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发展
2020-03-31曾国冲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纪录片的发展以其独特的样态引起了大众的视线,本文概述了新媒体环境对微纪录片创作和传播带来的影响以及微纪录片的创作传播特点。本文还探讨了微纪录片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为微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微纪录片;创作;传播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4-00-02
一、引言
微纪录片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时代产物,为了适应互联网用户快节奏,碎片化的观看需求,微纪录片这种新的传播样态更受大众的欢迎。由于微纪录片出现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界对于微纪录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在特点形式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微纪录片普遍具有时长短,制作门槛低,传播渠道多样,内容丰富个性的特点,微纪录片的时长大多在10分钟左右,同时微纪录片创作的主体也更多元,过去大众只能观看传统媒体制作的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制作门槛降低,任何生活片段都能够被拍成微纪录片保存下来进行传播。
二、新媒体环境对微纪录片发展的影响
(一)微纪录片创作风格的转变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纪录片在纪录片的创作基础上,根据互联网的特性,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过去的纪录片更多的着重对历史伟人,民族英雄的纪录,大众观看时会产生距离感,而新媒体为微纪录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大众可以在社交平台,视频网站和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发布记录自己或者身边的小人物的微纪录片,微纪录片向大众展示出了更接地气的创作方向,同时在影像语言的表达上也更通俗易懂,又富有个性。
(二)微纪录片传播的泛化
过去的纪录片主要是依靠传统媒体和国家专业影视机构制作,纪录片题材限制较多,播放时间冗长,播出平台单一,并且观众观看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传播范围窄,受众少,无法形成有规模的传播影响力。但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赋予纪录片更多的机会,微纪录片以其短小精悍的内容,丰富多样的题材和丰富的傳播渠道等优势吸引了广大的受众和微纪录片创作者,在一份关于网络用户视频观赏方面的调查中显示,微纪录片是用户最期待看到的内容,占比高达35%,从这可以看出,微纪录片在视频领域具有重大的用户基础。
(三)微纪录片的市场化运营
我国传统模式下制作出来的纪录片,多属于自产自销的模式,没有让市场经济更多地参与进来,降低了纪录片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加入了市场的运作,为了扩大微纪录片的投资回报,吸引大众浏览观看,微纪录片制作者会从大众的喜好出发,以大众的需求为创作核心,为大众制作出满足受众需求的微纪录片。微纪录片创作者和投资者重视市场对微纪录片的反馈并做到及时调整内容,形成微纪录片市场的良性循环。
三、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存在的问题
(一)微纪录片非主流思想的泛滥
在新媒体环境下,只要有网络和设备,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被大众以微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传播开来,这其中不乏充斥着大量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容易对心智不成熟的年轻人产生诱导作用,因此,作为微纪录片的创作者,我们要具备应有的媒介素养。在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时,要自省是否回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相关机构也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二)微纪录片的真实性遭到质疑
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微纪录片的创作者也越来越重视内容能否带来最大的经济效应,忽视了内容产生的社会价值,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不惜以猎奇的纪录片选题,夸张的创作手法甚至是对微纪录片的内容进行虚构,这违背了微纪录片记录真实的创作初衷,也阻碍了我国微纪录片的发展。
(三)微纪录片创作内容同质化严重
微纪录片时长短,内容较为精简,同时在各个社交媒体和视频客户端进行传播,一个微纪录片的爆红,其他创作者可以在短时间内知晓并进行模仿,创作出相似的微纪录片内容,在热度尚未退却之际,互联网上会涌现出大批的同类型微纪录片,这不仅造成了观众的视觉审美疲劳,同时也是对社会有限的公共媒体资源的浪费,扼杀了微纪录片原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四、微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特点
(一)微纪录片的创作特点
在语言的表述上,微纪录片不像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政治宣传意味浓重,具有浓厚的说教成分,也不会有前期的铺垫,直接开门见山,且在内容上更具有娱乐性。在剪辑的手法上,微纪录片跟传统的电视纪录片也有所不同,传统的纪录片场景转化缓和,画面给予观众的信息全面,而微纪录片的镜头转换节奏明快,画面相对浓缩,大量的运用细节描写。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由于时长的限制,微纪录片无法完成宏大的叙事,所以微纪录片更多的是采用直叙的方法,将素材进行有机的拼接和整合,赋予微纪录片更多的内涵。
(二)微纪录片的传播特点
通过新媒体平台,微纪录片的互动性得以加强,传统纪录片在电视上播出,受到平台的限制,无法得到受众反馈意见,微纪录片在互联网各大平台进行传播,观众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对于微纪录片进行实时的点赞,评论,转发,网友自发聚集讨论形成社会议题。好的微纪录片能够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可以实现精准投放和个性化传播,通过大数据算法推荐,分析用户的收视喜好,给大众推荐他们感兴趣的视频,增强用户的黏性和观看意愿。用户也可以通过位置,职业兴趣,年龄等进行自主选择,这种微纪录片的传播形式能够在互联网信息爆炸冗长的时代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五、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发展策略
(一)微纪录片人才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视频发展行业应该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向大众征求好的创意和想法,给大众提供广阔的展示的空间,平台要引进微纪录片创作者激励机制,给予微视频创作者在经济和技术上的扶持,开通微纪录片的创作培训课程,对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才进行技术上的培训,为微纪录片的发展储备培养人才,也为将来微纪录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强专业团队的建设,微纪录片的专业团队的发展壮大能够为其他的微纪录片创作者起模范作用,最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微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养分。
(二)把握微纪录片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微纪录片是从纪录片的基础上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发展而来的,我们仍然要保持微纪录片的真实性,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创作微纪录片的内容时,要权衡好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微纪录片因其独特的传播特质在传播上比传统纪录片更具有优势,所以在主题的选择上微纪录片创作者更要抓住社会的热点,用通俗易懂的影视语言表达方式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来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同时要采用微观的角度,挖掘出老百姓点滴故事。在拍摄手法进行个性化的影像表达,微纪录片的拍摄器材多样且没有限制,所以在拍摄手法上与纪录片有所区别,微纪录片在拍摄手法上更自由,充满个人主义的个性想法,剪辑手法也更加生动活泼,展示出创作者的独特审美。
(三)讲好中国故事
微纪录片具有良好的传播渠道和受众基础,微纪录片的创作者通过记录自己或者经历了解到的人物景觀,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将地方的文化展示给大众,对于文化历史的传承和弘扬有着重大的作用,微纪录片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的时代发展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属性,微纪录片应该肩负文化输出的责任,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讲好中国的故事,微纪录片《故宫100》让600多年的网红故宫活了起来,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新力,在境外视频网站上拥有735万粉丝的李子柒,通过大量的微纪录片向全球展示出了我国农耕文化美好的一面,也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一面,它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六、总结
在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有了更多的载体和渠道,对微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也需要微纪录片的创作者能够在新媒体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同时也应该积极的避免新媒体时代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努力创作出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兼具的微纪录片,为中国的微纪录片的发展创造出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谷琳.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研究[J].四川戏剧,2018(4):43-47.
[2]隆群良.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J].视听,2018(3):49-50.
[3]杨浩安.关于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特征与传播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8,2(25):58.
[4]黄加白.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J].记者摇篮,2016(6):30-31.
[5]李林.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与传播[J].新媒体研究,2016, 2(20):129.
作者简介:曾国冲,男,汉族,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视频创意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