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和土楼文化探究
2020-04-01叶朝阳
□ 叶朝阳
平和县位于福建省南部。平和土楼主要是以生土、沙石、石灰、竹片、木条等材料夯筑而成的大型传统民居建筑。平和土楼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福建土楼文化一脉相承,在福建土楼历史文化中占据突出的位置。
平和土楼又叫“围屋”,有的也叫“寨”,有的叫“城”,有的叫“堡”,也有的叫“大楼”。如芦溪镇蕉路村绳武楼(也叫“溪平寨”),芦丰村丰作阙宁楼(也叫丰作厥宁寨),如霞寨镇西安村的按抚寨,如文峰镇文样村溪山寨,以“寨”为名土楼集中在霞寨镇;有的叫“城”,如庄上土楼也叫庄上城等;也有的叫“大楼”,如庄上土楼也叫庄上大楼等。
平和土楼历史久远,规模宏大、风格多样、艺术精湛,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平和土楼以芦溪镇绳武楼,霞寨镇清溪楼、小溪镇延安楼、大溪镇庄上大楼等为代表。近年来,随着对随着土楼文化的调研的深入,平和土楼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发掘。
一、平和土楼的建造
平和土楼的兴建与平和地理自然环境、历代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1.地理、气候联系。平和县地处博平岭山脉的南段,地貌较为复杂,除小溪、山格、坂仔、南胜等地为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外,其余为山地。境内四周群山环抱、群峰耸立,丘陵起伏。古代平和,山高林密、野兽出没,曾是华南虎的栖息地,民国初年也频现老虎咬人、咬猪等事件。直到解放初期,在山格双坑、文峰三坪、国强三五等地仍发现老虎窜村,虎狼之患为古代平和山区的一大灾难;同时,平和县属南亚热带,平均降雨量约1716毫米,是多风雨影响的地区。为抵御野兽的侵击,台风、暴雨等的影响,与大自然地理环境的抗争求生存的需要,平和古代先民需筑楼以防卫自保。
2.历代政治背景。“平和县历史悠久,巡岩山、瓦窑岗等古遗址及文物的发现,证实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留下丰富的人文古迹。”[1]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族群之间矛盾、同族内部矛盾、农民起义、抗击盗贼、抗击倭寇入侵等因素,使平和土楼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它的防御自保功能日益突显,以致土楼建造规模不断发展。古代平和居民主要是当地土著与外迁移民,外迁移民主要是中原地区移民。他们在利益上存在纷争;同时,族群内部也存在大姓欺压小姓现像,时有持械互斗,且愈演愈烈。以上背景使土楼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凸显其战争防卫作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土楼发展与盗贼侵袭和外来倭寇入侵也有很大的关系。古代平和各处频有盗贼扰民、侵袭事件发生,民间团筑土围防卫自保,土楼日众。明代中叶抗倭战争,是漳州土楼发展的又一个历史时期。
另一方面,随着南迁移民,在平和地域站稳脚跟,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平和土楼的建设创造了有利基础条件。在清乾隆年间,平和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土楼的发展鼎盛期。坂仔镇72座土楼的盛大气势,彰显着曾经的繁华与辉煌。
二、平和土楼的特色
(一)土楼规模宏大,建造历史久远。
