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变化的比较研究*
2020-03-31徐世军
谢 意 徐世军
广西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变化的比较研究*
谢 意1,2徐世军2
(1.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2.广西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鹿山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目的】了解广西汉族与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本科生大学4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特点,为提高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制定有效建议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理统计法,对具有完整4年体质测试成绩的2015级本科生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BMI由大一正常到大四不达标(包括体重偏低、超重、肥胖)的情况,少数民族学生比例(15.16%)高于汉族学生(14.24%)。BMI大一和大四都不达标的汉族学生比例(21.56%)高于少数民族学生(19.30%)。BMI大一不达标到大四正常的汉族学生比例(10.58%)高于少数民族学生(9.33%)。BMI大一和大四都正常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56.22%)高于汉族学生(53.62%)。学生大一和大四的BMI都正常时,其立定跳远等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提高变化,与BMI呈正相关。【结论】汉族学生体质在整体上优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运动干预,缩小两者体质上的差距。根据学生民族、性别的不同,进行长期的科学健身指导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大学生;体质;少数民族;壮族;体质健康;BMI
广西科技大学地处西南桂中地区,学生来源于本地区居多,由汉族学生和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组成。自2015年起,连续4年跟踪在校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对准确把握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变化特点,针对性地为提高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制定有效对策具有重要价值和健康意义[1-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西科技大学2015级具有完整的大学4年体质测试成绩的本科生3314人,以此3314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测试结果分为汉族学生和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学生”)两大类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数据采集
根据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细则及要求,由广西科技大学体育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跑指标的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评定[3-4]。
1.2.2 数理统计法
(1)应用Excel软件筛选出具有完整4年体质测试成绩的2015级本科生,对每位学生的4年体质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2,进行计算。按体重偏低BMI<18.5,正常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对数据进行截取分类[4]。将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4年BMI变化情况分为4类,类型一为BMI大一正常、大四不达标;类型二为BMI大一和大四都不达标;类型三为BMI大一不达标、大四正常;类型四为BMI大一和大四都正常。
(2)使用Excel办公软件将BMI变化的4种类型绘制成图。横坐标的单位分别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纵坐标的单位是BMI值代表的体重偏低、正常、超重、肥胖,将(大一,大一时的BMI)、(大二,大二时的BMI)、(大三,大三时的BMI)、(大四,大四时的BMI)四个点连接绘制成BMI变化的折线图。
(3)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依据上述对学生BMI变化的分类结果,对四类学生的大一和大四的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跑成绩进行F检验和T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分析不同BMI变化类型学生大一和大四的体质测试成绩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与其BMI变化是否相关系,以及分析汉族生与少数民族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上的异同[5-9]。
2 结果
2.1 学生基本情况
广西科技大学2015级具有完整4年体质测试成绩的学生共3314人,汉族学生有2542人占76.70%,少数民族学生有772人占23.30%。壮族学生616人占少数民族学生的79.79%,其他19种少数民族学生共占20.21%。
2.2 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变化情况
2.2.1学生BMI变化的4类情况
由表1可见,学生4年BMI的变化可分为4类,比例由大到小分别为类型四占54.22%、类型二占21.03%、类型一占14.46%、类型三占10.29%。
表1 学生4年BMI变化类型(n=3314)
学生类型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 BMI大一正常、大四不达标BMI大一不达标、大四不达标BMI大一不达标、大四正常BMI大一正常、大四正常 汉族男生2617.88%3279.87%1895.70%76523.08% 少数民族男生742.23%752.26%381.15%2136.43% 汉族女生1013.05%2216.67%802.41%59818.04% 少数民族女生431.30%742.23%341.03%2216.67% 合计47914.46%69721.03%34110.29%179754.22%
2.2.2类型一:BMI大一正常、大四不达标
如表2所示,类型一情况发生比例由大到小为图4占33.82%、图1占29.64%、图2占24.43%、图3占12.11%。
如表3所示,类型一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比例大,其中少数民族男生占18.50%比例最多;如表4所示,汉族男生除大一和大四的立定跳远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提高变化之外,其坐位体前屈、50米跑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下降变化,肺活量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其BMI变化情况呈正相关较为突出。
图1
图2
图3
图4
表2 类型一:BMI变化类型占比情况(n=479)
图1图2图3图4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14229.64%11724.43%5812.11%16233.82%
表3 类型一情况:不同学生所占比例
