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逻辑批判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伦理价值

2020-03-31高雪倩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资本逻辑资本论

【摘 要】 本文基于《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存在及其本质的批判,提出应合理规制资本逻辑、发挥经济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构建良好的伦理社会、对资本逻辑进行伦理规制并为资本实现“扬正抑负”提供重要保障等方面。

【关键词】 《资本论》;资本逻辑;经济伦理

马克思倾尽其毕生精力,在多年的潜心研究中,为世界乃至全人类提供了两个最伟大的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1]其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秘密:资本不是一种生产工具,或者是一种物,而是在人们追逐财富的过程中造成的财富逐渐的积累。而这种积累构成了资本逻辑的产生。所谓资本逻辑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无限度的追求价值增殖的矛盾运动规律和必然趋势。

马克思之前的西方经济学家对于资本这一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处于静止的范畴,他们或将资本视作一种生产工具,或将资本视为一种物,或将资本与货币相等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触及到资本的本质。马克思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2]资本与生俱来的那种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即“凡是人类所能提供的一切剩余劳动都属于它”。[3]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的生成、本质以及运行规律,认为资本在无限度地追求价值增殖、贪图生产的一切剩余价值时,是通过资本与劳动所表现出来的,并对资本和劳动这一对矛盾进行了刨根问底的研究,详细地考察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过程,从商品入手,阐述了商品—货币—资本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运行机制,进而剖析了资本无限追逐价值增殖的本性。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存在,体现出的是一种价值和经济权力以及逻辑规则,支配着整个现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马克思对资本的一系列深刻的分析,引出了剩余价值这一关键概念,以商品流通为出发点,以价值增殖和无产阶级被剥削的剩余价值为落脚点,引出了资本存在与发展的逻辑线索。总而言之,资本逻辑就是资本无限的追逐价值增殖的趋势和规律。资本逻辑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作为一种价值增殖的过程,以难以抗拒的力量引导着世界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蔓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机遇下,“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资本逻辑的中心地带”,[4]我们无法忽视资本的确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无法回避资本的现实存在。中国道路与西方道路之间存在着联系的同时也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目前的中国正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前行。在中国存在的资本虽然还是马克思所研究的那个资本,但是它所处的环境早已不是那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压迫人的环境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下,资本逻辑也必然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要想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就要既有制度规范,又有道德规范,如何利用资本、发展资本,就必须要对资本邏辑进行一定的伦理规导,驾驭资本逻辑,寻找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伦理价值。

一、扬弃资本逻辑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伦理社会

面对资本逻辑在我国社会中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时,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们都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不能看到它的优点就一味地纵容其发展,也不能看到它的缺点就一味地谴责和排斥,既要重视它文明的一面,也要警惕它暴行的一面,对资本逻辑进行合理的扬弃,构建良好的伦理社会。

第一,我们要利用资本逻辑的积极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的新形势的各种要素的创造。”[5]马克思虽然极力的痛斥了在资本逻辑世界里的压榨与剥削,但是也客观地讲述了资本逻辑在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方面。资本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资产阶级自产生之日起,所创造的生产力,是过去的一切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虽然资本家是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用除了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来获得绝对剩余价值以外的方法来发展科学技术,从而使资本逻辑扩张、增殖的。但是从客观方面而言,资本家的这一行为却是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展的必要基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然,资本的产生和出现也大大地刺激了劳动者的致富欲望。相比较自给自足的古代社会,资本主义时代的劳动者虽然受尽压迫,却也因为繁荣发达的商品市场和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而充满了对财富的占有冲动,这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活力的至关因素。资本家在压榨剩余价值取得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为人的发展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人与人是彼此相对孤立的存在,交流十分有限,而在资本出现以后,为了实现资本的迅速扩张与增殖,人们打破了原来孤立的状态,扩大了彼此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社会文明。

第二,防止资本逻辑的恶性膨胀导致的道德滑坡。正如前面提到的,资本的无限扩张是资本逻辑的必然趋势,而资本家在这一趋势的引导下,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通过资本的积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资本逻辑的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也就是物化的普遍存在主宰了人的灵魂,人们在贪欲的控制之下不择手段。寻根问底,资本逻辑所体现出的是资本所有者对利润最大化的贪欲,而人又在贪欲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主体性。我们可以说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是不对的,但是却无法否定利益确实会给人带来无限的诱惑。合理正当的利益会为人的生活和发展带来动力,但是毫无道德底线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却常常把人变成利益的仆人。虽然资本对于发展经济而言,是源动力,但是必须要防止资本逻辑的恶性膨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良好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

