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测度

2020-03-30崔静马鹏

中国市场 2020年35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

崔静 马鹏

[摘 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的提升是农业乃至我国经济发展增效的关键。文章运用SBM-ML指数模型,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对各个地区的农业GTFP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我国农业GTFP的时间、空间差异度。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农业GTFP在研究年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10—2011年全国农业GTFP出现了下降,也存在少数省份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不协调的情况;二是我国农业GTFP存在区域差异性,增长率按中东西部依次递减。

[关键词]绿色农业;GTFP区域差异;SBM-ML指数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5.006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去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模式在维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巨大的资源消耗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1]。资源和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新阶段,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改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基础性的地位,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粗放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逐渐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明确指出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前提下提高TFP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农业绿色全要素(GTFP)生产率已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区域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GTFP之间的竞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将更多地体现在GTFP的增长差距中[2]。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关注中国农业GTFP的现状和趋势尤为重要。

最早注意到农药、化肥等要素投入对TFP的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并进行相关性研究是始于国外,Reinhard等把环境污染作为生产性投入要素纳入对荷兰奶牛农场的技术效率和环境效率的评价中,将绿色与农业TFP结合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3]。结论表明:农业GTF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要致力于提高农业GTFP。在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中,李俊和徐晋涛最早提出GTFP,并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农业GTFP,对全国各省经济发展的质量进行了重新评价,结果认为GTFP的核算可以成为衡量各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一种有效的和低成本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此后学者集中于对中国细分行业和省级区域的GTFP研究。诸多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并深入研究了农业GTFP,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驱动下,有关不同区域的农业GTFP的测度及分析方面还存在进一步的研究空间。本研究在当今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基于SBM-ML指数法对农业GTFP进行测度,并进一步考察区域差距,以期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2.1 测算方法

DEA直接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来度量效率,不需要知道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只需要知道投入产出的数据[5]。传统的DEA模型具有可以在径向方面计算最优距离这一优点,但它无法区分产出的好坏。SBM方向距离模型是对于传统DEA模型的进一步完善,不仅考虑了松弛变量,还可以区分产出的好坏。因此本研究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ML指数模型,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对中国各省农业GTFP进行测度。

假设存在N个决策单元,M种投入(x),A1种期望产出(y),A2种非期望产出(b)。投入指标矩阵X=[x1,x2,…,xn],期望产出指标矩阵Y=[y1,y2,…,yn],非期望产出指标矩阵B=[b1,b2,…,bn],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第t年每个省份包含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可能集为Pt(X)={yt,bt},此时省份i在t年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为:

DtV(xti,yti,bti)=ρ︿=min1-1N∑Nn=1Sxnxin1+1A1+A2(∑A1a1=1Sya1yia1)+∑A2a2=1Sba2bia2

∑Ii=1ztiyti,a1-sya1=yti,a1,a1=1,2,…,A1;

∑Ii=1ztixti,n+sxn=xti,n,n=1,2,…,N;

∑Ii=1ztibti,a2+sba2=bti,a2,a2=1,2,…,A2;

∑Ii=1zti=1,zti≥0,sya1≥0,Sxn≥0,Sba2≥0,i=1,2,…,I

其中,ρ︿的分子和分母表示投入与产出距离生产前沿面的平均距离,Sxn,Sya1,Sba2分别表示投入过剩、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不足,zti为权重。

进而构造t与t+1相邻两年的SBM-ML指数:

(SBM-ML)t+1t=DtV(xt+1,yt+1,bt+1)DtV(xt,yt,bt)×Dt+1V(xt+1,yt+1,bt+1)Dt+1V(xt,yt,bt)1/2

其中,SBM-ML>1表示农业GTFP水平的提高,SBM-ML<1表示农业GTFP水平的降低。

2.2 指标选取

2.2.1 投入指标

根據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传统的生产要素一般有劳动力和资本;在农业GTFP的研究中,资本往往是指土地以及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投入的农业物资,如化肥使用量、农业柴油使用量等。因此这里将投入要素分为三类:劳动力投入、土地资源投入、农业物资消耗投入三大类。

劳动力投入:劳动力投入包括劳动要素的投入数量和劳动要素的投入质量两个层面,本文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选择用各省市每年的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万人)代表劳动力投入指标。

土地资源投入:在土地投入的指标选取上,有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两个指标,但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的情况;由于耕地面积除了包括已经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外,还包括未耕种的荒地等,而播种面积则不包括荒弃的和未使用的土地,同时,很多省份的耕地面积的统计数据至今仍处于缺失状态,因此选取总播种面积可以更好地反映农业生产的情况。所以本文选取各省市每年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这一指标代表。