平和县地处闽粤土楼分布的中心区域,土楼数量众多。“据查,建筑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目前保存完好的土楼,全县有476座”[2],占福建土楼的六分之一,分布遍及各个乡镇,其中坂仔镇有74座,为全县土楼数量最多的乡镇。平和土楼分布均匀,不像福建永定、南靖等地相对集中的土楼群。县内土楼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3处。
平和土楼建造历史久远,从有据可查的土楼看,明代有1座,清代有纪年的有45座,民国有7座,当代有1座。清乾隆时期建造的有24座,可见清乾隆时期是平和土楼建筑的历史高峰期。
代表平和土楼建筑年代最久远的土楼代表是延安楼。延安楼位于小溪镇新桥村后港,建成于明神宗万历癸未年(1583年),至今已有435年的历史,石门楣镌刻着“延安楼”,落款为“明万历癸未年绍虞建”,延安楼为平和县迄今发现的有确切时间记载始建年份最早建的土楼,也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有确切纪年第二早建的土楼。福建土楼有纪年最早建的是漳浦县绥安镇马坑村的“一德楼”,建于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目前一德楼看不到石匾,只剩夯土外墙,更彰显平和县延安楼的考古研究价值。
(二)楼匾题写讲究,门楣多有纪年。
平和土楼大门匾额、楹联,是平和土楼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至今对后人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平和土楼的匾额楼名,有的昭示他们的理想诉求,如德兴楼、仁寿楼、祥和楼、崇武楼、睦顺楼、永昌楼等,此类最多;有的反映对先祖德追思与膜拜,如思永楼、永思楼、怀安楼等;有的反映土楼的建筑位置如丰作阙宁楼等。土楼名字都表现了土楼建造者的追求理想、祈福吉祥、修身齐家等思想情感。
平和土楼大门多有匾额、楹联,门楣上多有建造纪年,楼门匾额、楹联命名题写讲究,有的延请举人、进士甚至古代朝廷重要官员、帝师题写楼名楼联,有别于福建漳州南靖和龙岩永定的土楼。南靖、永定的土楼几乎也都有楼匾、楼联,但建造纪年、题写落款人、落款人印章极为少见。平和土楼建造多有纪年匾额,有的重修也有纪年,如文峰镇上峰村的慎德楼,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民国壬戌年(1922年)重修;有的土楼也留下楼主的姓名,如延安楼落款为“明万历癸未年绍虞建”。县内坂仔镇是楼门匾额有落款最多的乡镇,几乎每座土楼楼名题写都有落款,留下众多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墨宝与故事,展现平和土楼艺术历史文化。如坂仔镇贵阳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楼名匾额“贵阳楼”,楼联:“秀毓山川梓里楼成新甲第,辉联花萼德门星聚大文章”,上款:乾隆乙丑首夏;下款:漳浦蔡新拜题,并刻有蔡新之印、葛山之印。蔡新,清乾隆元年进士,为贵阳楼题写时,任内廷总师傅、监理兵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同时落款题名又加印监更为罕见和珍贵,彰显楼主的地位和显赫的身份。九峰镇黄田村清乾隆年间知府曾萼兴建的詠春楼,匾额为乾隆庚寅年(1770年),由时任吏部尚书谭尚忠亲笔题写。
(三)类型多样,风格(造型)独特。
平和土楼类型多样,风格(造型)独特。
1.建筑类型多样。有圆楼、方楼(包括形似方楼)、椭圆形土楼、其他不规则形的土楼,而其中以圆形楼居多,方形土楼次之。圆形土楼240座,方形土楼135座,其他形式土楼72座。圆形土楼有绳武楼、成德楼、清溪楼、熏南楼等为代表的土楼;方形楼有庄上大楼、福庆楼、拱西楼、联辉楼等;椭圆形有朝阳楼、敦洋楼等。其他不规则形的土楼,如山格镇白楼村的何地楼。
2.建筑风格独特。延安楼、绳武楼、清溪楼(图一)、庄上大楼、无名土楼等为代表的平和土楼,可谓福建土楼中的建筑典范。