第三,我们要通过对资本逻辑的伦理规制彰善惩恶。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则必然呈现出一种伦理关系,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存在进行批判就是通过揭开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找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本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使得资本增殖的方式却是有好有坏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道德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逻辑的存在就是要实现它自身的价值增殖,不然它的存在毫无意义可言,但是它价值增殖的存在必须要以道德为边界。因此,要想在当代中国发挥好资本逻辑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使其与伦理相结合。事实上,对资本逻辑进行伦理规制并不是要削弱资本逻辑的力量,而是要通过伦理的因素来消解资本逻辑的恶,进而使资本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新的力量。

二、坚持正确价值观有利于对资本逻辑进行伦理规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逻辑的存在必然要经过一定的伦理规制,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是万千辛苦工作的劳动者,不是资本。因此,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以资本逻辑为基础,更要对资本逻辑进行伦理规制,换一种说法,就是要使资本逻辑在中国的存在不仅合乎宪法与法律,更要合乎道德伦理。伦理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要对资本逻辑进行伦理规制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资本逻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必须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资本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社会主义不是用资本主义那一套规则构建的社会,而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因此,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以资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将“道德人”与“经济人”相统一。中国之所以使用资本,引入市场经济,吸引我们的正是资本本身所带来的实效性。资本逻辑作为一种手段,必然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逻辑以无限度追求价值增殖为基本目标,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则更应该以人为本,发挥人的劳动主体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和发展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第二,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引导好资本逻辑的发展方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为了得到巨额的利润,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了物化,即非人化,使人成為物的奴隶,进而通过垄断等手段,占据全球的经济优势,用于自身的发展。我国历来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也就是说要将资本逻辑合理规制在集体主义原则的控制下,利用资本逻辑的优势,再加上集体主义的原则,调整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为长久的发展考虑,合理集中资本解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第三,坚持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因,发挥资本逻辑的积极作用。资本逻辑作为一种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外来物,如果要想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就必须要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因相融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因拥有强大的包容性,资本逻辑既然可以进入中国,那就意味着资本逻辑本身并不排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因。事实证明,资本逻辑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映衬下,并没有削弱自身的力量,而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正能量。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多年历史洗礼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同尊崇的价值原则。要想对资本逻辑进行伦理规制,就需要运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智慧与力量。诚实守信、坦诚相待、见利思义等传统美德并不会与资本逻辑在市场经济中的有序发展产生冲突,也正是因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才能使资本逻辑在中国的生存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实现资本“扬正抑负”的重要保障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资本逻辑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走上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上的各种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求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资本和资本逻辑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利用和驾驭资本逻辑。

第一,公有制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上的平等关系奠定制度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首先应该明确我国自确定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来,就确立了我国追求的经济价值是效率,最终的价值是公平正义。这样一种经济制度的制定从根本上保证了资本逻辑在我国走上了一条积极向上的道路,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我们当然要看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替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促使生产力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还在于公有制能够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平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出现将公民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之间原本不公平的地位打破了,从而使其处于同等的地位。继而对整个社会生产中的主体而言,都可以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公共的土地等进行劳动,这就从根本上确定了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的平等,为建立良好的伦理社会提供了制度基础。

第二,按劳分配保证人们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在分配制度上必须以按劳分配为收入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规定,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的报酬按其自身对社会的贡献来分配,使劳动者之间保持着合理的收入差距,杜绝了产生收入差距悬殊的现象,同时调动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公有制制定的平等的经济关系上产生了和谐的利益关系,克服了资本逻辑本身的贪欲,克服了资本逻辑在社会生产中无限度追求价值增殖的不良方面,促使人们在合理追求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为整个社会关系建立了良好有序的和谐社会。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建立在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基础之上的。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资本逻辑关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笼子里,有助于实现“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22.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7.

[4] 张三元,孙虹玉.论资本逻辑的伦理调控[J].汉江论坛,2017(7)31-38.

[5] 吴宣恭.《资本论》的所有制理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意义[J].经济学家,2017(11)5-13.

【作者简介】

高雪倩(1994—)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经济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欢

资本逻辑资本论
“历史性解读”视野下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施复亮译本《资本论大纲》
论《资本论》立论基础的逻辑缺陷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论资本逻辑
“星座”的哲学探究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原则的内在关联
《资本论》热卖的背后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