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语文教学,发扬中华文化
2020-03-30武丽君
武丽君
摘 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源,它承载着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丰富的文化内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悠长璀璨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后人传承和发扬。语文科目作为发扬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发扬中华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文化;发扬;策略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我国五千多年的璀璨文化历史,它拥有独特的民族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极大的文化传承价值,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主动承担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而学生作为祖国希望和未来的栋梁,更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记于心。在初中阶段,将中华文化的传承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充分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取其精华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和品行,而且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因此,做好中学语文教学,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学生而言肩负着中华文化传承的重任。
一、语文教学中,影响中华文化发扬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方式,影响中华文化的发扬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分数高低十分看重,急于将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以提高教学效率,采用了“填鸭式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侧重于文章大意的疏通,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内容,忽略了文章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审美、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影响中华文化的发扬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情感和文化素养,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性地课堂,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然而,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背诵默写、课后习题训练和课堂小测等方法,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失去对语文科目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自身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不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吸收,更不利于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
(三)学习氛围的淡薄,影响中华文化的发扬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思想还不成熟,由于不能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学生有很大的可塑造性,而在当今社会,许多外国文化的引入逐渐被初中学生所接受,在相对的比较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产生了心理误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相对守旧、落后,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大部分时间被用来完成作業,对中华传统华的理解和学习,往往是通过教师课堂被动的教授进行学习了解,加上教师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了不愿过多接触、学习的心理。究其原因,因为社会和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和学习氛围的淡薄,导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失去积极性。
二、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利用教材发扬中华文化的学习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课本教材,教师教学需要依据课本进行解读,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既有利于丰富学生语文素养,又有利于发挥学生掌握相关文化精髓。语文课程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除了注重教材中古诗文教学外,对于一些诗词、诗歌、散文、小说等含有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和题材进行讲解,丰富学生的学识和素养,有助于学生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起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例如,在教材中《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本文看似是对我国园林建筑介绍,并未明确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揣摩和理解,通过作者对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赞美,能领会到中华传统建筑的精妙绝伦,认识到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利用情境教学发扬中华文化的学习
在语文学习中,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比较复杂、难学,加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更无法提起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生活事物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更接近于生活。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利用演示法、巧设问题法等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课程时,教师通过搜集一些关于我国中华传统节日七夕节的资料,做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中演示给学生观看学习,在教学中对中华传统习俗起到宣传教育作用,使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了清楚的了解,在学习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设课后文化学习氛围,弘扬中华文化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开端,只起到部分学习效果,还需要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更深层次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能够起到更好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作用。例如,在班级举办春联书写比赛,教师可以利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去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在游玩观赏中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统文化底蕴的理解,从而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
结语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新教学理念背景下,对于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发展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素养,做好语文教学,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更能塑造学生的品行,能够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艳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下),2019(05):88-89.
[2] 杨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弘扬与渗透[J].甘肃教育,2018(15):60.
[3] 王春霞. 初中古诗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