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财政预决算偏差治理研究

2020-03-30廖兰萍

中国市场 2020年35期
关键词:预决算

廖兰萍

[摘 要]政府进行预决算决策和执行工作中,一旦出现预决算偏差,容易导致政府决算收支差异。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财政预决算偏差度愈加关注,我国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得预算编制和执行在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得到解决,例如进行针对性的预决算立法机构设立核查脱钩、预算支出防止人为调整等措施展开,特别是新的预算法实施的对预算改革相关措施的提出,不仅代表了社会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也进一步深化了预算制度的改革。文章就围绕地方政府部门预决算偏差控制措施展开分析,期望能夠对我国预算管理创新措施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政府财政;预决算;预决算偏差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5.045

财税体制改革是深化政府部门管理的改革,而预算编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之一。从2000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就开始逐步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经过不断的努力,2015年新的预算法对于预决算公开预算执行编制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得在预决算偏差的处理等方面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在实施上拥有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1 财政收支预决算偏离原因分析

第一,政府受到GDP和实际增长率差值的影响,按当年价格计算,对于生产总值的变化,价格变动等予以反映。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般是采用固定不变的基期进行计算。不同时期产生的实际值在扣除物价变动之后,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对比,更能反映出当年度地区的收入预决算偏离度。

第二,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一般是对GDP实际增长率予以关注的。为了给经济转型留有充足空间,在进行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置时,要对当年的水平进行上调和下调。由于体系不完善,财政透明度不足,在进行预算调整前针对特殊变动情况,设定调整方案,执行相应的预算安排,容易出现执行偏差过大的问题,尤其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在预算调整中程序相对简单,调整的金额偏大,缺少相应的监督,都容易造成财政收支预决算偏离。

第三,政府审批和预算报告出现断档,容易导致预算的审批和监督工作无法与真实的经济活动相连接,往往接近一个季度的政府收支活动缺乏相应的规划,审查监督的时间又较长,造成预算报告出现了真空期,导致预算超支在实施前就出现。

第四,由于专项支出频频追加,政府部门采用突击花钱的方法,各用款单位需要根据相应的国家政策制度进行专项支出的增加或减少,年初预算基础上追加相应的费用,支出弹性较大,而对专项支出的数额缺乏合理的分析,难以保证下一年度的正常拨款,政府突击花钱导致专项支出拨付的超额。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为了能顺利通过财政部门审批,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把预算数设定为前一年的基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弥补额外的开支,使预算人员容易出现多报支出少报收入的情况,这种负向激励从主观上也造成了预算编制长期不准确。

2 降低财政收支预决算偏离措施

第一,严格执行新预算法,体现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需求,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迈进,建立以新预算为核心的财政法制体系,保证预测机构的竞争性和独立性。根据比较分析和计量模型检验结果,对地方政府收入预测进行独立机构的运行,以提高收入预测质量。为防止政府部门对财政收入的低估,应由独立的机构进行收入预测,并可以组织第三方加入预测机构。

第二,做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弥补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短缺。采取中长期预算的方法,逐年递推和滚动的模式,编制未来一个年度的中长期预算,动态的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保证计划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实时调整,预防出现偏离。

3 政府解决预决算偏差实证分析

某市遵照收支平衡原则进行预算执行,执行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是,依然出现了预决算偏差问题。因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能够满足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但是工作开展中资金需求也在持续递增[1]。因此,对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化、财政代编资金规模较大等问题,导致部门预决算收支占比差距明显、偏差率过大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第一,对于部门收入预决算偏差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口径收入较低,政府性拨款收入偏差较大。从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趋势来看,预决算收入规模逐渐增长,偏差率逐年降低。这说明政府本级部门对非财政拨款收入预计相对准确,整体上偏差没有受到财政拨款的较大影响。该市市直机关人员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进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支出,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偏差率出现了较高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公用经费支出较高;二是人员支出预决算偏差率较高,差额部分需要单位自有资金弥补。对于不同性质的支出,进行了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政府支出机构各有侧重,具体单位的预决算偏差需要进行数据的对比。数据对比表明,近三年来,政府部门年初预算安排的基本支出规模较为稳定,在进行增速的计算时,部门项目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中保留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主营业务成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在前文建立的市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应的分别是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3.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拟合检验得到调整后的R2=0.765,该值较大,说明能比较好地反映各个财务指标对VaR值的影响。由t检验可知,模型最后保留的四个变量相应的显著性都低于0.05,即各影响因素均通过t检验,说明变量对VaR值有显著的影响作用。F检验说明,整个回归模型方程的F值为11.321,显著性为0.000,通过了F检验,说明该方程对上证综合指数的影响具有极其显著的解释作用。

3.4 模型经济意义分析

由前文得到的回归方程可知,应收账款周转率X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X4,主营业务成本率X5和净资产收益率X6的系数都是正数,说明它们与VaR值是反向变化的关系。

具体来说,当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一个单位时,VaR值变动0.01115个单位;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动一个单位时,VaR值变动0.00034个单位;当主营业务成本率变动一个单位时,VaR值变动0.00376个单位;当净资产收益率变动一个单位时,VaR值变动0.00092个单位。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依据财务指标建立了关于市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本文探究出影响5G概念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财务指标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主营业务成本率及净资产收益率。而VaR值作为衡量市场风险是重要指标,综合体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情况。

投资者在分析5G概念股票的市场风险时,应重点关注该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主营业务成本率及净资产收益率进行风险评估。5G产业链上市公司在基本面分析时可考虑加入市场风险的分析,方便投资者的选择和理解。金融机构在管控5G概念股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时可考虑将VaR值纳入管控的指标内,综合体现该产品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方珺.5G概念投资引热潮[J].理财(市场版),2019(4):18-20.

[2]郭旗.基于VaR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市场风险评估及防范[D].沈阳:沈阳大学,2012.

[3]于韩君,刘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因素[J].时代金融,2017(23):198.

[4]张馨予,王晴,金子杰,等.VaR模型在股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8,38(1):9-12.

猜你喜欢

预决算
建筑工程预决算中存在问题的审计分析
论如何有效提高工程造价预决算的准确性
刍议建筑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管理策略
试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预决算管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