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度评价模型
2020-03-31邱绍浪柏寒茁
邱绍浪,吴 彪,尹 静,柏寒茁
(1.黑龙江工程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1 引言
2014年9 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将物流业定位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并规划“三个发展重点、七大主要任务和十二项重点工程”的发展思路。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喻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某种程度上其发展水平反映了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1]。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表现出“协同效应”。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3]。如何切实有效利用已有的现代物流体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物流业大力提升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需求,也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研究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对从理论上明确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物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利用协同学[4-6]、计量经济学[7-13]、系统动力学[14-15]、灰色关联分析[16-18]、数据包络分析法(DEA)[19-21]等理论与方法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贺玉德等[5]基于协同学视角,建立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四川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中;Mohammad[7]和Sultan 等[8]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方法分别分析了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Granger 因果关系;高康等[15]在剖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并以贵州省200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仿真模拟;肖静等[17]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韩雪等[20]和梁雯等[21]运用DEA法分别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度方面的研究中,崔国辉和李显生[10]以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实力为研究视角,利用回归分析思想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实力的相关性和协调性;贺玉德和马祖军[19]建立基于CRITIC-DEA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并以四川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杨云峰等[22]应用系统协同度测度序参量方法,构建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水平测度模型,但该模型仅考虑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协同,未考虑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关系。
上述研究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现有研究对于从区域层面上探讨欠发达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关注不够,但对于快速发展的欠发达地区物流业确实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以欠发达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黑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中,为欠发达地区物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根据物理学家哈肯的《协同学导论》,协同作用是复合系统有序形成的内驱力,协同作用可产生协同效应,而协同效应达到一定临界值就可将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促进复合系统自组织良性发展。区域物流是指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的物流活动,区域经济是指特定区域内存在的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本文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视为复合系统,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
3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度评价模型
本文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的序参量入手,研究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度评价模型,揭示系统的演变规律及趋势。
3.1 确定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序参量
基于协同学理论,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看作由两个不同属性、不同结构的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序参量是指确定系统的宏观行为并表征系统的有序化程度的参数变量,它决定系统的最终结构和有序程度[23]。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并咨询相关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领域专家,确定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序参量,其中区域物流子系统分为反映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规模和物流发展潜力的12 个序参量,区域经济子系统分为反映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的11 个序参量。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序参量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序参量
3.2 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假定(ej1,ej2,,ejl)为正向指标,其取值大小与有序度正相关;(ejl+1,ejl+2,,ejn)为逆向指标,其取值与系统有序度为负相关关系。
则子系统Sj的序参量分量eji的系统有序度uj(eji)为:
基于协同学理论,可通过“集成”各个序参量分量的方法来计算序参量对系统的贡献。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进行集成,即序参量变量ej的系统有序度uj(ej)为:
式中,wj为每个序参量的权重。
wj采用熵值法来确定。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反映了各指标在已具备确定数值的条件下对评价结果所起的潜在作用,其基本原理如下:
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第i个样本第j个指标占这项指标的比重。
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值ej:
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的差异系数gj:
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wj:
3.3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反映了区域物流发展和区域经济系统运行的综合协调程度,即
U1(t)是指区域物流子系统在t 时刻的有序贡献度,U2(t)是区域经济子系统在t 时刻的有序贡献度,U(t)∈[-1,1],当U(t)趋于 1 时,表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越大,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或内部要素之间能进行有效协同发展。U(t)越小,则表明两系统之间协同度越小,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4 欠发达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度评价
4.1 研究区域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下辖12个地级市和1个地区,总面积47.3 万km(2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2018年,常住人口3 773.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 36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 00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 03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 329.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3 274 元。随着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推进,促进区域物流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同发展对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2 数据来源
黑龙江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序参量指标数据来源于2008-2017 年《黑龙江统计年鉴》及相应年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具体指标数据见表2。
表2 黑龙江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序参量指标数据
4.3 确定指标权重
在将黑龙江省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式(3)-(6)分别计算各指标的比重uij、熵值ej、差异性系数gj及指标权重wj,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黑龙江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序参量指标权重
4.4 系统有序度与协同度分析
利用式(2)分别计算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式(7)计算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度。黑龙江省物流与区域经济有序度和协同度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2008-2017年黑龙江省物流与区域经济的有序度和协同度变化情况
4.4.1 子系统有序度分析。由图2可知,黑龙江省区域物流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总体呈上升态势,且区域物流子系统的有序度增速明显高于区域经济子系统。区域物流子系统有序度从2008年的0.009 783增长到2017年的0.207 857,区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从2008 年的0.019 267 增长到2017 年的0.130 501,其中2014 年区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的峰值为0.151 379,说明两个子系统对复合系统的贡献度在不断增强。通过比较区域物流系统和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可以看出:在2008-2014年,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明显高于区域物流子系统,说明区域经济领先于区域物流,对区域物流有支撑和提振作用;在2015-2017 年,区域物流子系统的有序度明显高于区域经济子系统,且区域物流子系统的有序度增长迅速,增速也高于区域经济子系统。
4.4.2 复合系统协同度分析。由图2可知,黑龙江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度呈增减交替的M型发展趋势,总体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的变化趋势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2009 年,区域经济系统略有下滑,区域物流系统略有上升,经济系统有序度略高于物流系统,其发展领先于物流系统;而此时复合系统协同度为负值,即两个子系统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第二阶段:2010-2014 年,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都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增长趋势,经济系统有序度一直高于物流系统,说明经济系统领先于物流系统;复合系统协同度在这个阶段一直处于正值,说明两个子系统一直处于协同状态。
第三阶段:2015-2016 年,区域经济有序度出现严重下滑,区域物流有序度却高速增长,物流系统领先于经济系统;复合系统协同度为负值,两个子系统间处于失调状态,无法产生协同效应。
第四阶段:2017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有序度均增长,区域物流依然领先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为正值,发展趋势良好。
5 结语
(1)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选取反映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规模、物流发展潜力的12个代表区域物流子系统的序参量和反映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的11 个代表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序参量,进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
(2)根据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序参量的构建原则,确定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序参量,建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度评价模型,确定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水平的测度方法。
(3)以黑龙江省为例,模型应用于欠发达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度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复合系统协同度呈现增减交替的M型发展趋势,总体处于低水平协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