比较薄弱,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仍然很突出。因此,更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能力、带动能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我们要坚持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路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契机,健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统筹机制,不断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溧阳1号公路 刘俊逸/摄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我国“三农”工作全过程,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搞新农村建设,决不是要把这些乡情美景都弄没了,而是要让它们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所以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近年来,常州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实施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建成了一批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成为网红的溧阳“1号公路”是“两山理论”的最好见证,“1号公路”以“三山两湖”为中心,对内串联市域主要景区景点,对外通达周边7个县(市),以路为景、为景串线,形成一个“大环小圈、内边外引”的路网体系,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串起了城市风貌与乡村风情,成为致富广大农民的“实力担当”。目前,常州正在开展以“四治理四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实现更多突破,让“繁华都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常州农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传承悠久,特别是近几年农村文明建设特色明显,古镇古村至今保留着典型的水乡特征,农村道德讲堂有声有色,涌现出一大批新时期农民身边的模范好人,孝老爱亲、勤劳致富、互帮互助、诚信友善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多元共治开启乡村治理新格局。当前,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要积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乡村社会环境治理,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要融合优化县乡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要积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坚持党管农村筑强战斗堡垒。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将农村党建工作纳入到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通盘筹划之中。在徐州考察时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为此,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强党建引领,积极推进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推动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制度、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培育 “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民梦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不能少,一户不能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农民梦”,也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综合发力,广辟途径,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2016年4月在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近年来,常州农民富裕程度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不断缩小,但农民增收结构不尽合理,增收路径单一,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只占总收入的3%左右,是明显的短腿。为此,要高度重视新时代农民增收问题,着力强化改革、发展、惠民等综合性举措,抓重点、做亮点,攻难点,不断培育新增长点。要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提升农民综合能力素质。针对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现实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并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可行性路径——“科教兴农”,即“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外,应以在乡知识青年为主要对象进行职业教育,使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带头人”。对此,在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中,要以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人才实训基地为载体,抓好乡村人才培养引进,持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双创”人才培训力度。要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和示范作用,培育一大批面向市场、专业化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爱农业、懂市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坚决打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解决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党中央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针对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以及扶贫成效不显著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总方略,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近年来,常州坚持“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定位,着力在扶贫帮扶方式创新和缓解相对贫困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不断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重农、爱农、为农、兴农的价值取向,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梦”的重要论述。在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并把它写入党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国情农情、城乡关系变化莫测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三农”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芒照耀下,在其 “三农梦”战略思想指引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中国“三农”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