学生类型人数百分比 汉族男生(1542人)26116.92% 少数民族男生(400人)7418.50% 汉族女生(1000人)10110.10% 少数民族女生(372人)4311.56% 汉族学生(2542人)36214.24% 少数民族学生(772人)11715.16%
表4 类型一:学生大一和大四的体质测试结果比较
类型统计值肺活量/ml立定跳远/m坐位体前屈/cm50米跑/s 汉族男生P值0.5360.001(+)0.000(-)0.004(+) 少数民族男生P值0.1870.6750.001(+)0.015(+) 汉族女生P值0.022(+)0.000(+)0.000(+)0.005 少数民族女生P值0.031(+)0.000(+)0.000(+)0.006
注:表中“(+)”代表该测试项大四的数值比大一的数值大,“(-)”代表该项大四的数值比大一的数值小。P<0.05代表该项大一和大四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该项大一和大四的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3类型二:BMI大一和大四都不达标
图5
图6
图7
图8
如表5所示,类型二情况发生比例由大到小分别为图8占78.62%、图6占10.04%、图5占7.03%、图7占4.30%。
表5 类型二:BMI变化类型占比情况(n=697)
图5图6图7图8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497.03%7010.04%304.30%54878.62%
如表6所示,类型二情况下,汉族学生较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其中汉族女生占22.10%比例最多;如表7所示,少数民族男生除坐位体前屈成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提高变化之外,其大一和大四的肺活量、立定跳远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米跑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下降变化,这与其BMI变化情况呈正相关较为突出。
表6 类型二情况:不同学生所占比例
学生类型人数百分比 汉族男生(1542人)32721.21% 少数民族男生(400人)7518.75% 汉族女生(1000人)22122.10% 少数民族女生(372人)7419.89% 汉族学生(2542人)54821.56% 少数民族学生(772人)14919.30%
表7 类型二:学生大一和大四的体质测试结果比较
类型统计值肺活量/ml立定跳远/m坐位体前屈/cm50米跑/s 汉族男生P值0.6340.000(+)0.000(+)0.023(+) 少数民族男生P值0.7580.3110.000(+)0.002(+) 汉族女生P值0.022(+)0.000(+)0.000(+)0.001(-) 少数民族女生P值0.003(+)0.000(+)0.000(+)0.045(-)
2.2.4类型三:BMI大一不达标、大四正常
如表8所示,类型三情况发生比例由大到小分别为图9占36.66%、图12占26.98%、图10占26.39%、图11占9.97%。
图9
图10
图11
图12
表8 类型三:BMI变化类型占比情况(n=341)
图9图10图11图12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12536.66%9026.39%349.97%9226.98%
如表9所示,类型三情况下,汉族学生较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汉族男生占12.26%比例最多;如表10所示,汉族女生大一和大四的体质测试成绩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提高变化,与其BMI变化呈正相关较为突出,从整体上看其他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变化情况。
表9 类型三情况:不同学生所占比例
学生类型人数百分比 汉族男生(1542人)18912.26% 少数民族男生(400人)389.50% 汉族女生(1000人)808.00% 少数民族女生(372人)349.14% 汉族学生(2542人)26910.58% 少数民族学生(772人)729.33%
表10 类型三:学生大一和大四的体质测试结果比较
类型统计值肺活量/ml立定跳远/m坐位体前屈/cm50米跑/s 汉族男生P值0.0640.000(+)0.000(+)0.746 少数民族男生P值0.0740.1530.000(+)0.636 汉族女生P值0.015(+)0.000(+)0.000(+)0.000(-) 少数民族女生P值0.0570.000(+)0.001(+)0.700
2.2.5类型四:BMI大一和大四都正常
如表11所示,类型四情况发生比例由大到小分别为图16占79.08%、图15占9.57%、图14占6.73%、图13占4.6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表11 类型四:BMI变化类型占比情况(n=1797)
图13图14图15图16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834.62%1216.73%1729.57%142179.08%
表12 类型四情况:不同学生所占比例
学生类型人数百分比 汉族男生(1542人)76549.61% 少数民族男生(400人)21353.25% 汉族女生(1000人)59859.80% 少数民族女生(372人)22159.41% 汉族学生(2542人)136353.62% 少数民族学生(772人)43456.22%
表13 类型四:学生大一和大四的体质测试结果比较
类型统计值肺活量/ml立定跳远/m坐位体前屈/cm50米跑/s 汉族男生大一 3839.37±746.092.17±0.1916.18±5.697.88±0.57 汉族男生大四 3793.92±721.862.27±0.2321.85±8.678.13±1.09 F值0.06913.19920.998215.966 P值0.2010.000(+)0.000(+)0.000(+) 少数民族男生大一 3667.90±650.352.21±0.1715.43±5.457.86±0.60 少数民族男生大四 3619.03±632.162.25±0.2221.35±8.568.00±0.91 F值0.0016.00928.9555.184 P值0.4040.023(+)0.000(+)0.044(+) 汉族女生大一 2535.43±503.881.61±0.1718.316±5.189.36±0.45 汉族女生大四 2688.62±593.691.82±0.2324.61±6.129.08±1.27 F值15.47933.0061.185288.267 P值0.000(+)0.000(+)0.000(+)0.000(-) 少数民族女生大一 2560.06±520.851.64±0.1618.84±5.019.29±0.46 少数民族女生大四 2657.22±554.261.83±0.2123.53±6.179.16±1.35 F值3.8046.2611.08398.137 P值0.037(+)0.000(+)0.000(+)0.225
如表12所示,类型四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比例大,汉族女生占59.80%比例最多;如表13所示,除立定跳远成绩不足外,汉族学生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成绩都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其中,汉族女生大一和大四的体质测试成绩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提高变化,与其BMI变化呈正相关较为突出。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一和大四学生BMI都正常的情况占全年级50%以上,这其中约80%的人为4年BMI都正常;BMI大一和大四都不达标的情况占全年级20%以上,这其中75%以上的人为4年BMI都不达标。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校4年的BMI状态呈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另外,根据BMI变化折线图所占比例看,学生BMI由不达标到正常的过程,如果能够保持连续两年的BMI正常,其之后的BMI更容易维持在正常状态;同样的,学生BMI由正常到不达标的过程,如果其连续两年BMI都不达标,则其之后的BMI依然处于不达标状态的概率更大;相反的,BMI表现出隔年不达标的、不稳定的情况是较少的。
