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活动:蚕簇
2020-03-31
设计意图:班级里有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蚕,孩子们对养蚕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孩子们发现有些蚕开始结茧了,于是他们提出问题:“蚕宝宝结茧后应该住在哪里?”由此引出了“蚕簇”这个概念,并决定动手制作蚕簇。
[总活动准备]前期经验的准备:关于蚕的相关资料、视频。后期设计与制作:设计材料:纸、彩笔。制作材料:纸板、线、木筷子、纸盒子、剪刀、尺子等。教学详案 教案备注[课时建议]3课时[总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外形和生长过程,知道蚕簇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制作蚕簇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动手制作蚕簇。3.愿意参与蚕簇项目的制作活动,感受动手制作的乐趣。[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我们的蚕宝宝一天一天长大,每天我们都会去观察,那蚕宝宝到底是什么样呢?幼儿分组观察蚕宝宝(颜色、形状、行动特点)。二、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蚕的外形师:小朋友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时候都发现了哪些秘密?幼:蚕宝宝是白色的、长长的,有头和嘴,还有好多脚,肚子上面有黑色点点……(颜色、形状、身体结构)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那它到底有多少双脚呢?那些黑点点是用来干什么的?你们可以来摸一摸,感受蚕的温度,也可以轻轻提起桑叶看蚕会不会掉下来。幼儿再次分组观察。师:为什么你们提起桑叶时蚕都不会掉下去?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对八爪鱼的认识)简单阐述蚕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小结:蚕身上凉凉的,有8对足,因为足上有钩子,所以才不会掉下来;小朋友们看到的那些黑点点是蚕的气孔,就像你们的鼻子一样。通过实际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蚕宝宝的探索兴趣。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幼儿的仔细观察、思考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最终达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蚕的生长过程视频,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图片。[课时建议]第1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2.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了解蚕的生长和变化过程。3.愿意养蚕和关心蚕,萌发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images/BZ_79_1701_2552_2268_2946.pngimages/BZ_79_1701_2962_2268_3336.png
三、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师: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蚕的外形,那你们知道蚕从哪里来吗?播放蚕生长过程的视频。1.提问并出示相应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蚕。师:视频中的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幼:蚕卵。师: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幼儿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针对蚕每一个生长阶段的变化提出问题,幼儿进行回答,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教师出示蚕的一生循环图,帮助幼儿深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是黑色的而且很小,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会吃很多桑叶,然后慢慢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逐渐变白、变大,最后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一次蜕皮变成蛹,由蛹变成飞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是灰白色的、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便会死去。四、了解蚕的用途师:好多人饲养蚕,那饲养蚕有什么用处呢?师:蚕沙可以做枕芯,帮助小朋友睡眠;蚕茧能抽丝做成丝绸,用来做衣服……师:我们养的蚕有些死掉了,因为蚕宝宝也怕脏,我们在养蚕时要勤换桑叶,及时帮蚕宝宝清理便便,注意卫生;蚕结茧时不要移动。五、结合生活,情感迁移小结:希望小朋友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养蚕方法好好照顾我们班的蚕宝宝,每天去观察,看他们是否像视频中一样由卵变成飞蛾。images/BZ_80_1677_710_2244_1135.png[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师:今天有小朋友喂养蚕时发现了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蚕吐丝结茧)二、蚕簇概念的理解师:蚕是怎样吐丝的?它还吃不吃桑叶?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它在什么位置吐丝结茧?幼儿分组观察。幼儿回到座位模仿蚕吐丝动作(仰头嘟嘴),并回答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师:那么多的蚕宝宝要作茧,地方肯定不够。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家,蚕宝宝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家?教师引出蚕簇的概念:蚕宝宝的家就叫做蚕簇。对蚕的探索与发现使得幼儿将活动内容延伸到蚕簇的制作。幼儿通过观察蚕宝宝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并积极思考与交流,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解决问题。[活动准备]蚕簇的相关图片、彩笔、纸。[课时建议]第2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蚕簇的概念和茧的生活环境。2.通过思考和探索设计出自己理解的蚕簇。3.在设计中感受创作的快乐。
师:你们认为蚕宝宝的家会是什么样子?(幼儿回答)三、设计蚕簇请幼儿画出设计图,设计完成,请个别幼儿进行分享。师:你们给蚕宝宝设计的家和你们的家一样温馨,可是蚕宝宝住在一起会很挤吧!(引导幼儿知道一个蚕需要一个家)师:我们看一看蚕宝宝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幼儿回答,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蚕的家。师:这和你们想象中蚕宝宝的家一样吗?幼:不一样。小结:蚕宝宝在快要结茧时会停止吃桑叶,身体开始变得发黄发亮,头不停地摆动,这个时候它要寻找合适的位置开始结茧;结茧时需要依附一个物体,而且它不喜欢在结茧的时候有人打扰它哦!images/BZ_81_1701_731_2268_1156.png[活动延伸]经过长时间的养蚕,幼儿终于看到了飞蛾和雌蛾产的卵。望着死去的雌蛾,小朋友们都露出了沉重的表情,我开导孩子们说:“我们又会迎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幼蚕),这是蚕的一生,也是自然规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死亡。”[活动过程]一、了解蚕簇的外形特征和类型幼儿观看图片,了解各种类型的蚕簇(方格簇、折簇、蜈蚣簇、伞形簇)。二、幼儿分四组开始制作1.幼儿对比纸盒的长度,裁剪出长、宽两种纸板条做格挡。2.用笔做记号,在长格挡条上剪出横向的插口,长度略大于纸盒深度的一半;再在宽格挡条上的相应位置剪出对应插口;最后进行拼插,制作完成。三、幼儿分享各自组制作的蚕簇并进行讨论幼儿分享了自己组制作的蚕簇名字,并且叙述了制作方法。让幼儿在动手制作与探索发现中发展其操作能力与思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不断地进行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功制作出了蚕簇。[活动准备]纸板、线、木筷子、纸盒子、剪刀、尺子等。[课时建议]第3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蚕簇的特点与类型,并掌握制作方法。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合作进行裁、剪、插等一系列动作。3.在实践动手中感受制作蚕簇的乐趣。images/BZ_81_1701_2474_2268_2779.png
反思:
“蚕簇”这一项目的完成需要经过幼蚕到飞蛾的漫长生长过程。在将近40天的时间里,我把这个教育活动分成3个课时,其实在这3个课时的间隔也会产生一些隐性课程,我们会和幼儿针对这些隐性课程提出一系列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在整个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与探究,解决了他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的疑问,每一次的项目推进都锻炼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蚕簇的制作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