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背景下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0-03-31孙爱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统编教材教学设计

孙爱群

摘要:统编教材已使用好几年,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不少教师“新瓶装旧酒”,忽视新教材的编写特点,缺乏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对单元主题把握不够准确。本文以九上第四单元为例,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谈谈如何落实单元目标,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学设计;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44

统编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双线组元”“1+X”教学设计,它讲究单元的整体教学,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但教学中教师最常采用的依然是单篇教学,这充分说明教师没有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这样会使教材使用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关注单元设定的“人文主题”

以部编版九上第四单元为例。这几篇小说都是经典篇目,小说的主题长期以来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观点。如《故乡》主要观点有三。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3.渴望人与人之间纯真的关系。再回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等人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隔阂,孩提时代那种真诚、友善的关系,已经完全消失。“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关系,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和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如《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的主题也有两种看法:一是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二是表现小人物生活的辛酸,认不认于勒其实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的矛盾选择。

如果就单篇课文教学而言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些主题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如果从单元整体来说,笔者认为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们已然远离了这一代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要让学生去理解封建社会的残酷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他们显然是没有这种概念的,也不可能是他们通过阅读文本就可以理解和得出的认知,只能是教师强硬灌输的结果。这种被动的吸收接纳无法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与教材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这个要求相去甚远。那么单元主题如何确定更为科学合理呢?

(1)语文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阅读,从文本中吸收怎样的营养、成长为怎样的人关系甚大。我们阅读的目的是濡养心灵,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成人成才。

(2)是由单元编排意图决定的。虽然同为小说单元,但其在统编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3)关注单元“共性”。这三篇小说的共同点是三个少年,关注他们是否能成功突围以及健康成长,才是比较贴近现实实际的。《孤独之旅》“教学建议”中也说:要从少年的视角解读,不要过分成人化,着重点是成长。“阅读提示”中也说: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在生活中,你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吗?

由此看来,把本单元的主题定位在“少年成长”的方向才符合编者的意图,也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二、要创新应用教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关于教学方式的选择,统编教材特别强调:“要注意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要注意教读和自读两类课型的区别,在方法引领的基础上,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要重视二度开发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及教学用书中提供的资源。”

既然讲究单元教学,就完全可以打破篇幅限制,打通篇与篇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教材为我所用的目的。笔者对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将三篇课文分别作为教读、助读、自读课文,依据知识点(单元语文要素)设置单元学习任务。例如,单元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思路:在“变化”中感受人物形象。三篇小说中都写了“变化”:《故乡》中写故乡的变化,主要是人的变化,作为教读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写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作为助读课文;《孤独之旅》写了杜小康的成长变化,作为自读课文。

1.教读课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快速默读《故乡》写闰土和杨二嫂的部分,用如下格式进行分析:(某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其内心活动是(什么),这表现了其(怎样的)性格。思考:分析人物形象与归纳性格特点有什么不同?

2.助读课文:课堂练习。《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拓展)讨论:于勒是否值得同情,为什么?

3.归纳小结: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有哪些?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什么?

4.自读课文:课后巩固。找出《孤独之旅》中直接或间接写杜小康心理的句子,说说杜小康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关注单元“语文要素”,体现整体性

既然是单元整体教学,就要考虑本单元“语文学习要素”,把任务分解,建立学习任务群,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笔者的设计思路如下。

单元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作品,学会鉴赏分析小说,并通过阅读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使学生更好地成長。

课时安排:预读课文:2课时;课文分析:4~5课时;写作训练:2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

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单元任务一:梳理小说情节;单元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单元任务三: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单元任务四:探究小说主题;单元任务五:单元写作——学习缩写(2课时);单元任务六:单元小测(1课时)。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在沉重的语文教学重压下,单元教学可以给教师减压,为学生减负。语文教师可以学医生,照方抓药;也可以学理科教师,一个知识点反复训练,举一反三。“胸中有丘壑”方能“凿石堆山河”,只有如此我们语文教育也才能站得更高,行得更远。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第三实验学校365400)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统编教材教学设计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