(1)楼门设计最独特土楼。平和土楼建造大都注重楼门的装饰,大门多用花岗岩条石方框套拱劵门,并有大理石楼门匾额,匾额左右多有嵌石浮雕装饰,浮雕内容多为花鸟虫鱼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延安楼(图二)是福建土楼中唯一的入口大门做成石牌坊楼型式的土楼,在楼门的入口处建造石牌坊,为花岗岩四柱三间三楼石门牌坊结构,庑殿顶坊上正中间安置有“葫芦”石雕饰物,两边各置有“鸱吻”石雕饰物,意寓为“福禄寿禧、平安吉祥”。精美的牌坊与门楼浑然一体,雄浑挺拔,门牌坊增加门楼气势,石牌坊楼型式的土楼在福建土楼建筑设计上仅此一例,显得弥足珍贵。
图一 清溪楼外景
图二 延安楼门牌坊
图三 绳武楼内观
(2)装饰最精美华丽的土楼。福建省单元式圆楼中最华丽的是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溪平寨自然村的绳武楼(图三),其石构门额纪年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3]。2000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最大的特色是艺术精湛的装饰,至今保留有大量的屏风木雕、门窗镂花、门楣石雕、墙头灰塑、彩绘壁画等。其中,木雕多达600余组,不少为漆金木雕,雕刻题材丰富,图案无一雷同,构思独到、工艺精湛,被称为“闽南民间工艺的宝库”。
(3)体态最大的方形土楼。庄上大楼(图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占地面积346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千平方米。南北宽距220米,东西宽距80多米。楼开五门,内有宗祠、武馆、学堂、庙宇等公共设施,大楼楼内有山,围山筑楼,楼中有楼,小楼依大楼,鼎盛时,内住近2000人。
(四)布局合理,结构迥异。
1.平和土楼内部格局呈多样性,从结构上讲有单元式、单元内通廊式,其中单元内通廊式土楼居多。平和县周边南靖县、永定县客家土楼,则多为单元内通廊式土楼,一楼为单元式,二、三、四楼为通廊式,靠内侧回廊联系各户,以公共楼梯上下,两种布局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与居住理念的差异。
单元式土楼,它的平面布局是各户自成单元,单元内有独立的楼梯,不设走廊联通各户,有完全隔断的单元式土楼,如芦溪镇的丰作阙宁楼、霞寨镇的西爽楼、九峰镇的龙见楼及詠春楼、五寨的思永楼等。西爽楼是单元式方楼的典型,从底层到顶层与相邻单元完全隔开,自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无走廊连通,由65个独门独户的小单元围合,每户占一开间。单元式土楼没有公共楼梯,各单元自有独立的楼梯通往各自单元楼层。单元式土楼优点是私密性较好。
单元内通廊式土楼,有的一楼为单元式,二、三楼为通廊式如小溪镇的延安楼;有的一楼为单元式,二、三、四楼为通廊式如霞寨的清溪楼,一楼36个单元,每间设有通道走廊;二、三、四楼的房间外为通廊;有的一、二楼为单元式,三楼为通廊式如芦溪镇的绳武楼、植壁楼及大溪镇的庄上大楼、坂仔的熏南楼等。绳武楼高三层,分内外双环,外环一、二层为单元式,三层为通廊式,一楼各户有自用楼梯通往二楼,往三楼有楼门门厅处的公共楼梯。其功能布局,一楼为厨房、会客厅,休闲厅,二楼为私房,三楼为客房或储藏室。
图四 庄上土楼外景(2)
2.土楼内部单元的组合也各不相同。多数一开间为一单元,有的两开间为一单元,有的三开间为一单元。一开间为一单元即完全隔断的单元式土楼。单元式土楼有的格局两进一天井,有的格局三进两天井,如芦溪的丰作阙宁楼;两开间为一单元如芦溪的绳武楼,其内部空间格局前厅不分隔,两间有天井走廊相通,共一个天井,后厅隔断,各间分别有楼梯通往二楼。三开间为一单元如国强的霄岭潘垣楼、坂仔的石鼓金汤楼、熏南楼等。坂仔的熏南楼每个单元均由前后两进及天井、两厢廊组成四合院,这种格局与闽南常见民居宅院暨闽南四合院式宅院,这种格局与南靖、永定地区的土楼有很大的区别,也是闽南民居的特色风格。
[1]《平和县志》1994年版,第829页。
[2]《平和县志》1994年版,第837页。
[3]黄汉民《福建土楼》,2003年版,第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