农业物资消耗投入:此类指标较为繁杂,考虑数据可得性等因素,本文选取了农业柴油使用量(单位:万吨)、农业化肥使用量(单位: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万千瓦)、农业用水总量(单位:亿立方米)作为测算变量。

2.2.2 产出指标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都是在以资本和劳动力作为投入变量,农业增加值或农业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往往忽略了环境因素对于生产率的影响,环境的污染会造成农业TFP的下降,所以农业GTFP一般小于农业TFP。本文在此基础上选取环境因素作为一种非期望产出构建指标体系,其中关于非期望产出指标的选取学者们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在农业生产中,农膜等生产资料粗放使用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农膜成为造成土地污染的一种要素,而在产生的环境污染物中,氨氮排放量占比较大。因此本文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作为期望产出,农业生产中氨氮排放量(单位:万吨)和农业薄膜使用量(单位:万吨)作为非期望产出对农业GTFP进行测算分析。

2.3 测算结果分析

运用DEA软件,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运用SBM-ML模型计算出各省各年度的农业GTFP,并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别计算三个区域的农业GTFP。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市。囿于篇幅,这里只列出2004—2018年东中西部农业SBM-ML指数见表1。

不难发现,从2004—2018年全国农业GTFP数据的增减趋势来看,2004—2010年SBM-ML指数都大于1,我国的农业GTFP基本趋于稳定增长,这个阶段国家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农业GTFP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之后在2010—2011年,全国三大区域的SBM-ML指数都小于1,全国农业GTFP水平下降,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受到多方面的负效应。从内因来看,可能因为这个阶段中国环境治理出现问题;外因可能是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2011年之后,农业GTFP又持续提高。

从三大区域的农业GTFP增长情况来看,中部地区年平均增长率最高,年均增长率达到7.5236%,其次是东部地区,为6.6964%,西部最低。出现这种状况的可能原因是自2004年以来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极大地刺激了中部省份农业GTFP的增长潜力,使中部地区的增长率最高。东部地区增幅较中部地区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近年来遇到了瓶颈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西部地区增长率最低的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的生产条件较差,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的资源与环境方面形势都较为严峻。

从农业GTFP的增长率来看,全国年均GTFP增长率为7.1279%,各个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增速最快的黑龙江省与最慢的西藏自治区之间年均增长率相差21%。除此之外,吉林、陕西、河南等省份作为农业大省却存在农业GTFP的增长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可能是这些省份的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这说明在我国很多省份的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存在不协调,这些省份面临着艰巨的农业增效和环境保护的任务。环境问题仍是发展中很大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平衡环境这条道路上,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研究结论

第一,2004—2018年,我国农业GTFP年均增长6.9012%,从总体上来看处于增长状态,但是中间出现了几次波动。其中2011年各区域的农业GTFP同时达到最低水平。此后,“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战略的方式,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又出现了增势。

第二,各省市之间的农业GTFP值存在差异,且就年均增长率方面而言,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省份之间相差极大。吉林、陕西、河南等省份作为农业大省却出现了年均农业GTFP增长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不相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自然较困难。

第三,我国农业绿色经济发展的效率最高的是中部,其次是东部,最低是西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3.2 政策建议

第一,针对区域间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对于不同的区域应该实施针对性的策略,适应当地情况,进行差异化管理。与此同时,也应该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由东部地区起到经济示范作用,带动中西部的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全国总体农业GTFP,缩小地区差异的同时提升总体水平。

第二,各省市应该制定更为完善的经济绿色发展战略,确保向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推进。不能有“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念,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在农业投入方面,生产者自身应该减少农用薄膜、柴油、化肥等的使用量,减少农业碳排放。对于政府方面,应该提倡科学农业和绿色农业,推广绿色清洁能源的使用并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对于我国发展来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朝着环境节约型、资源友好型经济道路发展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注意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技术发展的推动。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要加大科研投入。同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生产者的素质水平,比如在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刘赢时,田银华,罗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39(1): 118-126.

[2]刘华军,李超.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J].上海经济研究,2018(6): 35-47.

[3]ABELSON P.Evaluating major events and avoiding the mercantilist fallacy[J].Economic Papers A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 Policy,2011,30(1): 48-59.

[4]李俊,徐晉涛.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的分析——一种非参数方法的应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4): 139-146.

[5]张纯洪,刘海英.我国区域卫生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技术效率测度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 28(7): 11-13.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绿色农业
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破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
以桂林为例谈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