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2020-03-31孙国英
孙国英
摘 要: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医疗业务及相关服务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对其准确的核算和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损失,提高其利用效率,为医疗事业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此,文章主要探讨了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不同,就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变化进行了简单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核算
在医疗卫生改革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新会计制度的逐渐深入和执行无疑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工作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固定资产是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科学的管理及核算都将直接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这就需要我国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详细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不同,并在其中积极找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新策略,以确保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本质上属于国家事业单位,虽然身在基层,但同样严格的遵循《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因此在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时也要遵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及原则,即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统一,并遵守所有权和使用权相互分离、财务管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原则。由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属于盈利组织机构,所以应以医疗发展以及社会公众服务质量作为评价标准,不得使用经济效益标准来评价固定资产应用情况。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一是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现着公益性和社会性特点,受到这些方面的制约,使得管理人员对机构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这直接导致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不严。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业务工作上关注较多,而对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缺乏积极性,这也阻碍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相关管理人员存在责任不清,部门与部门之间随意调拨,固定资产缺乏收发、维修记录,这导致固定资产账物不符,管理相对混乱。
(二)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到人员编制、组织现状影响,大多数都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和应用规范,这使得机构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问题。此外,一些固定设备长期缺乏维修保养,导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缩短,这均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上的变化
(一)固定资产分类变化
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旧会计制度将其固定资产划分为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四类。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提出,将单位固定资产的“一般设备”改为“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明细不变,房屋建筑物中,对涉及到村卫室的资产在本科目下进一步细分为“村卫生室房屋及构筑物”科目,将“其他固定资产”详细细分为用具、装具、家具、文件、陈列品、图书档案以及动植物等几大类,资产划分更加详细具体。新会计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的划分方法,更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
(二)规范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
新政府会计制度取消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的做法,且为了更好的执行权责发生制,要求单位财务会计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累计折旧,并对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进行更新,若能满足固定资产相关条件,则确定其属于固定资产。能够满足固定资产条件确认条件的,并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期费用,例如修理费用等,均记录在当期支出上,规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工作。将固定资产按照月计提进行折旧,在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进行计提折旧;在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以及提前报废的资产,则不进行计提折旧。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并且能继续使用的,也要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三)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披露
新政府会计制度还重新规定了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披露,即:政府会计主体按照规定且报经批准转让、出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报废或损坏的,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入当期费用,并按照差额规定进行应缴款项处理或者计入当期费用处理。同时,按规定报经批准无偿调出固定资产、资产对外捐赠的,必须依据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给予转销,在无偿调出、对外捐赠中发生归属于调出方、捐出方的一系列费用计入当期费用。
另外,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单位固定资产披露方式,即:政府会计主体在附注披露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固定资产披露,政府金融机构应当披露该固定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和折旧;各种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率;各种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折旧、账面价值和期初余额的变动以及账面价值和当期的变化;被测固定资产的名称和数量,名义金额的计量理由,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名称和数量,无偿捐赠,无偿转让的固定资产名称和数量,固定资产的租赁和借出临时记录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化,例如投资情况,外部捐赠,关键资产的处置(例如自由转移)和固定资产的损坏
(四)对在建工程的核算进行了调整
新的会计系统要求合并原来没有并账的基础设施项目,而无需单独进行会计处理,没有为会计单独设置会计集。如果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则将该项目分类为工程材料,并链接到新会计制度“预算账款”中进行会计核算。剩下的“正在建设”项目,将它们链接到新会计系统“预付”帐户中。项目建成后,工程将移交给“固定资产”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管理,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资产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必须基于完善的制度上。首先,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从固定资产采购、储存、维护、使用做一一管理,并实施分级负责管理原则,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其次,建立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借用制度,管理机构负责编制固定资产管理实施方法,同时开展设备采购、调拨数据盘点与核算,确保固定资产物、卡、帐一一对应。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到科室考核内容中,制定出合理的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考核指标,定期开展检查评价,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科室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三)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规范固定资产验收程序和方法,进入固定资产体系,定期维护固定资产,规范固定资产处置过程,防范资产流失。同时,地方政府发布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方便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综合核算。
(四)创建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加强公共机构固定资产经营信息化建设,固定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会计制度,资产网络管理的实施,各部门将通过共享临床信息资源,帮助基层医疗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遵循综合分析和综合考虑的基本原则,这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需要建立资产管理机构,还需要重新确认固定资产,并建立信息平台,以保证对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核算和管理,为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进行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吴丽萍.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9).
[2]李春华,王鑫. 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探讨[J]. 纳税. 2018(08).
[3]张理水. 基于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探讨[J]. 财经界(學术版).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