对比研究发现,从大一到大四,BMI由正常到不达标的情况,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于汉族学生,但更多的表现为男生比例高于女生;BMI由不达标到正常的情况,汉族学生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男生比例高于女生。由此可知,进入大学生活后,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之间没有形成协调发展,而汉族学生BMI由正常变为不达标的情况较少,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的汉族学生来自于广西城市地区,他们进入校园生活相比于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变化不大,所以能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因此,在没有其他的运动干预因素的情况下,不容易引起这部分汉族学生试图去改变自身的体质状况。在保持BMI稳定性方面,女生相比于男生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稳定性,而男生则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改善意识和行动力。
在身体素质测试中,立定跳远的距离代表下肢爆发力,坐位体前屈的距离代表腰部的柔韧性,50米跑的成绩代表速度素质[10]。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在肺活量、腰部柔韧性、速度素质方面不及汉族学生,但下肢爆发力素质优于汉族学生[11-12]。从大一到大四,学生在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方面成绩随年龄的增长都有较大的提升,这种提升与BMI变化无明显关系,是青年身体发育和生长的必然结果。4年来,女生的肺活量普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提高发展,男生的肺活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下降趋势,肺活量的变化与BMI变化没有明显关系。速度素质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表现为保持稳定或出现下降趋势。在学生身体素质能力自然提升的影响下,BMI逐年保持正常与身体素质提高之间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健身锻炼习惯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以打好体质基础,这种长期的、不间断的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有以下建议。第一,根据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和生长发育规律、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质健康教育措施,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强化纵向的健康理念传递和衔接,促进横向的健康文化交流与融合[13]。应加强高中与高校之间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持续的、系统地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科学指导和健康管理,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健康基础去适应大学生活和步入社会工作。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干预,缩小其与汉族学生在身体素质上的差距[14]。加强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15]。
[1]黎健民.广西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0-62.
[2]王小安,梁志国.湖北省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6):85-87.
[3]张瑶. 苏州大学2014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跟踪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陈苏赣,董榴英.汉族与蒙古族、回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85-88.
[5]唐新宇.民族院校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3):80-82.
[6]周方月,王永兴,张明军.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比分析——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9):96-100.
[7]卢刚,王宗平,史伟光.不同体质指数大学生体质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140-142.
[8]石宝彩.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追踪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刘豪.2009-2017年壮族学生体质结构特征多元统计分析及评价[D].广西民族大学,2019.
[10]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456-458.
[11]黄伟.云南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2):138-141.
[12]王兴怀,耿献伟,杨建军,等.内地藏族大学生体质动态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405-1407.
[13]罗彩娟.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及其深化路径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2018(5):11-17.
[14]佘静芳.内地藏族与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对比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6):48-49.
[15]张岱年,方克立,教育部高教司.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63-365.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hysical Changes of Guangxi Han and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XIE Yi1-2, etal.
(1.Hubei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Wuhan 430000, Hubei, China;2.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Guangxi, China)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南少数民族村落体育机制研究”(18XTY004);2019年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资助“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消费研究”(2019Y008)。
谢意(1991—),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质监测。
徐世军(1972—),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